一個廠區內,每天下午4點半,你都能見到這樣一道風景,一群人自發的在超市門口面朝北排著長隊,男女老少都有。
他們排隊做什么呢?這里不通公交車,也無班車,超市也不可能每天做活動。
直到一位中年人騎著電三輪的到來,人群騷動起來,都不自覺的向前移動,與此同時也將早已準備好的錢拿出來。那三輪上圓鼓鼓的,蓋著白棉被,眾人將目光聚焦到同一點上。
中年人將車停好,麻利地將白棉被掀開,白花花的饅頭、包子、花卷、發糕堆成一座小山,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散發出谷物的芬芳。
眾人眼睛也刷地亮了,他們像獵人尋找自己的獵物一樣,上下搜尋,看有沒有自己想要的。
排在最前面的人早已撲到車前,將車圍起來,紛紛將錢塞給中年人,一邊盯著饅頭一邊說,給我來2個饅頭2個糖包。中年人利索地左手取塑料袋右手拿夾子夾饅頭。
4個饅頭
2個糖包
3塊錢的包子
來5塊錢的,5個饅頭,5個糖包
排在后面的人不時望望前面,他們擔心前面的人買的太多自己買不到,通常是這樣,熱門的包子賣得很快。
排隊買饅頭的隊伍短時間內不會減少,買到饅頭的人離開后,還有源源不斷的人前來排隊購買。
買饅頭的以老年人為多,也有年輕人,還有90后(隔壁大學的學生)。他們多數是住在社區里的職工,步行而來,也有附近居民騎車而來的,還有專門開車前來的,比方我就是,但絕不是個例。
中年人幾乎每次都能賣完,有時候去晚了就沒得買了,有時候他老早賣完就回家了。
人們已經習慣在中年人那里買饅頭,老面饅頭,松軟易嚼,好吃不貴,五角一個。即使下雨天,人們還是照常在那里排隊。
我驚訝于人們的忠誠度,這大概就是最好的生意吧。
每天都有東西可賣,每天都有進賬,不用擔心賣不完,不用去開發新客戶,新客戶自會前來(羊群效應),老客戶也極少流失,消費者往往重復購買,忠誠度高。
不用租房,沒有稅收雜費,沒有城管騷擾,個體經營時間自由。
這是理想的經營模式。
中年人的妻子五點鐘騎著三輪車去鎮上賣饅頭,不要問我為什么清楚,因為我幾次看見過,所以知道。
我還清楚她第二天很早就會去鎮上的菜市場賣饅頭,像他老公一樣,她在固定的地點賣饅頭,市場里賣菜的人,前來買菜的人,周邊餐館的老板都來她這里買饅頭。
如果我去買菜,也會順便買5塊錢的饅頭。有時候去晚了,她已經賣完了。他老公也時常會過來幫忙。
鎮上也有幾個騎三輪車賣饅頭的中年婦女,他們移動式的叫賣,似乎生意并不那么好,我買過一回,饅頭并不好吃,所以以后便不再買了。
他們的饅頭似乎總是很少,我想大概是因為不好賣,為什么不好賣,東西不好吃大概是最主要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沒有建立客戶的忠誠度,而忠誠度是建立在固定時間固定地點上的。
同樣是賣饅頭的攤販,差別很大,定點式銷售與游街式銷售有本質上的區別,從時間成本、精力成本及可持續發展上考量,前者無疑是最合適的,也是最成功的。
這點讓我想到了蘋果手機的模式,好的模式都是相通的,消費者會用大腦做選擇。
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例子,有待我們去發現,思考。
好生意無非這種模式——持續、穩定、盈利。
2017.5.16
我是鳳城子,一個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