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雙減政策下來了,家長們一片嘩然,有叫好的,也有不動聲色的,還有慌慌張張就想趕緊把自己已經計劃并投資給了孩子但還沒來得及用的錢拿回來,省的竹籃打水一場空。
我也并不想評價政策如何,我等小民也看不到如此高遠的境界,只是想想現在的政策解讀,聽起來其實跟高考不同省份不同分差不多。
不同省份,教育資源不同,所以高考錄取分數也就不同,多好的平均機會的機會,有很多人稱高考為改變命運的第一途徑。
但作為一個沾了偏遠地區低分優勢,以622分考入全國前十大學的小城市娃娃來說,考入大學并不是一切美好生活的開始,相反卻是一場長達四年的噩夢。
為什么這么說呢?
其他大省可能擠破頭皮高分考進來的學生也許只是因為高考發揮失常,被調劑到了低分專業,剛好就跟我這個外省渣渣分到了一個學院。嗯人家可能高中早就把微積分吃的透透的了,而我們則是數學高考導數大題基本選擇放棄不做的。進入同一所大學了,同時開始學微積分,感覺能一樣嗎?成績能一樣嗎?從小被捧到大的雞頭,突然間就什么都不是了。
再說才藝,唱跳樂器英文什么的都是小才藝基本功,他們的才藝都是寫策劃的能力,做ppt做演講的能力,精通ps的能力,精通3D各種建模軟件的能力,這才是在一所優質大學里拿得出手的才藝。而我呢,連正常大學的英語課我都聽不懂,電腦課所有軟件都是現裝現學,對別人來說只是簡簡單單走的課程,對我來說可能坐飛機都未必跟得上。
最后說社交,大學的社交算單純的了,但想受歡迎,想有朋友,基本上要么你跟跟你一樣的差生做朋友,要么你就得有前面說的那些拿得出手的才藝,沒有才藝單單學習好在大學已經不吃香了。
大學四年對我來說真的挺噩夢的,雖然學校好,但處處我都抬不起頭,我拼命參加我能參加的社團,拼命組織活動,拼命學習,可能都不如別人隨隨便便做一下的成績。大學在外人眼里光彩了四年,在自己心里自卑了四年,這真的是一塊好的敲門磚嗎?真的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了嗎?
沒有!
差距只是越來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