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了《生活與教育——朱永新對話陶行知》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內容,很多內容對今天的教育有很大啟示。
書中說,傳統教育是吃人的教育,他教學生讀死書、死讀書,消滅學生的生活力,創造力。目前的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變,課程有了改進,也提出了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但傳統教育形式仍然存在,離實現創新教育還有一段距離。作為教師,我要努力讓課堂鮮活起來;作為家長,我要讓自己的孩子多接觸自然,多接觸生活。
書中提到應試教育在陶行知的時代已經初見端倪,“教育等于讀書;讀書等于趕考”,反思我們現在的教育,不也有這樣的影子嗎?朱永新老師提醒我們:“可怕的是,我們許多父母自覺不自覺成為這個考試團隊里的‘幫兇’,成為應試教育的推波助瀾者。”我聽三年級的一個學生家長說,她看到孩子班上的一個同學正在學初中的教材,心里十分著急,也給孩子報了課外班進行補習,不到半年孩子近視了,為此她十分后悔。所以,為人父母的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思考要培養什么樣的孩子,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而不是盯著學科試卷,盲目的跟風,而把自己局限于一個小小的框里。
書中說,日記是我們一天心靈的寫真,真正的思考從寫作開始。對于日記的意義,我很有共鳴。在我看來,寫日記不但可以記錄生活和幫助我們成長,還可以像唱歌畫畫一樣梳理情緒。寫日記對于各個年齡段的人都適用,是所有人都值得擁有的好習慣。
這本書不錯,明天繼續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