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今年又吃不到家里奶奶親手包的粽子了,喜雅看著日歷。眼看著端午要到了,可是在外地上學的她沒辦法及時趕回去過節。只能在腦子里回味她前年在家吃的粽子了。
特別是肉粽!那個融合了一家人合作的肉粽子,是最讓喜雅心心念念的。每年端午將至,家里總會早早的開始準備。奶奶會拿出以前在老家帶來的麻繩,用來捆住粽子的。奶奶會在一個下午,坐在離陽臺最近的那個沙發邊上,兩個手搓捻著,奶奶搓的麻繩在喜雅看來真是一絕!三根細小的麻繩在奶奶手和大腿的配合下變成了一根結實牢固的繩兒。從喜雅有記憶以來,家里的粽子是從來不用花綠的繩子來捆的,只用奶奶親手搓出來的麻繩。可能是奶奶把她的愛都裹進了一個個粽子里吧,不善于說愛的那一代人唯有用純手工的方式表達著他們的情感。
爸爸在采購方面是個好手,他會在大早上起來去菜市場挑粽葉。一個攤位一個攤位的尋覓,直到找到那種粽葉寬大均勻顏色青色純正沒有壞眼兒的最好了。這樣新鮮的一捆粽葉要經過奶奶細心的浸泡清洗才能包裹糯米。一般是端午的前一天中午吃過午飯。奶奶會把料都備好:被菜籽油浸潤過的顆粒飽滿的糯米拌入了芝麻花生,旁邊依次放著甜口的蜜棗和咸口的五花肉。那五花肉的腌制工作由媽媽來完成,把一塊肥瘦勻稱的五花肉切成3厘米左右的肉塊放入盆中,然后倒入料酒醬油切好的姜片也是要的,這樣腌一個上午肉完全入了味道而且還不會腥。
系好圍裙奶奶開始包了,把麻繩綁在椅靠上,取兩片粽葉要一大一小,先卷出一個樣子,然后在底部放入一顆花生。再依次灌入糯米 放入肉,用筷子橫在粽子中間再把粽葉翻折過來最后取一張小粽葉做個“蓋帽”,捏緊之后用麻繩捆起來……這樣一直包下去,差不多要包四五捆才夠。包完之后用高壓鍋依次煮熟,每次煮到差不多熟的時候喜雅都會聞著味兒尋到廚房來,焦急的等在一旁。好不容易等到奶奶說差不多了可以關火了。
喜雅早就準備好了剪刀和涼水。先把它從鍋里撈起來,從頭往下先剪一個下來。把麻繩剪斷,手又燙的直往回縮。沒辦法沾會兒涼水再剝,好不容易剝開了一個,先從第一口的花生開始咬,然后到中間的肉再到末端的一大口Q彈軟糯的糯米……這一顆粽子算是解決完了。如果是白粽子的話涼的就更好吃啦!更有嚼勁,越嚼越香!蘸些白糖也可以。
“好啦!別再饞自己啦!”喜雅捶了捶自己的頭,瞄到了柜子上自己的庫存:一包老壇酸菜面!一陣一陣“呲溜呲溜”過后,就著腦子中的那顆肉粽,喜雅覺得今天的老壇酸菜面格外的好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