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華陰老腔”登上央視春晚,這朵傳統文化的藝術奇葩頓時光芒萬丈,接二連三亮相各大舞臺,就連高考作文都以它作素材,可見對它的重視程度。差點被遺忘甚至瀕臨失傳的精髓傳統文化就這樣被大眾接受,且引起特別大的關注。這不得不說是件讓人欣喜的事情。
這一文化瑰寶之所以能大放異彩,某種程度上是傳承跟創新對接的比較到位,就說春晚的那段表演,“華陰老腔”跟歐美的搖滾樂這個外來樂種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使已被外來文化洗腦的年輕人也產生共鳴,自然而然去接受。
說到傳承這個話題,我們也不能過于嚴苛的去指責現在的年輕人。在這個信息來源多元化的時代,各種新鮮又沖擊眼球的訊息接踵而來,那些精髓傳統文化,如果老是用一成不變的方式示人,確實很難吸引眼光早已練刁鉆的年輕人的注意力。就如“華陰老腔”假設沒有搭配譚維維的酣暢淋漓地演唱,估計演出效果會大打折扣。以后的命運會坎坷許多,很可能就此不了了之。不單是“華陰老腔”如此,其他數以萬計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都有瀕臨消亡的危險。這一方面是社會發展優勝劣汰的結果,另一方面可能是酒雖香,藏的巷子太深讓人無從知曉。優勝劣汰的自然不用去說,藏于深巷的就需要通過創新方式很好得挖掘精髓的價值,把它發揚光大。
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好好傳承下去,這一點毋庸置疑。沒有創新作為前提,傳承只能是一句空話。至于創新方式,充滿智慧多的國人肯定能不時冒出絕妙得點子,這樣發揚光大傳統文化這座寶藏指日可待。
6.09
33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