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我讀了老師推薦的《第五只輪子》這本書。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名叫磨子的小男孩的故事。磨子是被人販子丟棄在青羊村山坡上的,然后被一個養羊人吳貴(又稱酒鬼)收養了。
村里人討厭羊臊又瞧不起酒鬼。
村里的孩子也不喜歡跟磨子玩(因為他是酒鬼的兒子)。即便磨子主動討好地參與他們的游戲,但換來的總是冷漠的目光和惡意的捉弄。當磨子面對一次次的冷落和打擊,磨子心灰意冷像石頭對風不感性趣一樣。
有一天,磨子在修理廠找到了讓他著迷的游戲——推車輪。磨子在修理廠里一邊玩,一邊學修車。車輪不僅成了他最好的伙伴,也讓村里的孩子流露出羨慕的眼神。更奇妙的是,母子天天推輪子幾乎形影不離。
那一天,磨子用“第五只輪子”,幫助學校文藝隊修好了車輪,林校長答應給喜歡演戲的磨子一個排戲的機會;從此,村里的孩子玩游戲時都愿意加磨子了。
書中描寫:“磨子身上有一股羊騷味……聞到了,他們就會皺起鼻子,或者干脆當著磨子的面,用手捏著自己的鼻子,把厭惡直接而明了地寫在臉上。”“村里的大人都用冷淡的目光看吳貴,而看磨子時,目光也是冷淡的。“磨子在這個世界上,好像是多余的。”每當我讀到這些句子,我就能深切地感受到,磨子在青羊村是被嫌棄的,是被孤立的,他是多么無助,多么可憐,多么讓人心疼啊!如果換成我是磨子,肯定會傷心死的。但是磨子不僅默默地承受了被世人厭惡的命運。小說結尾,遍嘗各種苦難的磨子將他心愛的“第五只輪子”送給了此時急需車輪、而曾厭棄他的孩子們,他從這第五只輪子上找回了失去許久的自尊與自信。這一順間我覺得:磨子是一個不記自我恩怨,理解大家,體諒別人的人。
吳貴是一個善良的人,他把磨子收養并養大,足以體現他的善良。但磨子對吳貴產生叛逆后,吳貴再也沒有出現過,吳貴把磨子養大是不能不管不問的。吳貴像是引出磨子的印子,他嗜酒如命,但是不至于一點不管。畢竟父子一場,當吳貴的兒子受到不公平待遇時。吳貴作為大人,沒有幫助兒子去和學校、老師、孩子們溝通。
野樹和山田是兩個玩頑皮的孩子王,因為他們見大人的眼里有對磨子的冷漠,他們也學著大人一樣冷漠磨子。其實在大人的生活中,常常有這種不公平的事發生,我們小孩也不例外。不論大人孩子我們都應該互相幫助,互相尊重,團結友愛,不要像故事中的野樹和山田一樣欺負小伙伴。同時,如果班里來了新同學或弱者,我們應該盡最大努力去幫助他,不要笑話他、疏遠他。
孟子說過:“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是一種美德,尊重別人也是尊重自己。如果多一些理解與寬容,少一些歧視和偏見,我們的生活中會充滿美好。要讓陽光把心里的陰影驅散,這就是磨子給我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