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荒紀》的創作靈感來源【一】

關于中土遠朝的靈感,大致都來自于中華帝國的唐宋時期,具體來說,遠朝是唐和宋的結合體,或者說更接近于中晚唐,整體的發展趨勢是文官化,但是武人勢力也沒有受到過于嚴重的抑制,因為書中有因為“絕地天通之陣”的松動而導致的“亂禍”現象,所以包括遠朝在內的帝疆世界的所有政權都不得不在地方維持具有一定戰力的機動部隊,這導致了過渡削奪地方軍權是不現實的,再加上漠南韃陀對遠朝政局的巨大影響,遠朝的實際情況,大概和安史之亂后,通過和藩鎮的斗爭和妥協,基本上重新建立了政治秩序的中晚唐差不多。

和直觀印象不太相同,中晚期的唐帝國固然已無初唐的赫赫武功,但是軍事能力并不太差,而且在外戰成績上,事實上好于武則天時期,究其原因,是因為藩鎮體制雖不比府兵制便于帝國中央的駕馭,但是在提升帝國的軍事能力事實上是有正面意義的。《天荒紀》中的晚期的遠朝也面臨著類似的情況,“漠南韃陀”此時已漸漸從帝國的捍衛者轉為心懷異志的軍閥(這里當然地有一些借用了六鎮鮮卑的故事,《天荒紀》中的以絕漠鎮為核心的漠南韃陀的民族成分以及政治訴求乃至軍事地位都基本和六鎮鮮卑是一致的,書里的漠南韃陀其實都是些中土化的韃陀人氏和韃陀化的中土人氏。),他們不止鎮守在帝國的北疆,還駐扎在不少帝國的腹心之處。因為顯赫的戰功和朝中別有企圖的權臣的私心,他們得以進入到遠朝宮廷的政治游戲。通過對宮廷政治的深入參與,這些強悍而狡猾的戰士了解到了帝國中樞的外強中干和自己具有的強大影響力(這里則較接近于中唐節度使們的情況了,之所以兼用各朝故事,主要是為了給故事增加戲劇性,這種同時受到壓制和誘惑的具有外族色彩的邊軍的形象在我個人看來是很有張力的)。如何安撫并使用這些對敵人和帝國自身來說同樣危險的軍隊,考驗著遠末執政者們的政治智慧。

總的來說?,末期的遠朝和中晚期的唐帝國一樣,都是竭力和內外部的危險斗爭著的巔峰已過,然而依然試圖重建權威,并有所成就的夕陽王朝。

《天荒紀》有兩條主線,時間上是平行的,一條是從遠朝國教空明教(書中空明教勢力極大,且是垂直領導的結構,現實中的中國歷史上唯有黃巾道可比)中的崇光派和離塵派的內戰開始,到政治主張正好在多年后掉了個個的從以前的從崇光派發源的天荒朝和離塵派的內戰結束的中土線,主題是遠朝末年上至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下到販夫走卒,黑道寒生的人們怎么試圖去解決遠末的困局,最后導致了天荒朝的崛起和勝利的,這條線基本上可以看做一個更短暫但是更混亂(這種混亂更多是訴求上)的唐末到宋初的過程,當然虛擬和現實總不會一一對應,但是“唐宋變革”這一中國中古史中最令我感興趣的話題,確實在《天荒紀》中遍是痕跡。正因十分喜歡唐史,我才不會貶斥趙宋,對于唐末的亂局,趙宋的應對或許過激,但是大部分都有著若不對唐末的狀況有著了解之同情,則難以理解的內在合理性。

下一篇,我將講講取材于萬歷援朝戰爭的三大君之爭這條線。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