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給我打電話,通話時長兩個多小時,我把電話開免提,平躺在床上,聽著她說,只需回應“嗯嗯,啊,哦”,像被強奸了一樣。她情緒激動,哭的很傷心,重復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好沒安全感,他根本不懂。”
我想跟她說:世界那么大,變化那么快,誰都不能保證自己能活到明天;人心那么復雜,誰也不知道枕邊人會不會突然出軌或者突然不愛你了;絕對的安全感是不存在的。當然了,我沒有說出口,只是在腦中意淫了一下,因為這安慰不了她,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繼續嗯嗯啊啊的聽她訴說。
安全感是個挺飄渺的感覺。
小時候我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家的老屋和小院還有那斑駁的木門就是我對安全感最初的理解。無數次夢中遭遇怪獸追殺,我奔向的目的地就是奶奶家。我每次回老家,從村子的西南角進去,老遠就能看見奶奶的小院子,爺爺在世的時候會蹲在院門口等我,每次我離開,奶奶也是站在那里目送我。這個視角就是我夢里的視角。后來爺爺去世了,奶奶很老了,不住在那個老屋了,夢里再回去,看到的就是蕭索的景象,內心空空的,醒來有一種時光流過再也會回不去的傷感。
高中畢業離家上大學,本來勵志遠離家鄉的心被新環境的各種不適應擊的粉碎,那時候感覺家就是安全感。在學校水土不服,飯菜口味不合適,冬天濕冷的小雨,成績不突出,變胖變丑等等,讓我各種想家。每到放假,哪怕是十一假期,我也要坐長途車回家。冬天家里的被子好暖,夏天家里的涼席好舒服,躺在我的床上,能平靜的睡很久,因為知道自己醒來還是在家里。
結婚之后,我和老公定居在了我工作的城市,老公在鄰市上班,每天開車往返,路上花費至少兩小時。不回來工作,是因為這里沒有在鄰市那么好的工作機會;每天往返回家,是因為我們覺得陪伴才有奮斗的動力。每天我下班回家做飯,然后在差不多的時間往樓下看去,基本能看到老公在樓下停車。我們小區的車位設計的不好,車位前面的路很窄,技術稍微不到位,車根本倒不進去。但是我知道我老公車技很棒,話說每天來回一百多公里車技能不棒嗎,我就站在窗口看他倒車,心里涌起很多溫暖的感覺,這也是安全感的一種吧。
如果你要求的安全感必須是:對方掙足夠多的錢,不會讓你為錢不安;對方身體倍兒棒勤勞活兒好,讓你不必為他的身體不安;對方人品無他內心堅定,讓你不用為他的忠誠不安;對方不僅疼你疼你父母還能時刻和你站在一起對抗公婆,讓你不必為家庭瑣事不安。那么,你將永遠處于沒安全感的狀態。
很多女人,包括以前的我自己,經常陷入一個怪圈。結婚后把重心放在另一半身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不是很上心,每天想著怎么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希望老公回來夸獎你的勤勞,感激你的付出,然后希望自己的付出能讓老公懷著感激的心努力工作事業進步收入節節高還對你寵愛有加,給抱抱買包包叫寶寶;如果老公稍有懈怠,你就會涌出濃濃的沒安全感,覺得自己都這樣了,老公還不領情,自己的后半生沒指望了。。。。。
我很想跟我朋友說,我理解你沒安全感,但是我愛莫能助。如果你需要我的建議,我會說:不要把自己所有的安全感建立在另一個人身上,他掙得不夠你花,你自己也不是沒能力,可以努力一下,提高收入;他身體不好,你身體也不是很健康,你們可以結伴運動,增強體質;公婆不好處,就自己經濟獨立,少為公婆不伸出援手而傷心怨懟。一味的要求對方上進努力,不如兩個人互相鼓勵一起努力,都變得更好。在生活中發現安全感,把安全感當成生活的調劑品,而不是把安全感神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