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直勸誡女兒及身邊的人:“少看電視劇,多看看書或者電影。”這不僅僅是覺得電視劇浪費時間和瞎編亂套的劇情,更是覺得一些電視劇為了收視效果,而著意刻畫的人物和事件對觀眾有著極為不良的影響,尤其是覺得時下火爆的宮斗劇、婆媳劇、職場劇、小三爭位劇等一系列撕逼劇,它們對我們的身邊環境變得日趨復雜負有一定的責任。曾親眼“偷窺”到一姐們反復研究《甄嬛傳》,還偷偷做筆記,然后把學到的“知識”用在她認為的那些對手身上。這并不是我第一次碰到此類的情況,在多年以前,一位原本“親密無間”的好兄弟漸漸變得“古怪異常”讓我倍感憂慮,后來無意間看到他隱藏的一本《辦公室36計》讓人多少有些恍然,那時起,我對此類的作品開始有了抵觸甚至厭惡。
? ? ? 寫這篇文字的目的,緣起幾日前與朋友的一次小聚。席間有心直口快者抱怨,說你為什么從來不主動聯絡朋友,還經常拒絕參加交際,你總是給人冷傲孤僻的感覺。朋友雖是玩笑,但也是事實。這幾天有空想起,思前慮后,終不能免俗,決定撰文為自己“洗白”,畢竟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中,另外,也真是不想朋友們誤解。
? ? ? 其實,我是感到越來越不會處理人際關系了,所以選擇了最簡單的辦法——逃避,刻意保持少許距離,以避免稍不留神傷了彼此。據說,這是叔本華的豪豬理論,但我并非是讀了叔大師的豪豬理論才選擇這樣的,而是實實在在被扎過千瘡百孔才悟得的。后來在網上讀到叔大師的豪豬理論時,竟有些相知恨晚的趕腳,早點懂得這些道理,應該會減少不少的傷害。
? ? ?有人說,你這是受到過多大的傷害呀,讓你這么害怕與人交往,你這么聰明,難道都處理不好人際關系?我竟無言以對。首先,先不說我夠不夠聰明,我認為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是聰明能解決的,是需要智慧的。反而,當你看到的越多、越清楚,則越痛苦。引用另一位我喜歡的作家王小波的話:“人的一切痛苦,本質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正是那種看見了、懂得了,卻無法改變的結局才會讓我痛苦萬分。其次,現在的人與人之間并不是一二三那么簡單,其復雜程度遠遠超過你的想象。又有人說了,“你把別人看的那么復雜,那是因為你的內心太復雜、太陰暗,你的心太臟!”得嘞!這句話我也只能誠然接受,但問題是,我也想看不見,我也想看的簡單些,可是哥無法做到!真心羨慕過那些“簡單”的人們,也曾對“難得糊涂”有過真正的個人理解。可是,事實卻一次次證明,那些看上去簡單的人,實際上復雜到超出我這類人大腦所能計算的范圍很遠、很遠!
? ? ? 從簡單到復雜,從恨自己太過聰明”引致痛苦到后來發現自己根本看不懂,徹底蒙圈了!好心提醒別人卻招致厭惡的事例比比皆是,內心彼此仇視卻相擁相愛的場景會不會繼續引得你目瞪口呆。這些教訓逼著你不得不成熟冷漠。你說,除了遠離,還能有什么辦法。曾經有些人,每個人都曾數次在我面前抱怨其他人的不是,那架勢像是有世仇一般,讓你費盡了口舌都勸不住。結果,當你發現他們彼此好的超越親兄弟、親姐們時,你千萬不要把嘴張得太大,還是趕緊忘了剛才他們說的那些才好。在這樣的問題面前,我發現我那簡單的大腦根本就不夠用啊,腫么辦呀,恨不得狠狠地一頭撞到墻上,撞傻了拉倒,沒準還能撞聰明了也說不定。認識兩個哥們,其中一個被另一個當猴一般耍、事事當槍使,以致做出一件件蠢事被周圍朋友當笑料,看了不忍,曾暗示、提醒過,結果卻招來兩個人的報復,現在只好看著他們繼續,曾經心想,他怎么那么糊涂,那個曾被指責虐待父母的人,卻待你如親爹一般,你不醉周圍的人都醉了,呵呵!現在的情況似乎就是這樣,人家最不愛聽的往往就是真心話,這種情形別人也只能選擇旁觀,搞不好就粘上一身的尿騷。反過來想想,你怎么知道人家不是自愿那樣的,人家也許就喜歡那樣也說不定呢,所以,今后懂得不能用自己的思維和標準去替別人思考問題。
? ? ? 說到替別人考慮,一位朋友曾直言相勸:“最不喜歡的就是你這一點,凡事都打著替別人著想的幌子,別人的事情干嘛要你去考慮?你只要做好你自己的那部分就行了!”朋友的話令我如醉方醒,似夢初覺。真的是被戳到了痛點上,哥自小就被教育,凡事要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多替別人著想,不要只考慮自己,否則為自私。原來哥這么多年心中一直引以為傲的品格卻是別人最最討厭的。
? ? ? 剛起筆的時候,曾想以《我的投降書》命題此文。為啥呢?因為,人過四十之后,還真的有一堆的人生難題突然冒了出來。關于如何處事相關的問題就是其中之一,讓人反復思索、糾結。復雜可怕的人際關系讓我這種情商超低的人根本無法勇敢應對,但是,生活在社會之中,要工作就要交際、要維系生活就不得不與人交往,是無法逃避的。我本人是一個沒什么追求的人,不像有些人那么有理想。對幸福生活的理解就是“簡單、快樂!”只要能夠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自己與家人都健康、平和,有空兒能和談得來的朋友一起小酌淺聊,周圍沒有那么多復雜的糾紛、陰霾,那就是再幸福不過了。這樣的幸福時光再多都覺不夠,實在不愿浪費時間裹到那些烏七八糟的各類奇葩人情糾紛當中去。說到人情這里,實際上能夠真正傷人的就是“情”字了,往往是認真了,動情了,才傷的最深。昨天還有一位朋友勸我:“凡事不要太認真了!”所以,我一直在思考或尋找一個答案或者方法,我到底要怎樣去做才好,想盡量減少與人過密的接觸,恐被人疑為孤獨癥、精神病,看著朋友們彼此花樣繁覆的反復過著招,又感到極為厭煩,稍不留神就發現自己已經身中數招、無法脫身了。對了,這癥狀應該是社交恐懼癥吧,也是一種精神病吧,呵呵。看著周圍那些整日談笑自若、輕松快樂的人們,經常會發現,怎么我一點都不了解這些人,甚至根本就是不認識這些人了呢,這樣的狀態出現多了,開始懷疑,應該是我自己出了問題了,精神上出了問題!開始時常幻想有朝一日能夠遁入空山,開始盼望早日退休……當然,也有更多的冷靜,更多的渴望友誼,渴望人情溫暖和相惜相知。就這樣,在一次次極度糾結與妥協中尋找著答案。近兩年,萬能的微信朋友圈讓我無意間拜讀了叔本華的《要么庸俗要么孤獨》,頓時對叔大師深深滴折服,這位叔老先生在一百多年前的寫的東西里,竟然把我今天的尷尬窘境描繪的毫無二致。叔大師雖然預知了我的境遇卻并未留下我想要的答案,我想,答案或許是有的但需自己做出選擇罷了。于是,經常會像阿Q那般精神自慰之后,面對現實一次又一次的妥協與投降。
? ? ? ?寫的過程中數次打算放棄此文,想著根本沒必要洗白自己,搞成“此地無銀”那就得不償失了。轉念也想,何不在這個特殊的日子,約文紙上,權當送與自己的禮物,與心中的答案勇敢相約,今后即使讓人了解、看透那又如何,也許還會換來更多的理解、默契,換來我想要的簡單、快樂。雖然自己的觀點不一定完全正確,毅然決定繼續堅持做好自己,對于喜歡的人一如既往的珍惜;對于那些不喜歡的人依然會禮貌尊重,但仍不會強迫自己與之私交;對于那些喜歡搬弄是非、無事生非的人建議咱們彼此遠離,套一句時下流行的話,哥雖不喜惹事,但哥絕對也不怕事!寫到這,似乎又有了戰書的味道,呵呵!其實真心是希望獲得更多的理解,那些喜歡我的朋友,我們依舊心照情交,那些不喜歡我的我們依舊“相敬如賓”,對于該提醒的仍然會提醒一二才能“心安”,仍不會怎么主動聯絡交際,因為哥是個有病的人,一切似乎都沒有改變,因為,我還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