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光三月,人間已是春天的殿堂。正是風光無限好,正是踏青好時光。大地之上,草木生芽,到處都散發著生命的氣息,被晨光披上一層氤氳與朦朧,即使還有一絲為褪去的初春寒氣,也在瞬間被萬物圣靈的暖意消融殆盡。
恰逢春分,我們讀者協會的幾個成員踏上了去太原蒙山的路途,閱覽群山之雄偉,暢享天地之靈秀,讀一讀這本大自然的好文書!
心和腿,總有一個要在路上的——此乃境由心轉是也。
站在山腳的人和站在山頂的人,彼此看到的對方都是同樣的渺小。當然,剛開始在山腳下累積跬步,是不能一眼望穿山頂的巍峨,曲折而又漫長的山路要靠雙腿在走,靠心靈指引。
或是春聲的韻律太優美,吸引了更多尋找這聲天籟的心靈,我身前身后的登山者絡繹不絕,還時不時經過孩子和婦女,人和山,一起構成了獨特的風景線,牽動著人間三月天的靜美。
因為,這是在人間,有疾苦,有歡樂,便有希望祛除這疾苦和延長這歡樂的信仰存在。所遇半山之寺廟,所幸與身邊幾位活潑靈秀的美女成員一起,舉起幾支燃香,懷著幾分虔誠,略帶幾分天真,為各自的命運真誠祈福——愿自己的一切事遇都能遂心如愿。心誠則靈。
向著詩與遠方,我們踏著成長的步伐,步步為營,終于到達了山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我們親眼目睹了山頂這尊有名的佛像,它雄踞山林,正襟危坐,面容祥和,為前來朝拜的人指引著人間的圣妙。
我們總是在成長,念著一首成長的詩,每一句,都是我想要去的遠方。
有人言:人若心存迷惑,則應當登山。登高望遠,來自凡塵俗世的煩擾自會因這山谷空曠、山林幽靜而蕩然無存,物化合一,自然生發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感慨,繼而“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人于宇宙是何等渺小,宇宙之大,能容納萬物,故人的心胸也應如此寬廣。
山中的景致,任歲月消蝕,隨四季輪換,但總有一些永恒的印記隱匿在這天地間,這才道是最美人間。
文末,附上七堇年的小詩一首:
這歲月的安寧靜好,
叫人無限清晰地看到生之優美。
總要涉過這么泥濘渾濁的路,
才會嘗到
藏在命運最深處的
甜蜜。
反而言之,
人也正是因為期待著這樣的時刻,
才戀戀不舍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