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眼間,又是一年中秋時節(jié)。
吃過早飯,一家人趕往天福陵園掃墓。婆婆已經(jīng)去世三年多了,墓碑上的紅漆已褪色,該重新描字了。而墓旁的松柏樹又長高了不少,其中一棵被園林工人剪成平頭。墓前的香爐中的沙土因為燃蠟已板結(jié),點蠟插香都有些困難。我們每次來掃墓總是說,要清理一下了,可又想:下次祭拜來做吧。真的不應(yīng)該,我趕緊快步走下山,到工地上提了一袋沙子上去。我責(zé)備自己:其實也沒耽誤多少時間呀,為什么我們總是一再拖延?
記憶中婆婆在世時熱鬧多了,逢年過節(jié)時總會買一只大烏雞加些藥材燉湯吃,還沒進門,我就能聞到雞湯的香味四溢。她總是和我們開著玩笑:“你看我就是不想吃獨食,做一點好吃的總想著你們……”而今,只能在腦海里一遍遍回味那香甜的滋味。
中午,我們在娘家吃團圓飯。父母忙活了一上午,大圓桌上擺滿了拿手菜:紅燒肉、清蒸魚、辣仔雞、蒜苗炒牛肉……我們只管拿起筷子吃現(xiàn)成的,真的是享福。父母也年近七十,總不放心讓我們炒菜,生怕累壞了我們。他們說:只要身體還好,節(jié)日大餐必定親自掌勺,保證傳統(tǒng)風(fēng)味。
由于白天陰晴不定,我還擔(dān)心地對小豆說:“今天晚上可不一定能賞月哦,不是每個中秋月亮都給力的!”
沒想到,一出門,皎潔的月光撒滿了人間。頓時,心里敞亮了。牽著小豆的小手,到空曠的公園、體育館賞月。
城里的路燈光芒四射,無論我用手機怎么拍,也拍不出想要的月色圖。小豆早已不耐煩,與體育館前坪正在玩球的小弟弟交上了朋友。他告訴我們:他四歲了,爸爸媽媽都重慶工作。倆人相互傳球、追逐、嬉戲,舍不得回家。如此美好的月色,伴著陣陣涼涼的秋風(fēng),還飄來金桂濃濃的花香,讓我陶醉其中。
我把鏡頭轉(zhuǎn)向這兩個正在不知疲倦地奔跑的小人兒,小男孩亳不認(rèn)生,他看我拍得起勁,索性停步讓我拍,還嚷嚷道:“我要看看?!蹦悄搪暷虤饴詭鰦傻拿葢B(tài)讓人怎忍心拒絕?于是,我每照一張他就要審閱一下,并報以天真、爽朗的大笑。我忽然升騰起一個念頭:生二胎真好,可惜我老了。
已經(jīng)不早了,我催小豆真的該回家了。她和小弟弟還在月光下玩手影游戲,我聽到她湊到他面前,悄悄地問:“你想爸爸媽媽嗎?”他毫不遲疑地點點頭:“想呀!”
是呀,“萬里此情同皎潔,一年今日最分明。”古今中外,這勾起無數(shù)人思鄉(xiāng)懷親的皎皎圓月,此時此刻又將這份離愁這份相思灑向了我們,對這個小男孩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