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一開口就像全世界都欠了他幾百萬,沒談兩句你就想遁地走人;
還有一種人,一開口世人都成了傻瓜,負心漢,沒聽兩句你就恨不得從來不曾認識她。
他們不是別人,就是你的同事、戀人、朋友,甚至親人,你知道對方本意并非如此,可是你還是會無法遏制的想要對方閉嘴,甚至互相傷害。
仔細分析這些人說話,你會發現他們都喜歡給人“判罪”。
例如:
“你總是加班,一點都不關心這個家,一點都不愛我”
“張強總是太霸道”
“人事經理張云和我說話的時候總是抱怨”
“你不懂啦”
“你真笨”
“你真羅嗦”
? ?.........
我們每天每個人都需要溝通,然而,有的溝通生愛,有的溝通誅心。
為什么有時候溝通會讓我們感覺痛苦?
為人父母,如果一開口就是指責,那你的孩子永遠感受不到尊重。
為人伴侶,如果一開口就是失望,那你的戀人永遠感受不到愛。
為人同事,如果一開口就是挑剔,那你的同事永遠感受不到合作。
為人手足,如果一開口就是比較,那你的兄弟永遠感受不到責任。
不會溝通,你的孩子會害怕你,你的愛人會厭煩你,你的同事會躲避你,你的兄弟會放棄你。
學會溝通,是讓你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基礎。
除非他是你的敵人,或者你根本不想成為他的朋友,否則請用愛溝通,防止掉進暴力溝通的地獄。
[什么是暴力溝通?場景一]
女孩:你為我著想過嗎?在我要求你以前,你為我做過什么事情嗎?你從來就沒有關心過我!
男孩:我沒有關心過你?是誰陪你看傻了吧唧的芭蕾舞而放棄了足球賽?我看你才是從來就沒有關心過我!
我相信場景中不論是女孩還是男孩應該都感到痛苦,失望!我認為所有讓人痛苦,沒有愛和理解的溝通就是暴力溝通!
接下來我們來剖析女主如何利用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中的三招觀察、感受和請求,從暴力溝通進階為溝通大牛的,進而搞定老公。
接下來讓我們一一拆招,并讓這三招變成我們的行動指南,一起進階溝通大牛。
第一招:只觀察,別評論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拉穆提曾說過:“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p>
對于大多數人來講,觀察他人及其行為,而不評判、指責或以其他方式進行分析,是難以做到的。
而當我們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別人就會傾向于聽到批評,并反駁我們。
場景一的女主一看就讓人傻眼了,不知道什么事情咱們可憐的男主就被下了法院終審判決書了,估計“從來沒有關心我"這句話緊接著該是"你肯定不愛我"。
多年的感情瞬間一文不值,想想都替男主心里堵得慌。這算是典型沒有事實觀察,直接下了判決書了。
【場景一女主變形記:學習《非暴力溝通》后】
女孩:約翰,你坐在這里看了整整兩個小時的手機。我有3次和你交流舞者表現,你都沉默,你的沉默讓我覺得自己不被重視。我感到傷心。既然我們決定出來一起看芭蕾舞表演,我希望我們能快樂的投入到表演中去,你能不看手機,能陪我一起觀看芭蕾舞表演,并一起討論演出細節嗎?
約翰:親愛的對不起,我當然是愿意陪你看芭蕾舞表演的,不然我也不會放棄足球賽了。不過剛喬治微信我說今天足球比賽超級精彩,我偷瞄了一下。沒想到你這么難過,真的抱歉。
場景一提示如果你經常使用“從不”、“經?!?、“總是”、“很少”這些詞,說明你是“評論專家”。
變形后的女主,只描述事實。-----“你坐在這里看了整整兩個小時的手機。我有3次和你交流舞者表現,你都沉默。”
我們強烈的情緒起伏的根源其實來源于內在需求不被滿足,自我保護地隱藏了真實感受而引發的不良行為。
場景一中的女主之所以如此哀怨和憤怒,正是因為他感覺到被忽視,沒有歸屬感。她沒有覺察到自己內心的感受,潛意識通過責怪男主尋找關注,甚至通過語言暴力的報復行為尋求心理安慰。
正真的智者,能擺脫情緒的魔抓,覺察到內心真正的感受和真實的需求,而我們只有滿足了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才能成為生活的主人。
無論是工作還是家庭,永遠不要爭辯,要知道贏了爭辯,輸的可是愛。
事實勝于雄辯,我們說出具體的事實,公道自在人心,何必得理不饒人。
第二招:只說感受,不說看法
【什么是看法?什么是感受?】
【栗一】A:我覺得你不愛我。
? ? ? ? ? ? ? ?B:作為你的妻子,我感到孤獨。
【栗二】A:我覺得老板不重視我。
? ? ? ? ? ? ? ?B:當前的工作讓我感到焦慮。
用心體會【栗一】【栗二】,我們發現看法是對外的一種判斷,感受更多的是對內的一種覺察。
場景一中女主沒有表達自己的感受,只是說出了對男主的看法,我們發現這樣的看法往往讓人覺得是一種批評,讓人抗拒、厭煩。
變形后的女主,表達出了自己的感受,男主很快便體會了女主的愛和需求。
時刻覺察自己的內心,及時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對方體會到你的真誠,真誠是友誼和愛情的基石。
第三招:只請求,不命令
如何區分請求和命令呢?我認為有如下二種方法。
一通過感受對方的感受來判斷請求和命令:
如果你帶給對方的感覺是屈辱和壓抑,多半你表達的需求是命令而不是請求。
如果你帶給對方的感覺是被尊重和被需要,讓他找到了價值感和歸屬感,多半你表達的需求是請求。
二通過被拒絕后的自我感受來判斷請求和命令:
當需求被拒絕后,你不能理解對方的拒絕,甚至想責怪對方,認為對方小氣自私。這就是命令,你企圖壓榨對方。
當需求被拒絕后,你不能理解對方的拒絕,甚至想攻擊對方,認為自己地位受到挑戰,不被重視。這就是命令,你企圖操控對方。
當被拒絕后,表示理解,為沒有欠對方人情松了一口氣,這是請求。
請求也是有技巧的,有的請求讓人欣然接受,有的請求讓人覺得無理取鬧。
請求的第一原則:為了實現溝通目的,請求一定要具體。如果我們的請求含糊不清,別人就難以了解我們到底要什么。
比如場景一中,如果變形后的女主,在表達完自己傷心的感受后,提出的請求是:“我希望你讓我高興起來?!?/p>
男主可能就會不知所措,并不知道具體做什么能讓女主高興。如果這個時候男主說,那好,我去幫你買冰淇淋吧。那我相信并不能解決女主希望一起觀看表演并相互評論表演的需求,女主當然也高興不起來了。
清楚的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們做什么。避免因猜測含糊不清的請求引發誤會,導致矛盾升級,那可真是弄巧成拙了。
友情提示,只有理解并付諸行動,此三招才能改變你的人生。
初期使用這三招時,一定會忘記或者不習慣,不斷提醒自己并且堅持執行下去,讓他成為習慣。初期我將這三招寫在手上,時刻提醒自己,并且每月都要溫習《非暴力溝通》,才有現在淺薄的理解,真心希望本文能幫助你解決溝通問題,助力你的幸福生活!
在情緒低落的時候,我們也許會怨天尤人。然而,我們以苛刻的態度對己對人,我們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通過運用非暴力溝通,我們不在試圖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們的需要,這樣我們的內心將逐漸變得平和。
要讓別人愛自己,首先得自己愛自己。
覺察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不要壓抑自己被生活奴役;
滿足自己真實的愿望,并立即行動,我們將重獲生活的熱情。
客觀描述自己,警惕自我否定。改變自己的心智模式,從“不得不”到“我選擇”,成為自己人生的監護人。
學會自我寬恕和自我肯定,找到最好的自己。同時,多站在對方的立場,傾聽別人的需求和感受,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認同,相信這樣的你,一定人見人愛,花見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