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宋在知乎上對于乙方廣告行業的看法是廣告已不再是當年的廣告。其實何止廣告,公關也是如此。
在公關界,似乎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甲方提供公關策略,乙方提供創意和執行;甲方縱覽整個營銷過程,乙方了解局部;甲方是去花最少的錢為企業賺錢,乙方重視傳播量而沒洞察到商業的本質,無法去找到為企業獲利的方法。
這樣就只靠人力資本,也不和甲方產品銷售額掛鉤,并且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支撐的話,客戶就是唯一的爸爸,所以各種滿足需求,基層員工各種跪舔,各種加班,工資低,不得不說是影響行業生態畸形的因素之一。
那么公關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哪呢?
從創意上講,國內的agency有創意么?有。但是怎么去衡量創意好壞呢?創意和實效之間如何取得一個很好的配比呢?估計好多資深的人也在探索之中吧……
而營銷的能力則是很難去驗證的。因為沒辦法對效果進行評估,在乙方沒參與整個營銷過程,很典型的是曾經參與的一個case,客戶給大家看統計表格,發現pr只是很小很小一部分,并且實效不明顯。
還有就是整個大行業不景氣,大家能維系住各個公司的原本客戶就已經耗費精力,更別提拓展其他的業務。
所以才盡量滿足客戶,沒啥話語權。這是對外。對內,這影響到了從業者的薪酬。也說明了工資為什么那么低,明明工作時間已經那么長,然而工作效率低下,浪費在溝通上的、協調上的,出活少(至少是客戶看到的實際產出)。所以其實工作的含金量是不高的。這是執行上來賺錢,是辛苦錢。
曾經有乙方朋友跟我說,“其實上周述職的時候,我也感覺自己想法很枯竭 。而我剛入職的時候還喜歡想這想那,后來經驗增加了,想法卻變少了。”
我覺得導致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員工本身疲于應付沒辦法再做自我增值,從而利用12小時外的時間自我溢價。有人可能會說,可以積累媒體資源啊,然而這至少需要工作兩年以上還需要是能涉及到媒介的部分。而很多大型公關公司是專人專崗的,如果你沒有很好的自我學習能力,就會成為只會單一技能的人,而被社會淘汰。
而公關公司沒辦法和精力去使從業者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態和擁有體面的薪水,也是大部分人離職的原因。
這不得不說是個惡性循環。
更進一步,乙方公關公司作為服務業的其中之一,沒辦法像其他領域的公司一樣,持續給自己溢價,難道不是最大的bug嗎?
這類似于個人,如果能解決“如何讓錢生錢”這個命題,那這就很厲害了。比如自己寫的東西,雖然也是計件活,但是如果能夠衍生ip了,就能產生復利,從而擁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實現財務自由。
公關公司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自己的產品,僅我了解到的一些local小公司,也不做投資,沒有良好的現金流。
一個前同事說,我們這個行業的溢價 ,我覺得就在于我們的品牌本身。比如奧美,基于品牌已經樹立起來的事實,他可以以不合理的價格收攬最優秀的實習生,同樣的業務內容他們給客戶的報價也遠不是本土小公司能比,這一點上就已經實現了溢價。
是。然而在各種數字營銷崛起以及公關本土化的影響下,老牌公司也在提出轉型。
從大的方面來說,確實并非所有行業生產的都是可以帶來復利的產品?;氐阶钋懊嬲f到商業的本質的問題 ,公關/廣告本身就是下游環節,本來就不是本質。但是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做貼近本質的工作,下游/輔助工作也需要人完成。存在即合理,自有其意義。
而對于一定要做公關的個人來說,從各個方面,我都是推薦去甲方。也許,在這個時代,乙方真不再是公關人的第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