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三年磨一劍,重金出擊,終于讓《無極》昭然于世,這部影片,秀則秀矣,專則專矣,是陳導演的巔峰之作,也是2005年的電影界的領銜影片,投資數千萬,集國內外當紅影星,跋涉數地,追求每一個細節的完美,按理,應該紅遍大地,然終以“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而了然歸結。
影片推出之前,制片組不惜千金,強力宣傳,所以,在該影片還沒有推出之前,就形成一股無極之熱,大家翹首等待,一睹為快,抑或是期望值過高,抑或是中國觀眾的品味還沒有趕上這個超現代作品的步伐,因此,當無極登上影院的大門的同時,便迎來鋪天蓋地的唾罵之聲,票房的慘敗和頒獎晚會的默默無聞,宣告了該作品的徹底失敗,因此,陳凱歌夫婦也由此沉默無語,悄無聲息,有人說:“這是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有人說:“陳凱歌從此將一蹶不起。”各種謠言風飛四起,《無極》也在千夫所指中,偃旗息鼓。任各執一辭,我獨堅守我之看法。
昆侖——記得昆侖就會記得這樣一句話:“跟你,有肉吃!'"當你聽到這樣一句臺詞,你一定會不屑一顧的清然一笑,你在嘲笑他因為肉出賣了自己,你在嘲笑他對生活的要求如此之低,你在嘲笑他的卑微與廉價,是的,有肉,跟你走,這種因為物質而獻身的態度的確不值倡導,然,請您記住此時他的身份,他只是一個奴隸,什么叫奴隸?什么社會有奴隸?奴隸是干什么的?奴隸是一種什么樣的人?如果你曾讀過一點書,你大概知道,在歷史課本上,有這樣一幅畫片,一個奴隸=一匹馬。所以奴隸它只是工具,是靈性的工具,他無欲無求,無所企盼,無所追求,也可以說,是不敢想,不敢追求,他只知道為主人干活,主人就會給他吃的。此時的他只停留在“活著”這樣一個社會層次,所以,當鮮花盔甲的主人光明給他肉吃時,昆侖這個奴隸就毫不猶豫地跟了他。然,隨著自己閱歷的增長,尤其是遇到傾城之后,他的靈魂和尊嚴逐漸被喚醒,他不僅僅滿足于“活著”,他開始渴望愛情,渴望尊嚴,人格開始復蘇,欲望在心里膨脹,他已不再是奴隸,他在奮斗,在逐漸拋棄奴隸的頭銜,在逐漸為自己而活,他開始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自己應該怎么做,也在為欲望奮斗,為愛情拼搏,他醒了,他不再是奴隸,他已經蛻變,昆侖身上讓我讀到人性的蘇醒。
傾城——唾罵傾城的理由,大概是因為同一個理由,“你們想知道,我這件衣服下穿了些什么嗎?”她本為國王之后,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本應高貴典雅,端莊秀麗,然,這一句臺詞顛覆高貴之身,千金之體,瞬時,在觀眾眼中她變成一個“賣弄風騷,持美而嬌”的風流女子,這份角色也因這句臺詞跌入十八層地獄,永不翻身。好,讓我們一起追溯傾城的成長經歷,一場惡性戰爭,幾乎無一戰士幸免,一個小女孩,在戰骸骨中尋找生存之機,她找到了一個饅頭,欣喜若狂,她正準備擁之入口,然,此時,還有一個男孩要分這杯羹,她餓極了,狠極了,于是她欺騙了小男孩,搶走了饅頭,她需要食物,她只想活著,因此,當滿神問及是否拿真愛獲取榮華富貴時?她同意了,從此,她開始了她的富貴之旅,然,無論多么的養尊處優,無論多么的耀眼奪目,無論多么的高高在上,她依然不快樂,在她內心,一直在渴求一份真愛,愛人的叛離,讓她沒有了理智,她用她的美貌報復所以傷害她的人。她只需要一份真愛,當她以為光明就是那個為她而跳崖的男人時,她奮不顧身的跟他走了,然,這不是真愛,她為了真愛而叛離這個男人,又重新踏上她的尋真情之旅,所以,當她遇到昆侖,她愿意為昆侖而披上霓裳羽衣,而讓時光回流,更改最初的諾言:要真愛,不要榮華富貴。是的,她的經歷在告訴我們一個大家熟知又容易忽略的道理,真愛無價!
無歡——看看這個名字,沒有歡笑,為什么會沒有歡笑,細心的觀眾會發現,在開場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個小男孩即便父親已經戰死,他卻依然表現為樂觀積極,這大概取決于他當時小孩子的視角,他對于世界想象的過于美好,因此那時的他還生活在一個美麗的童話之中。然,當他興致勃勃地把自己的帽子摘下來給傾城看時,而傾城卻利用他的善良將他擊倒,他開始清醒,他明白這個世界不如想象中的美好,甚至有些丑陋,他害怕欺騙,他的靈魂也開始扭曲,是什么導致他的改變呢,他為什么要改變自己呢?心理學上有一個定論:小孩子的童年期是性格的塑造期,如果這個時候能適時加以引導,小孩便能形成健康的個性,反之,則為扭曲變態。無歡的轉變,也在昭示這樣一個定論。所以劇中,無歡為什么要糾纏傾城呢?他在尋找自己性格變化的根源。這也在教育我們一個道理,用中國的一句古詩說就是:寧欺白頭叟,不笑少年窮!敏感的少兒心,不容欺騙。
《無極》在2005年承受了其覆頂之災,不管各界嗤之以鼻,我依然希望,在未來的中國電影界能夠平反《無極》,為其立牌坊,中國的電影界需要的是一些理性和感性結合的經典之作。在無厘頭統領,小文章大作的電影行業,真希望多一些藝術與生活完美結合的清新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