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一起來簡單講講管培生的故事
剛處于颯颯秋風中,筆者才發現已經立冬了。在校大學生是不是突然發覺高校已經開始秋招了?不管你們信不信,筆者當年是不屑于秋招、春招的,以至于整個大四為了畢業論文忙忙碌碌,畢業后才發現,找一份工作有多難。當你開始關注秋招時,相信你對管培生這個關鍵詞絲毫不會陌生,那我們今天就針對這個詞開展今天的話題。
筆者回憶了下高三那年,似乎一股腦天天支撐我五點起床午夜十二點睡覺的只有兩個字——大學,如果非要說對于大學有什么遠大的理想,那就是黃三角、長三角、珠三角,我當時單純把大學定義為將來開展事業地理起點的橋梁。還記得填報志愿時,大家都在調侃一個段子:學熱動力專業四年畢業后發現只能去燒鍋爐;學土木工程專業四年畢業后只能去工地搬磚頭;學酒店管理專業四年畢業后只能去端盤子……當時天真的認為這只是個段子,真正畢業后發現,當年滿腔熱血早起晚睡換來的大學結束后,現實真的是這樣,因而很多人選擇跳出自己專業的圍城,轉向其他行業從零開始。
好,我們回歸真題。管培生,Management Trainee,全稱管理培訓生,是外企“以培養公司未來領導者”為主要目標的特殊項目。怎么樣?官方給的解釋夠高大上吧!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子嗎?
自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來,步入信息流、大數據時代,外國先進的管理、運營等沖擊了國內經濟發展的同時,各方企業文化的傳播,許多專業名詞開始在國內盛行起來。但是由于國內外文化、生活等等多方因素的局限性,因而導致許多東西產生了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那好,我舉個例子:supermarket,在國外對于該詞的定義通常是針對符合其規模的商場才稱之為supermarket,而國內尤其是二三線小城市的小城中,大家小巷遍布著所謂的超市,這些不起眼的小商場在國外最多也就是shop的規模。
那管培生在我們的應屆畢業生招聘會上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存在呢?究其定義,就是為了發展企業未來管理層的儲備干部。因而在國內一些企業應聘該職位,都會在企業的各個崗位進行固定周期的輪崗,美其名曰:熟悉企業各部門運營、工作職責,便于以后發展成為公司管理者后,能夠對公司任何部門了如指掌進而更好地去運營。那么問題來了,任何企業基本都會有銷售、財務、人力資源、市場等部門,管培生在進行輪崗過程中,固定的周期內將每個崗位的工作職責等一清二楚,以后晉升后更好的對企業股東負責、更好的運營企業。但是談何容易,社會百態多少人究其一生以一個工作崗位奮斗終生都不能說自己能夠完全掌握該崗位的技能。我們都知道這個道理,企業家會不知道么?除了這個冠冕堂皇的名義之下,其實暗藏了企業的“小心思”。那就是用漂亮的柔性的方式“留存”。怎么理解呢?企業從兩個方面的暗線操作來達到自己留存的目的。第一個就是“時間線”,只要作為管培生進行輪崗,或多或少你都失去了外部更多的嘗試,這段對于你而言最寶貴最沒有負擔的時間就被對方買斷了。第二個是“感情線”,在半年到一年的同事相處中,與人相處和并肩作戰會形成難以割舍的羈絆。沒有人會決絕的離開工作了半年的地方,因為那里有和我們一樣不喑世事,共同追求夢想的同伴。
那管培生究竟是怎樣一個存在?我有個大學同學畢業后,選擇了專業不對口的零售行業,做了沃爾瑪的管培生。剛開始工作,以一個剛畢業新人的態度去努力工作,倉庫、搬貨、整理貨架等再苦再累的工作并不會因你多別人一張文憑就不用去做。然后周期過后,儲備干部職位只有那一個,要么離職,要么繼續消耗時間,產生一種雞肋的感覺。沃爾瑪,世界五百強企業,實力夠強,那跟你又有什么關系,你只是一個支撐它位列500以內的普通員工而已。原本設想自己九個月周期輪崗各部門大大小小各項工作之后,會順利成為所謂的企業未來發展的儲備干部,實際上企業對于儲備干部一職也不會冒險留給你一人,企業終歸是商業,商人的思維都是以自己企業謀利為出發點,因而在于培養你之后,它會擔心離職造成一個周期的管培生培訓輔導的財力物力人力損失,因而必然會招聘與你產生競爭關系的競爭者。這就勢必會幻化成一種你熟悉的場景——高考。夜以繼日奮斗三年,大學的錄取大家最終還得靠成績說了算,并不會因為你比別人多讀兩本書,命運就會垂涎你。管培生在境外原本是一個很好的名詞,然而在被中國化后,尤其是沒有明確上升機制的小公司,多少會摻雜有人情社會的意味,即便你的能力、成績、表現均ok,但是抵不過圓滑投機的競爭者。如果這個時候選擇離職,一個周期過去擇業再感嘆時間錯失,所承擔的機會成本就會很高。
這就是企業讓你“進坑”之后的另一個“大陰謀”,用競爭和淘汰的方式來篩選“最優員工”。請注意是“最優”而不是“合適”,企業熱情的招聘你進來,但沒有義務要保證你在職業生涯中開心的做下去。或許有人說,這個社會就是競爭的社會啊,不足為奇啊。是的,這是個競爭的社會,在這個競爭社會的職業競爭中,有個叫“管培生”的坑較深。
另外,筆者當年沒有去過秋招現場,寒假時偶然參加家人聚會,也有前輩說985院校的高材生大三已經確定了畢業工作職位的實習,再不濟,秋招過后剩下的工作基本爛大街留在了春招,你還有什么機會去跟別人爭?當然這個是言過其實,但是透露出來的一個訊號是:一般來說,重點學校的畢業生對未來職業的規劃和嘗試比普通院校的學生快了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縱然古人說莫欺少年窮,卻也要知曉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愿各位珍惜大學所剩不多的時光之余,早點為就業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