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檔美食節目,是炒年糕的做法。把辣椒醬混著紅紅的泡菜扔進鍋中翻炒,白色的年糕瞬間變得紅彤彤,裹上一層喜氣的顏色。嗜辣的我看到那誘人的顏色,仿佛已經可以體驗到那麻辣的感覺在舌尖上的跳動,猶如一個精靈舞出最美的舞蹈,即使觸碰不到,還是在腦海中留著一縷印記。
年糕似乎是大家默認的在過年期間會出現的一道應景菜。還記得舌尖上的中國,有一集介紹的就是寧波年糕,慈祥的奶奶笑起來分外的慈祥,眼角的皺紋在鏡頭邊孫子的笑鬧中揚起一絲絲笑意。年糕制作過程繁雜,在奶奶的雙手下有條不紊進行著,帶著現代快速生活中已經迅速消失的節奏,愜意而溫婉。
而我印象中的年糕,確是另外一種顏色,紅色的潮汕年糕。
同樣是年糕,卻是完全的另一種風味。潮汕年糕的制作過程也是糯米粉漿不斷翻滾凝聚,蒸發水分,結成塊。紅色是因為在粉漿中加入了大量的紅糖,潮汕年糕本身帶著的就是醇香的甜味。
再笨拙的主婦也會將年糕切成小片,裹上雞蛋,放上少許油,在鍋中小火煎,等年糕遇熱慢慢變軟,出國隨自己喜好撒上花生芝麻,有些加上少許白糖增加口感。
令人奇怪的事,如此簡單的一道菜,再巧手的主婦也是容易失手。火大了容易煎糊,出現了黑黑的一塊(圖片就是我媽失手之后的佳作)。火小了,不容易煎出年糕最讓人喜歡的脆脆焦焦的部分。最成功的煎年糕,是裹上一層薄薄的蛋衣,外表金黃焦脆,一口下去,外脆內軟,口感之豐富,讓人心醉。
我曾經向省外人士推薦過這一口年糕,他們紛紛表示接受無能,像無法接受甜豆腐腦一樣婉拒著一口甜年糕。
誰在乎呢,我最喜歡的就是就著客家擂茶來一份煎年糕。客家擂茶也是大多數人無法適應的口味,加入了若干我不知名的草葉,一份蔬菜,加入花生芝麻擂成的漿糊,加入滾燙的熱水,翻煮下。一份清香撲鼻而來,喝下去還多一份攝入維生素的舒爽感。
人果然不能離開扎根的土地太久,一脫離,光是骨子里對家鄉食物的思念就讓我縈繞夢回。
還是再來一塊煎年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