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暗時間》,心有感悟,記錄如下:
書中寫道:“不要過早退出循環。我們在嘗試新事物的時候,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不同的人會在碰壁不同的次數之后退出。”
回顧這些年來,時間走過了不少,然而幾乎仍在原地踏步。想做的事情那么多,卻沒有一件拿的出手的。曾經嘗試、迷茫、退縮、不知所措以至于無疾而終。大概就是因為碰壁數次后,終于放棄導致的吧。時??鄲溃瑸楹巫约壕褪怯霾坏絺髡f中的人生導師?想著,哪怕只是指導自己一二,也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吧。卻不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我們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最不缺的就是知識了。那么為什么我越來越覺得貧瘠了呢?大概便是,日常吸收了很多碎片化的所謂干貨,便錯誤的以為自己也擁有了這些知識,實則不然。時常進行深度閱讀,思考并記錄,將自己的知識結構系統化,將輸入的東西內化、吸收、輸出后,才會是自己的。
大腦總是會傾向于處理那些簡單的事情,久而久之,我便處于總是在處理那些簡單而不得法的事情。所以,列的計劃一大堆,實現的卻沒有幾個。我們過早的退出,是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對投資時間無法收回的恐懼。我們恐懼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困難所暗示的投入時間成本。所以,碰到困難,不要因為一時的摸不到頭緒,找不到出路就退出。而是問一問自己:1,做這項決定,是否基于足夠的信息?2,是否做了足夠的調查?絕大多數情況下,你并不孤單,你遇到的問題,早有人遇到過,你踩過的坑,盡是前人的腳印,看看前人是如何想的?又是如何做的?
“興趣遍地都是,堅持和持之以恒才是真正稀缺的”。
我希望從現在開始,我不再原地踏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