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仗妙用二十六法
對仗是詩詞必有的語言形式。對仗句能使詩顯得凝練、整飭、勻稱、典雅。因此好的對句往往成為律詩中最吸引眼球的精彩部分,大大增強詩詞藝術感染力。但如果只一味追求“規規然于媲青比白”,則容易流于板滯、堆砌。王力先生說過:“關于對偶,我們不要光看見古人求同的方面,還要看見古人求異的方面,后者比前者更為重要。”對仗句的技巧靈活多變,不僅表現在對仗的語義內容方面,也同時表現于對仗的語言形式方面。既可以在對仗的兩句之間變化,也可以在對仗的兩聯之間變化。下面均以一些個人律詩中的對仗句子分別加以敘述。
1. 時空交錯
對仗中一句或一聯從時間入手描寫,另一句或一聯則從空間入手描寫,以體現表達內容的變化。
如:
①一川撩夢雨,六載動情人。
②九丈嵐煙出腕底,十年雨露入心隈。
③塵掩刀痕老,風吹火印鮮。 游魂尋野廟,佇影守家山。
④幾許明清韻,大千秦漢魂。 風回堪可守,雨過未相侵。
以上的“一川撩夢雨”、“九丈嵐煙出腕底”句從空間寫,而“六載動情人”“十年雨露入心隈”從時間寫。 “塵掩刀痕老,風吹火印鮮”、“ 幾許明清韻,大千秦漢魂”聯從時間寫,而“游魂尋野廟,佇影守家山”、“風回堪可守,雨過未相侵”從空間寫。兩個維度相互映襯,以拓展詩句的語義表達空間。
2. 動靜相宜
對仗聯中一句或一聯寫動態,另一句或一聯則寫靜態。
如:
①命蕩風云里,心平日月間。
②蛇伏古洞陪幽鬼,風動神珠戲醉仙。
③鷹旋谷底尋殘戟,樹亂崖頭守舊關。 斷壁起伏曾入夢,危樓遠近總無言。
④萬里狂歌銀與玉,幾家焦慮炭和糧。 枝閑鳥寂風雷渺,云淡星稀日月長。
以上各例中都是一句描寫動態,如“命蕩風云里”、“風動神珠戲醉仙”,而另一句則著力渲染出靜的境界,如“心平日月間”“蛇伏古洞陪幽鬼”。或一聯描寫動態,如“鷹旋谷底尋殘戟,樹亂崖頭守舊關”、“萬里狂歌銀與玉,幾家焦慮炭和糧”,而另一聯則描寫靜態,如“斷壁起伏曾入夢,危樓遠近總無言”、“枝閑鳥寂風雷渺,云淡星稀日月長”。兩句或兩聯一動一靜,自可相映成趣。
3. 視聽之變
人接觸外界有五種感覺,即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與觸覺。其中常用最主要的視覺與聽覺構成對仗,當然也可以用味覺、嗅覺與觸覺構成對仗。
如:
①石溪水濺千聲脆,云嶺松遮一色鮮。
②晴朝放眼堪寄興,雨夜和聲復斷腸。
③輕云漫隱溶溶月,遠火遙接淡淡星。琴韻含情涵海韻,鐘聲徹耳坼風聲。
④半夜飄搖聞犬吠,孤身寂寞盼雞鳴。 隨云漫步撩愁絮,踏水凌波嘆苦萍。
以上一句寫聽覺形象,如“石溪水濺千聲脆”、“雨夜和聲復斷腸”,另一句則寫視覺形象,如“云嶺松遮一色鮮”“ 晴朝放眼堪寄興”。或一聯寫聽覺形象,另一聯則寫視覺形象,如“琴韻含情涵海韻,鐘聲徹耳坼風聲”、“ 半夜飄搖聞犬吠,孤身寂寞盼雞鳴”為聽覺形象,而“輕云漫隱溶溶月,遠火遙接淡淡星”、“ 隨云漫步撩愁絮,踏水凌波嘆苦萍”為視覺形象。視聽結合,聲色相映。除視覺、聽覺之外,也有以其他感覺錯綜變化以構成對仗的。
如:
⑤合圍嘗盡酸和苦,并進趟開熱與涼。
就是味覺“酸和苦”和觸覺“熱與涼”相對。
詩人有意把色、聲、嗅、味、感等各種不同的感受交錯成對,可以構成立體式的感覺空間,豐富詩句的審美內涵。
4. 宏微并襯
兩句中一句著眼于宏觀或多數,另一句則著眼于微觀或少數。
如:
①山高空瞭望,燈暗自吟哦。
②露水有緣成苦酒,霓虹無故化長繩。
③應知海闊魚龍險,勿忘家貧父母親。
④華屋玉碎人空嘆,荒野曲寒誰與聽。
以上為宏觀與微觀之變化,筆下可以令人有鏡頭變化之感,調動思維。
5. 多少分明
同一聯的兩句,通過數目的對比,使語句更具表現力。下面舉幾例多與少的變化詩句,
如:
①春種千顆籽,秋收幾個錢。
②孤月依山老,繁花照水新。
③千載專權成壁壘,一絲奢望是機關。
④萬里狂歌銀與玉,幾家焦慮炭和糧。
以上句中“千顆籽”與“幾個錢”、“繁花”與“孤月”,“千載”與“一絲”、“萬里”與“幾家”都是以意象數目的變化,形成強烈的對比效應,以抒發詩人某種特定的情感。
⑤千鈞一劍功勛在,百任雙肩業績存。
這聯里一句之間還是數目之變的就句對,一句里“千鈞”對“一劍”,“百任”對“雙肩”,競相變化,增加詩的內涵和力量。
6. 節奏起伏
對仗句要求上下句句法結構大致相同,但如果一味追求形式工整必定會影響對仗內容的氣韻。前人云:“凡詩切對求工,必氣弱。寧對不工,不可使氣弱”。詩人往往在字面對稱整飭的前提下追求詩句內在氣韻的流動。在兩句或兩聯之間句子節奏發生變化,也能產生新奇的效果。
如:
① 帷幄有執牛耳手,旌旗不掩馬蹄塵。帷幄/有/執牛耳/手,旌旗/不掩/馬蹄塵。
字面整齊,深層句子結構發生改變,兩句的句子節奏有了明顯不同。
②身骨煎熬逐日瘦,手足皴裂任霜殘。身骨煎熬/逐日/瘦,手足皴裂/任/霜殘。
這一聯從字面上大致相對,但兩句深層的語氣節奏卻不大相同。上下句表層語言形式猶如雙峰并峙,而其深層的語義關系則不同,一為逐日的消瘦,一為任霜的欺殘,形似而神異,屬“寓變化于整齊”的寫作手法。
③兩世魂留一地府,千家淚斷百云幡。夕陽熠煜凄凄影,夜月朦朧裊裊煙。
兩世魂/留/一地府,千家淚/斷/百云幡。
夕陽/熠煜/凄凄影,夜月/朦朧/裊裊煙。
兩聯的句子節奏是不一樣的,變化較大。
④十載將兵千鳥盡,一人稱帝幾家全? 洗城水借湘江血,搗磨寨添冤句鹽。
十載/將兵/千鳥盡,一人/稱帝/幾家全?
洗城水/借/湘江血,搗磨寨/添/冤句鹽。
兩聯句式節奏變化也甚大,這樣還能增強詩的耐品味性。
7. 信疑合用
對仗的上下句語氣不同,一句表肯定語氣,另一句則表疑問語氣。
如:
①將士魂何在,勞工汗未干。
②天機猶不測,人運欲何更。
③伐木三車堪作炭,拋情十載怎持觴。
④鴻爪紫泥能共語,昏燈白發怎爭功。
以上各例一句用陳述或肯定表示“信”,另一句用疑問表“疑”,或反詰、或詢問。語氣靈活多變,就能化板滯為跳脫。
8. 情景分合
兩聯中一聯側重描寫景物,另一聯則側重于抒發情感。對仗聯的上下句要盡力避免“合掌”之弊,同樣的道理,律詩對仗的頷、頸兩聯之間也應該避免內容的合掌之嫌,應盡可能有所變化。
如:
①關帝廟前香火旺,張臣碑畔血花榮。風吟欲壯雙獅吼,水嘯相諧百鶴鳴。
前聯寫廟前、碑畔之景,后聯抒風吟、水嘯之情,節奏也所有改變。
②三巡美酒金樽起,一縷香風玉餅來。桌上酸甜堪品味,人生紅綠費疑猜。
前聯寫當時的情景“金樽起”、“玉餅來”,后聯則直抒胸臆“桌上酸甜堪品味”、“ 人生紅綠費疑猜”。
③陋舍泉為釀,荒疇鳥共言。情真陪五柳,夢斷付一箋。
這里前聯寫景,后聯寫情。
④未領三分險,唯折九道彎。談詩爭耳赤,論史惹心酸。
這里也是前聯寫景,后聯寫情。但實際上這里的前聯也暗中表述了作者的人生道路,只不過讀者不易理解罷了。
景乃情之媒,情乃景之胚,合而為詩。詩的這一審美特征在律詩兩聯的變化中用的多,顯得尤其重要。
9. 婉曲達意
兩句或兩聯中一直接描寫敘述,另則借助用典委婉達意。
如:
①五柳堪知己,諸峰盡作陪。
“五柳”句用典,“諸峰”句 直接描寫
②一川撩夢雨,六載動情人。抱柱相執手,釣鰲皆聳神。
前聯直接描寫,后聯“抱柱”、“釣鰲” 兩處為用典。
③兩部千金典,一身絕世功。德馨堪坐虎,膽壯可醫龍。
也是前聯直接描寫,后聯“坐虎”、“醫龍”是兩個典故。
以上一寫實況;另則以典喻今,委婉表達詩人內心的感受,能使詩意含蓄而又典雅,耐人尋味。
10. 賦比相連
兩聯中一聯用賦的手法,即鋪陳描敘;另一聯則用比的手法,即援喻設譬。
如:
①比月情非淡,如霞意更濃。
? 謝君多畫色,愧我少弦聲。
②尋常肝膽猶相照,變幻風云不可知。
? 往事如煙纏老樹,余暉似月照新池。
? 均是一聯用比的手法,如:“比月”、“ 如霞”、“ 如煙”、“似月”;而另一聯則用賦的手法,如“謝君多畫色”、“愧我少弦聲”、“ 尋常肝膽猶相照”、“變幻風云不可知”。賦以直述情事,比以引發聯想。兩種手法交替運用,使詩句顯得靈動活潑,變化有致。
11.語氣變更
一句或一聯用陳述肯定的語氣,另一句或一聯則用感嘆或疑問的語氣。
如:
①皆憐西子貌,誰羨孔夫行?
②樓影堪遮衣襪冷,月光怎補半床閑。
③不與花爭俏,何須雪可憐。
④降旗天亦慟,垂首地猶傷。
? 云邈無歸路,山高怎望鄉?
? 以上陳述語氣與感嘆語氣相對或是肯定語氣與疑問語氣相對。上下句唱嘆起伏,抑揚有致,有效地增強了詩句的情味與韻致。
12.句法變式
? 張中行先生在《詩詞讀寫叢話》中提出:“律詩中間兩聯結構不可用同一個模式,否則算合掌。”他這里所說的結構即指詩的句法結構。律詩中間對仗的兩聯如果句法結構完全相同就容易顯得呆板。
如:
①唾怨云烏天落淚,噙仇雪暗地披紗。
? 長江大浪托白骨,短日微光掩赤霞。
這里上聯用正對,下聯用反對。
②晴朝放眼堪寄興,雨夜和聲復斷腸。
? 敢邁巴人拙步履,強登白雪雅廳堂。
前聯為反對,后聯為流水對,兩種句式并相成趣。
③ 汗苦三春堪寄興,花香一夏可知心。
? 和風至矣歌拂袂,憐意生焉月滿樽。
? 兩聯雖都為復句,但結構不同。又前聯上句為轉折復句,“汗苦三春(卻)堪寄興”,下句為假設復句,花香一夏(猶)可知心。下聯又用了文言虛詞“矣”“焉”入詩,而且節奏特殊,趣味盎然。
13. 虛實映照
即一句寫虛,另一句寫實。
如:
①故夢聞殘鼓,長波送遠帆。
②悒悒黑煤洞,森森白骨堆。
③一山攜兩岳,九水坼三坡。
④往事如煙纏老樹,余暉似月照新池。
? 此四聯“故夢”、“白骨堆”、“九水”、“纏老樹”都是虛寫,“長波”、“黑煤洞”、“一山攜兩岳”、“余暉似月照新池” 都是實寫。一句寫虛,一句寫實,虛實相映。
14.行云流水
即用流水對。同一聯中的兩句話,從形式看是兩句話,但意思并不互相對立,實際上是一整句話分開成兩句來說。也就是這兩句話在理解時應該是如同流水般一氣貫穿下來。它的前后兩個句子在意義上有連貫、因果、條件、轉折等關系。
如:
①卻嘆凡間子,難持自在身。
②敢邁巴人拙步履,強登白雪雅廳堂。
③舍卻一身悲與壯,贏得百姓喜和憐。
④盡賞飛鴻一字趣,尤羞瘦骨百春哀。
? 流水對使句子形式活潑、節奏流暢,減少了律詩的呆板。
15.扇面展開
? 即隔句相對。一聯中的出句和對句不構成對仗,而是前聯與后聯形成對仗,即兩聯之間相對。
如:
①千絲如意錦,遍綴水云衫。
? 一曲清心樂,漫撥天地弦。
②曦出覷粉靨,上下兩相傾。
? 漣動搖清夢,虛實一并生。
③花腮長淚起,怯怯抖流風。
? 葉面愁情郁,凄凄伴落蜓。
④醒夢春情早,桌盈水餃香。
? 團花秋意暖,醬蘸火鍋光。
這些皆是兩聯之間的對仗,使對仗形式變得新穎別致。
16.虛字入對
? 這里所謂的虛字,古代叫語助,準確地說叫助字,因為古代還有其他虛字的說法。現代叫做文言虛詞,我們借以說成虛字對。因為虛字沒有實義,所以一副對聯不可能全是虛字,主要是說用虛字入對聯,上下聯虛字對得巧妙,就叫虛字聯。
如:
①醉矣湖中景,悠哉畫里人。
②煙塵起待仆來也,蝦蟹熟防狗叫哉。
③逢時你享學之樂,得勢誰憐教者悲?
④官者驚之多噩夢,民夫嘆矣盡歡情。
⑤君曾至也情知否,我欲別之興未足。
? 聯里的虛詞上下對仗,妙趣橫生。
17.數字對聯
? 即指將數字嵌入對聯。數字對屬于鑲嵌類對聯。
如:
①五柳堪知己,諸峰盡作陪。
②沖破三重險,留全廿載身。
③一半清明一半醉,幾分嫵媚幾分莊。
④幾許文章一場夢,三千學子半生緣。
⑤七八走狗一桌擠,五六流鶯半側陪。
? 數字鑲對能使對仗顯得分外工整,還能增加變化。諸、眾、獨等字均可作為數字對仗用字。
18.添顏加色
? 顏色對即以顏色詞入對。
如:
①既領黃童嬉紫苑,何將白發怨青闈?
②心知黑幕難揭曉,情耐白衣怎訴屈。
③葉翠翻波出韻語,花紅留夢入嬌顏。
④一張白紙遮天日,萬兩黃金筑土丘。
? 顏色詞對仗使詩句優美有加,尤其在寫景詩中幾乎必不可少。
19.疊字注目
? 疊字在對仗中的地位不可忽視,而且應該是聯中的精華所在。
如:
①獵獵松濤織勁譜,嚶嚶雀語伴嬌聲。
②漫點層林皆爍爍,頻聆細水復潺潺。
③依依古月常隨我,款款新蝶早忘家。
④撫膺難步迢迢路,放眼平添郁郁情。
20.就句相對
? 一句中有的詞語自成對仗。
如:
①興邦掛帥聞驚鼓,除惡安民著快鞭。
②夜遣孤燈陪倦月,朝催惰日展明霞。
③旁人總論長和短,近者皆憂正與欹。
④立淖修身分貴賤,凌波養性任浮沉。
? 這里的舉例除上下句相對以外,句中的一些字詞也是相對的。如“興邦”對“掛帥”,“除惡”對“安民”;“孤燈” 對“倦月”,“惰日 對“明霞”;“長” 對“短”,“正”對“欹”;“貴”對“賤”,“浮” 對沉”。
21. 掉字掉音
? 就是同一句中使用相同的字或同音字作對仗。由于一句內重復用字或用音,構成新穎別致的對仗,實為巧對。
如:
①關廟關連人善惡,未莊未解杏紅白。
②民工可記民工苦,政績難消政績殘。
①②皆為掉字對。
③桌上任無人醉酒,窗前卻有雀鳴歌。
③為掉音對,但掉音對這種說法尚未見到別人提過,如不妥待我修改。“桌上任(ren)無人(ren)醉酒,窗前卻(que)有雀(que)鳴歌。”
④琴韻含情涵海韻,鐘聲徹耳坼風聲。
“琴韻含(han)情涵(han)海韻,鐘聲徹(che)耳坼(che)風聲。” 為更復雜的掉字、掉音綜合對仗,應屬罕見之例。
22.借音借義
如:
①葉領波光翻綠夢,花留霞影共清風。
②好趁新詩說冷暖,何須就句論雌雄。
③樓影堪遮衣襪冷,月光怎補半床閑。
④郊坳一身正,阡墟萬籽盈。
? “清”借同音“青”、“就” 借同音“舊”、“衣” 借同音“一”與上句“綠”、“新”和下句“半”相對。而“郊坳”與“阡墟”既可以直接相對,又諧音“驕傲”與“謙虛”相對,更為少見之對。
? 還有借義之變化,即一個詞有兩種以上的意義,詩人在詩中用的是甲義,但是同時借用它的乙義,來與另一詞相對。它通過借義手段來達到對仗工整的目的。
如:
⑤鳥瞰東瀛吞巨浪,鞭挾大漠裹狂風。
鳥瞰在這里意思是從高處往下看,并非鳥在看。但借“鳥”的本意與“鞭”構成對仗。借義用的不如借音多。
23.雙聲疊韻
? 指雙聲詞對雙聲詞、疊韻詞對疊韻詞或雙聲詞與疊韻詞互對的格式。
如:
①暗毀種膜同繾綣,偷琢果粒自徘徊。
②泉水凝脂增旖旎,羽衣流彩嘆闌珊。
③韻蕩心舟知抖擻,時追故夢莫蹉跎。
“繾綣”、“徘徊”、“旖旎”、“闌珊”、“抖擻”、“蹉跎”均為雙聲詞或疊韻詞,吟誦起來音調協調而齊整。
24.犬牙交錯
? 就是在一聯中相對稱的字或詞錯位相對。
如:
①七賢杯里酒,筆下板橋心。
“七賢”與“板橋”、“杯里”與“筆下”相對,但位置不同而已。
②金烏莫待棲云嶺,尤盼玉龍出海潮。
“金烏”對“玉龍”、“莫待”對“尤盼”,但位置有異。此種對仗為在變化中隱藏著整齊,頗有意思。
③帔展金霞日,冠扶玉鳳巒。
此句實際應為”日展金霞帔,巒扶玉鳳冠。”語序顛倒之后,強調了彩云如“帔”和青峰若“冠”的形象性
25.偏旁求整
? 運用兩個相同部首的字與另兩個相同部首的字構成對仗,在齊整中隱含著變化,看著給人很舒服的感覺。這里當然可以用雙聲疊韻詞,但也可以用非雙聲疊韻的連綿詞和其他組合詞語。如犧牲、糟糠、曖昧、霜雪、松柏等。這種提法在古今詩詞理論中尚未見到,我覺得不失為一種寫詩的技巧,可以嘗試。
如:
①風弄琵琶曲,雨聆楊柳吟。
②九天風贈逍遙雨,千載情滋嫵媚魂。
③盡有群芳同悱惻,何妨小徑總崎嶇。
“琵琶”、“逍遙”、“崎嶇”是雙聲疊韻詞,但“楊柳”、“嫵媚”、“悱惻”只是兩個相同部首的字組成的詞語,給人視覺上的感覺也非常整齊。
26.位置挪換
? 一般律詩的對仗在中間兩聯,但千篇一律就有一個欣賞疲勞的問題出現,可以改變對仗聯的位置和多少來求得變化。如運用偷春格或增加對仗等。
如:
①五律 從王家嶺礦透水痛思中國礦難之頻
悒悒黑煤洞,森森白骨堆。
黑白分兩界,何故總相隨?
錢好他常賺,愁多己更賠。
問責無鐵律,草舍淚空垂。
②五律 入冬之后
寒徑花先落,空林雪未飛。
東山留隱客,不忍問何為。
五柳堪知己,諸峰盡作陪。
北風窗外過,只當牧笛吹。
? 以上兩首為偷春格,偷春格首聯對仗,而頷聯不對仗,仿佛芳花春前綻放,故名。
③五律 華佗
靈刀堪濟世,妙藥可回春。
卻嘆凡間子,難持自在身。
祛風先起怨,刮骨未成吟。
但有天憐意,青囊火不焚。
? 這首五律三聯對仗,但第二聯用的流水對,也能起到使詩句流暢的作用。
④五律 冰花
清姿疏媚色,逸品遠俗香。
相和唯邀月,獨憐但倚窗。
多情天可鑒,無價自難量。
向守三冬信,何沾半日光?
? 這首詩四聯全對仗,為減少滯澀和呆板,尾聯用了流水對和疑問句。
? 詩詞的對仗是力求“中律而不為律所縛”,整中求變,推陳出新。以上所述有的側重于內容,有的側重于手法,也有的則側重于形式。這些在創作中靈活掌握,一方面能加強自己的的藝術功力,另一方面能增強詩的藝術感。
文字來源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