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覺得自己跟朋友漸行漸遠了?
可能是,你在看書充實自己的時候,聽到他說的一句“都畢業這么多年了,看書還有什么用”;
可能是,在自己打卡健身的時候,朋友留言“都有娃的人了,要什么身材”;
也有可能是,朋友生孩子住院,你興沖沖地跑到醫院去祝賀她,卻發現她身邊圍了一堆新朋友,她跟你打招呼的口氣,仿佛你是一個普通的同事。
前段時間有一個熱搜,竇驍問吳奇隆:”一路上陪伴自己的朋友都去哪里了?”吳奇隆聽完沉默落淚。然后哽咽著說,朋友間因為工作很難有機會見面,但他會像追星星一樣,找機會和朋友碰面。
很多時候,那種難過會后知后覺地出現。有可能是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突然想找一個朋友聊聊天;
有可能是在陽光溫熱的午后,看到一位坐在公園的長椅上頭發花白的老人;
也有可能是,一個旁人突然的提問......
我們突然想念那些曾經的朋友,于是打開手機通訊錄,翻了一圈,發現里面能分享心情的朋友一個也找不到。
那些年,我們曾經的朋友,已經漸行漸遠。
念書的那些年,我們身邊總是有幾個玩得特別要好的朋友。
我們曾經發誓要一輩子在一起。我們頭碰頭寫作業,鉆一個被窩睡覺,分享彼此的小秘密,一起遐想長大后房子買對門......
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從無話不說,變成無話可說。
一期《康熙來了》中,謝娜跟小S聊“什么時候覺得離朋友越來越遠?”
小S說:“當我看到她在沒有我的地方拍了照片,標注的是我不知道的事情,評論的是我不認識的人的時候。”
而謝娜的回答是:“當照片里她周圍的人你都認識,但是你卻從未知道他們做了這件事。”
我以為我是你的唯一,而你卻只是把我當作其中之一。
之前看過一個觀點,說“那些會漸行漸遠的朋友,說明原本就不是真正的朋友。”
我并不贊成這樣的話。
蔡康永說:“永遠不要把友情放在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上,有些朋友就是在一個階段帶給自己美好東西的人,互相享受而不妖互相捆綁。”
人生本來就有很多岔路口,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那些現在已經漸行漸遠的朋友,卻在我們人生的不同階段,帶給我們不一樣的美好。
看過一個統計結果,說“在人的一生中,平均會遇到2920萬人,我們會與其中的3000人結交。人類大腦皮層的能力上限是同時維護150人的社交關系。那么也就是說還有2850段人際關系,其中一批在未來等著我們,另一批已經消失在過去。”
這么看來,我們人生中不斷有離開的朋友,也是必然的。
即使放棄了那些漸行漸遠的朋友,也要保持一個溫熱的心,珍惜留在身邊的這些人,才是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