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做人

  可以解釋為道德水準。我們人類之所以還能主宰這個星球,是我們具備超出動物性的道德。某種意義上講,動物也有動物的道德,也知道不能亂倫,也知道一般生存秩序;但動物的道德大都限于同類,對異類往往缺乏同情心。

  人類的道德所包含的內容廣泛,建立這套共同的體系用了一萬年。最原始的道德包括不能相食、不能亂倫等等殘酷生存必然遭遇的問題;而最崇高的道德一定是舍己救人,以生命的光芒給別人以生命,給社會以溫暖。

  一個人的道德水準顯然是文明社會的第一要求,順理成章地成為成材的第一標準。我們可以沒有文化,但不可以沒有道德。道德水準與文化沒有必然關系,一個博士生可能道德水準低下,為人類不齒;而一個未曾見過世面的文盲,可能成為道德楷模。

  道德建立的漫長及特殊性,因階級、時代、民族、國家而異。道德的標準因社會的進步會不斷更新,昨天的道德,今天可能大逆不道,比如納妾;而今天的道德,明天也可能陷入另一場鞭笞。

  當我們清晰地知道,道德這個意識形態需要人類自律和社會約束,當我們知道,道德約束會使人類不僅僅停止肉體殘殺,還要停止心靈上的殘殺,人類才能無愧于人類的稱謂。

  這就是為什么"學會做人"是成材的首要標準。

  學會做事

  形象的表述是做事要有條理性。簡單的比喻,把壺里的水倒進杯中,不能灑得哪兒都是,這就是條理性。條理性需要訓練,沒有人天生就會。

  你走向社會,條理性的問題日趨復雜,幾乎處處設障。為什么西方人總是強調實踐的重要性,讓學生在校期間不斷地實踐;實際上這是條理性的早期鍛煉,好處多多。我見過很多自以為是的剛剛步入社會的人,趾高氣揚,以為手中的文憑是一把萬能鑰匙,想打開哪把鎖就打開哪把鎖。

  其實,社會的構造有時還真像一把鎖,但不是隨便一把鑰匙就可以打開的,開鎖的前提是,鑰匙齒的凸凹必須與鎖孔內的凸凹反向,填平了彈子才能開啟。現實問題一定是鎖的設計在前,而鑰匙的設計在后,你不調整自己,就甭想打開這把鎖。

  所以,大部分剛剛走向社會的莘莘學子都遇上同樣的問題,不太適應。聰明者會調整自己,愚蠢者一定怨天尤人。千萬不要以為知識掌握的多寡與做事的成敗有必然聯系,如果知識在使用時不對口,還不如沒知識容易成功。

  學會做事,首先要多思考。做事之前好好想想,再加上一個認真的態度,事情就容易成功。砌一塊磚容易,蓋一座大廈難,難就難在條理性的實施上。弄懂這個道理,會事半功倍。

  學會相處。

  一個身懷絕技的人如不能融入這個社會,特立獨行,那一定是小說中的俠客,現實生活中不會有。相處本身是一門學問,人類用了漫長的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但至今仍未解決好。由于文化的差異,人們發生矛盾的可能性極大。人與人之間的敵視情緒與生俱來,由生理到心理,別看人們常微笑握手,那是一種假象,被社會行為逼的。

  我們今天的文化培養著一代有獨立精神的新人。獨立思考重要,但合作精神更重要。獨立精神僅是一種人格體現,并不是處世法寶。我們的處世法寶理應是合作,所以相處成為當今社會的生存藝術。

  道理很簡單。你今天所處的社會不是專門為你一個人設計的,除了你爹媽,頂多還有個對象,沒有人哄著你玩,把你舉上天。凡是舉你的人,一定懷有不良動機,而這類人更不易相處,人心叵測。

  人類之所以有今天的繁榮,是相處的結果。人們在相處中學會積極向上,學會利用資源,學會團結就是力量,學會了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只要走入社會,早晚你會明白所謂相處,不是只和你喜歡的人相處,而是要和你不喜歡的人相處,這一條對生存十分必要。

  學會相處,會使人感受到社會的美妙,會使人知道個人在集體中的位置,因而立于不敗之地。

  學會學習

  一個人在學校學習的知識百分之八十終生用不上,那我們為什么還要在學校孜孜不倦地學習呢?!我們實際上一直在學習一種學習的方法。

  小學最早開的課一定只有兩門:語文、算術。語文--形象思維;算術--邏輯思維;以后十幾年即使讀到博士后,總體上也超不出這個范圍。百分之八十的知識浪費掉,聽來十分可惜。問題是用得上的那百分之二十,我們事先并不知道在哪兒。知識的積累就是神童也需要時間,在積累的過程中,聰明的人會早些發現學習的規律,讓學習變得簡單。

  走向社會,馬上會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毫不客氣地擺在你的面前。社會是不會因為你的學歷高就網開一面,相反學歷高的人遇到的問題往往更難,這是社會自然篩選的結果。

  這時候就需要重新學習了。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要看個人的本事或悟性了。有不斷學習能力的人一定是社會適應力強的人,社會適應力強的人,一定比別人容易成功。

  我們常常羨慕別人成功,那只是個結果。我們應該羨慕過程,學會學習。不怕自己掌握的知識過時,只要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又有學習的愿望,成功就離你近了一大步。要知道,所有的成功都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早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