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問現在家長最看著孩子的是什么?那么毫無疑問,我們的家長都會首先選擇看重的是孩子的學習,或者孩子的學習成績。
學習在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及成長中重不重要?答案是當然重要!因為知識、學習構建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但是,今天的學習,我們的家長以及成人越來越把它狹獈化,僅僅是指學習文化知識。
所謂廣義的學習,是指學習一切有益的人類知識、經驗與技能。它不僅包括學習文化知識,更應該包括"學習生存,學會負責,學會做人"。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說,"學習生存,學會負責,學會做人"比學習知識文化本身更重要。因為"學會生存,學習負責,學會做人",往往更能夠促進一個人的學習及智力各方面的發展。
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極度不容人們樂觀。以我近二十年的教育及班主任生涯為例,通過我的觀察及調查研究發現:那些一心只讓孩子埋頭學習的家長,孩子要么只會學習,除此之外別無所長,離開了父母的督促與照顧,孩子各方面舉步維艱;要么一些孩子看似在學習,實際上卻裝腔作勢,借學習之名混時間而已;或者一些孩子干脆就討厭學習,把學習視為極度痛苦之事……
孩子們為什么會出現這樣一些現象?
根本的原因還在于我們的家長"重智商,輕情商以及人格"方面的教育有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我們注重對孩子進行生存的教育,學會負責,學會做人,那么,他們學習的目標目確,心中懷有夢想,有責任,有獨立的擔當,其學習積極性與效率會更高。今天有相當一部分孩子缺乏學習積極性,是因為他們喪失了生存意識,責任意識淡泊,缺乏堅強的意志以及克服困誰的信心。
學會生存,首先應該做到的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適當幫助父母分擔一些家務,并會一些基本的獨立生存技能。比如父母不在時能做簡單的飯菜,能收拾整理房間,能洗自己的衣物……這些簡單的獨立生存技能,今天的孩子卻極度缺乏,原因無他,家長們對他們的要求只有一個一一學習。除此之外,他們受到最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極度缺乏獨立生存的能力。一個孩子,如果缺乏獨立的能力,他們也就失去了持續發展的動力。
據說哈佛大學曾經作過一份調查報告,報告稱:一個孩子做不做家務,會不會做家務,與他以后的經濟收入,社會地位及生活幸福的程度呈相關,而且其各方面的發展明顯優于不做家務的孩子。這份報告的真實性一時不可考,但毫無疑問的是,做家務,會自己照顧自己,是人的一項最基本的生存及獨立能力,如果連這一能力都不具備,哪怕有再高的學歷與智力,他的人生也不可能幸福。況且,讓我們的孩子在家務勞動中享受自我的存在感,價值感,以及培養他們的愛心與奉獻,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個人學會基本的生存技能,培養獨立的能力,實際也是在培養他們負責,對自己負責的能力。在教育中,我們會發現:那些獨立性強的孩子,大都是責任感很強的孩子。相反,那些被溺愛,依賴性極強的孩子,恰恰是最缺乏責任感的孩子。他們可以作業馬虎,也可以作業時常不完成;他們的東西可以丟三落四,也可以經常上學不是忘帶書本,就是忘帶作業本;他們學習也可以漫不經心,甚至不知道為何學習……相反,那些獨立性強,學會了對自己負責的孩子他們有目確的目標,有自己的目標,并有為了實現目標持續的恒心與毅力。這樣的孩子,他們當然有更高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更好的學業成績。
如果一個孩子具有了良好的獨立能力,有對自己負責的責任感,我相信,他的學習不會太差。很多時候,我們不是為了學習而讓孩子學習,而是讓孩子明白了對自己、對未來負責而學習,那么所取得的效果一定事半功倍。讓孩子學會負責,我堅定地認為從自己身邊的事做起,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長不包辦代替,不越俎代皰;從學習做家務,幫父母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做起……責任感的培養,一定是從孩子自己身邊的小事一點一滴地做起,既而由小及大,自表及里。
如果我們只關注了孩子知識及智力的發展,不關注孩子的品德及良好個性的發展,那么我相信這樣的孩子一定走不長遠。《論語》上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這個本什么?就是德,具體體現在做人上就是真誠、善良,與人友好相處。可是我們家長現在教育孩子卻大多是自己至上,舍不得自己吃虧,而且得理不饒人;甚至一些家長把自己的一些自私與偏執教唆給孩子。這些孩子當然存在人際交往的障礙,同時由于他們缺乏良好的同理心與共情的能力,也為他以后的生存與發展埋下嚴重的隱患。教育中我們也發現:那些真誠友好,與人友好相處的孩子更有集體歸屬感,更快樂,更積極,他們的情感發展也更健康。當然,這樣的孩子其學業成績也大多不會太差。而這些孩子,也大多來自注重品德培養,與人友好相處的家庭。
在教育如此看重學習及成績的今天,我們確實應該靜下來想一想,有些東西確實要比成績重要得多,比如"學會生存,學會負責,學習做人"。而且我相信,學會了生存,學會了負責,學會了做人,孩子的學習成績一定不會太差,而且更容易走得長遠。20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