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產品經理,如何有效溝通?給自己打分,十分滿分的話,給自己多少分呢?一半在差不多6~8分左右,先不說要溝通的問題,帶著自信心態好的精神面貌去溝通,效果可能會更好。
為什么覺得溝通不夠好呢?溝通是產品經理的第一能力項,不管是向老板匯報對象,跟客戶推動需求,與團隊對接管理項目。什么叫溝通呢,即把設計的目標進行傳遞達成了共同的協議。單項傳遞信息往往會導致溝通的缺失,多方互動吸納詮釋完成閉環過程。
怎么更好的溝通?有溝通有其基本原則,第一目的明確,溝通帶有強烈目的性,不容易跑題; ?第二身心愉悅,溝通下來雙方感覺良好,期待下次溝通,而不是見面就撕逼,對下次溝通頭疼至極。強調人性化體驗,使參與者認識到自身的價值,通過雙方愉悅的溝通實現雙贏;第三形成有效的結論有效率,沒有結論的溝通是沒有多大意義的,有效的結論是高效率辦事的體現。
我為什么不善于溝通呢?為什么會有這個問題呢?溝通的障礙因素很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個人因素方面,包括個人認知,認知性一般是系統性的,通過后天有意識的努力可以改變的,但有一定困難。溝通主體的過濾,這個是不自覺的發生的,如果出于個人偏見自動過濾外部信息,那么不好發現問題在哪里;個人溝通技巧是有很大提升的地方的,也是我們稍加注意能鍛煉出來的;情緒很重要,帶有情緒溝通往往會達到事倍功半的結局,理智帶有點情感,給交談注入點愉悅感,往往是交談的潤滑劑;有選擇地接受。人際關系,跟平常溝通的人拉近關系,比如吃吃飯 談天說地 閑暇時間聊聊興趣愛好。組織結構上的不同,比如崗位角色,信息傳遞鏈思考方式不同以及其他客觀因素;
溝通前做好準備,溝通前有良好的心態,自信的態度;選擇合適的環境,個人操縱環境;運用合適的肢體語言,放松自己,最大的發揮;有效的傾聽和詢問,給出反饋;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東西;這些無非就撕更好的說更好的聽更好的問。
如何更好的表達呢?
講事實,說觀點,增強表達效果。什么是事實什么是觀點做好區分。溝通的組成部分有內容/行為肢體/語音語調/圖畫,其中內容在整個溝通效果中不是最重要的,而行為肢體在效果層面所占比例會更大。溝通中加入多種表演形式,加入的這些表演式的溝通不單減少了枯燥性,同時更加形象化。比如發布會,喬布斯從一個信封中拿出超薄air的那一瞬間,被定格為歷史的永恒。
講的東西盡量簡短簡單,一段話分成幾句話更容易讓外行的人消化。表達具有邏輯性,邏輯有5個原則,引出疑問,不提供無關的信息,結論先行,歸納分類,邏輯排列。其中邏輯排列按照重要性 因果 時間 結構排列。說話有條理的人總是被喜歡的。
如何有效傾聽?用心的去聽,以同理心的心態去聽,做到以同理心傾聽是種境界和修為,是不太容易達到的。傾聽的過程中作為反饋的一環,還要注意怎么進行有效的提問。用批判性思維去提問,提出概括性和開放性的問題,讓被回答者用不同方式回答,而不是讓回答者只能說出yes 或no,一方面簡單的回答yes 或no過于機械,調不起對話者的興趣,反而讓回答者覺得問題過于弱智低估人家智商是不是,話題沒有意義感,自然談話難易繼續。提出具體性和開放性問題,提出封閉式問題,確認理解的準確性。有效的使用高效的發問方式,提出高水平的問題也是一種能力,回答者如能有效的回答那也彰顯真實的水平。
怎么更老板溝通?跟老板溝通的障礙一部分原因來自級別的差距。最有用的措施是雖然員工沒有老板視野那么開闊,見識那么多,能拿出專業領域的見解來與老板溝通就好,對于未知的那也是領域的范圍邊界問題,不能指望誰都能懂,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突出個人強項,在某一技能項上給團隊打上心智模型。心智模型有些類似標簽的意思,我們都習慣于給自己給他人貼上標簽,貼上的標簽又不易撕下,打上的標簽幾乎等于固化的認知,要改變這種認知。
在聽取前輩的意見下,總結下職業生涯中常犯的錯誤如下
使用帶有主觀情感的描述是對客觀問題的部分掩蓋,不能反映真實性,客觀的真實性是不帶有主觀色彩的,主觀的見解是對現實世界的編譯過濾,不同主體在翻譯外部環境的過程中會有或多或少的不同。不了解你的業務,不熟知業務的方方面面,用了太多的形容詞和不確定的數字,缺乏權威的信息引用,給對方傳遞了一種不確定不專業的信息,降低別人對你的信任。
在一個問題沒有描述完成時扯出了另外一個問題,對問題描述含糊不清,缺乏邏輯性,使用錯別字等。沒有描述完成,對話者會理解為回避問題,讓聽者絞盡腦汁去理邏輯,挖掘主題觀點是很頭疼的事。
以上是在工作中溝通時的體會,認識問題是發現問題的第一步,知道自己的不足了,只等執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