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根問祖,沈姓淵源


一、起源:


尋根問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姓氏作為血脈傳承的象征,承載著家族歷史與文化。沈姓作為一個古老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姓氏,其起源和演變歷程自然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下面對沈姓的起源和發展歷程進行探討:


源自嬴姓:

據傳沈姓最早源自嬴姓,帝俊之子實沈之后,實沈氏族以猴為圖騰,初居于山東曲阜之沈猶,為東夷族一支,為嬴姓。后來與親族閼伯相爭后西遷山西汾、澮之間的大夏族之地,即今山西南部臨猗縣西建立了沈國。當夏興起后,姒姓夏人奪取了嬴姓沈國之地,沈人南遷河南固始的寢丘立國。商朝滅夏后,嬴姓沈人復國。隨著歷史變遷,沈國歷經夏、商、周三代的興衰,最終在周昭王南征時被滅,沈姓后人為紀念故國,便以國為姓,開始了沈姓的傳承


源自姬姓:

周初,周武王死后,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周公旦攝政。因三監不服并聯合武庚(商紂王之子)反叛,周公旦平叛后,周文王第十子季載因功被舉薦為周天子的司空,并被成王封于沈國(又名聃國),今河南平輿北)。春秋時,沈國為蔡國所滅,季載的后代子逞逃奔楚國,其后子孫遂以原國名命姓,稱為沈氏。


姒姓起源:

夏朝時,夏禹的后裔中有一分支建立了姒姓沈國。后來,這個姒姓沈國被蔣國滅掉,其子孫南遷至楚地的沈鹿,繼續沿用沈姓。



源自羋姓:

春秋時,楚莊王之子公子貞被封在沈邑(今湖北鐘祥附近),其后代也以封邑名為姓,形成羋姓沈氏。

另一支源自羋姓的沈氏來自春秋時楚國王族弟子戍之后,楚平王時任沈縣(今安徽省臨泉縣)縣尹的沈尹戍的后人有的以地為姓,稱為沈氏。


源自少昊金天氏:

少昊金天氏裔孫臺駘氏之后有人建立沈國,春秋時為晉國所滅,子孫遂以國名沈姓,稱為沈氏。


其他來源:

源自魯煬公封庶子沈季于沈猶,為魯附庸國,以沈為氏,建立了姬姓沈子國。


二:沈姓的發展歷史和繁衍生息


沈姓的發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經歷了多次遷徙和繁衍的過程,形成了眾多分支和廣泛的分布。以下簡述沈姓的主要發展歷史和繁衍生息過程:


春秋戰國:

沈國被滅后,沈姓后人散居各地,逐漸在楚地、河南、安徽等地形成聚落,并隨歷史的發展不斷遷徙傳播。其中,一部分沈姓人在商朝和西周時期南遷至河南、湖北等地,建立了新的沈國或沈邑。另一部分沈姓人則向西遷移,到達陜西、甘肅等地,與當地民族融合。

秦漢時期:

秦統一六國后,沈姓在各地的分支開始逐漸壯大,尤其在江浙一帶,沈姓逐漸成為當地的大族。沈姓人口開始向周邊地區擴散,但主要活動區域仍在中原及長江流域以北。

東漢時期,沈氏羌活動于黃河以南、秦嶺以北的陜甘寧一帶,后來全部融入漢族之中

東漢沈戎舉家遷居浙江吳興,成為沈姓南遷之始,沈姓在吳興發展成為望族。


魏晉南北朝:

這一時期戰亂頻繁,沈姓族人為了躲避戰亂,開始大規模南遷,尤其是在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后,沈姓族人隨江南貴族南遷,進一步擴大了在江南地區的影響力,分布于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魏晉南北朝時期,沈姓名人和官員成為當時的名流。

隋唐時期

隋朝統一中國后,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沈姓族人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機會。唐朝時期,沈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顯著的成就,沈姓族人開始遍布全國。


隋唐五代時期,沈姓族人中又出現了許多名人。

唐朝沈姓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發漳州,沈姓在福建定居,后裔散居多處。此外,還有沈姓人遷往廣東。


宋元明清時期:

沈姓族人在中國南方繼續繁衍生息,尤其在江浙滬一帶形成了許多沈姓的望族。此外,沈姓族人在文化、政治、科學等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宋朝沈姓人口約有33萬,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區,成為當時重要的姓氏之一,尤其在浙江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的沈姓發展為顯赫望族。

明清沈姓是江浙地區最常見的姓氏之一。明朝沈姓始入臺灣,參與了臺灣的開發。

在近600年期間,沈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向北、中、南的回遷十分強勁,這已經大于由北向東南和南方的遷移。

清朝:沈姓人口繼續向北、中、南回遷,同時向海外遷徙,尤其是在東南亞等地形成沈姓華人社區。


至今,沈姓已遍布全球,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大姓之一,其族人活躍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對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


三:沈姓現況


沈姓在中國乃至全球華人社會中擁有相當數量的人口。在中國,沈姓人口分布廣泛,尤其在江浙滬皖等華東地區較為集中,這些地區歷史上便是沈姓的重要聚居地。隨著人口流動和社會發展,沈姓人士遍布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無論是在中國大陸的城市與農村,還是在海外華人社區,都能看到沈姓族人的身影。

根據2022年的全國人口調查數據,大約有600萬人姓沈,占中國總人口的0.5%,在百家姓中位列第52位。

沈姓人口的分布特點呈現以江浙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的格局,這與歷史上多次人口遷移和沈姓在這些地區的深厚歷史文化根基有關。隨著時間的推移,沈姓人口也在持續地向更多地區擴散,但江浙地區的核心地位依舊穩固。

沈姓人口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省、江蘇省和上海市,這三個地區的沈姓人口占比超過了60%。特別是浙江省和江蘇省,是沈姓人口最為集中的省份。其中,浙江省被認為是沈姓的第一大省,大約占全國沈姓總人口的33%以上,顯示出極高的集中度。江蘇省緊隨其后,沈姓人口也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

江西、河南這兩個省份也是沈姓人口較為集中的地區,與江浙地區共同構成了沈姓分布的南北兩大塊。

除上述四省之外,湖南、安徽、河北、山東、江西、福建、湖北、上海等省市也有較多沈姓人口分布,尤其是安徽、山東、江西、福建、湖北這五個省份集中了約14%的沈姓人口。


雖然沈姓絕大多數為漢族,但也有一定比例的滿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使用沈姓。這一現象反映了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融合過程,尤其是在邊疆地區,不同民族間的通婚和文化互動促進了姓氏的多元化。

沈姓人群亦有部分遷往臺灣地區以及海外國家和地區,如東南亞、北美、歐洲等地,形成了海外的沈姓華人社群。他們在維護中華文化和傳統,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四:沈姓名人


沈姓在中國歷史上涌現了許多杰出人物,他們在不同的領域內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沈姓名人:


沈約(441年-513年):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字休文。他在文學和史學領域都有顯著成就,是“永明體”的創始人之一,其史學著作《宋書》在中古時期史學界具有重要地位。


沈佺期:唐代詩人,與宋之問齊名,并稱“沈宋”。他們的近體詩格律謹嚴精密,史論以為是律詩體制定型的代表詩人。


沈括(1031—1095):北宋時期的科學家、政治家,著有《夢溪筆談》,在天文學、數學、物理學、地理學、生物學等多個領域均有卓越貢獻,被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沈萬三(1306年-1394年):元末明初商人、企業家,通過開展海外貿易成為江南首富。他的財富和影響力在當時社會具有重要地位。


沈周(1427—1509):明代畫家,吳門畫派的創始人之一,以山水畫著稱,代表作品有《廬山高圖》等。


沈度:明代書法家,與弟沈粲皆擅長書法,藏于秘府,被稱為“館閣體”,為明代臺閣體書法的代表人物。


沈德符:明代文學家,以筆記《萬歷野獲編》著名,書中涉及明代朝章典故、里巷瑣語、風尚習俗,保存了大量可貴的第一手資料。


沈采:明代著名戲曲作家,他的傳奇作品《珍珠記》、《懷香記》、《玉環記》等在當時廣受歡迎。


沈德潛(1673年-1769年):清代詩人,字確士,號歸愚。他的詩歌理論在當時文壇有重要影響,被譽為“格調派”的代表人物。


沈復:清代文學家,字三白,號梅逸,所著《浮生六記》是一部水平極高影響頗大的自傳體隨筆,在清代筆記體文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沈葆楨(1820—1874):清朝官員,兩江總督,洋務運動重要人物,對海防建設及臺灣近代化有重大貢獻。


沈鈞儒(1875—1963):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法學家,新中國成立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沈尹默(1883年-1971年):詩人、書法家、教育家。他在書法領域有很高的成就,與于右任并稱“南沈北于”


沈雁冰(茅盾)(1902—1981):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代表作有《子夜》、《春蠶》等,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沈從文(1902—1988):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以描繪湘西風情的小說聞名,代表作《邊城》、《長河》等,對現代文學貢獻巨大。


以上僅為部分代表,沈姓在歷史上還有許多其他杰出人物,如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等,他們在各自的時代和領域里發光發熱,對社會進步和文化傳承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五:沈姓姓氏文化


沈姓姓氏文化源遠流長,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沈姓的圖騰:


沈姓的圖騰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和象征意義,以牛為主要元素,象征著祭祀和求雨的重要職能。其核心元素為牛,這一形象不僅代表了古代社會的農業依賴,也象征著力量與犧牲。沈姓的圖騰起源與古代巫覡的職司密切相關。據傳說,沈姓是以牛為圖騰的氏族,牛沉河、淵,用于祭天求雨。這種儀式在古代是重要的宗教活動,旨在祈求自然神賜予雨水,保證農作物的豐收。因此,牛不僅是農耕的象征,也是連接人類與神明的橋梁。

隨著時間的推移,沈姓圖騰從單純的牛形象演化成包含多個元素的組合。除了牛之外,水和“方”(代表四方及四時節氣)也被納入其中。這些元素共同構成了一個復雜的圖騰系統,反映了沈姓族人對自然的敬畏以及希望通過祭祀活動獲得自然恩賜的心愿。特別是在干旱時期,牛作為祭品的形象顯得尤為重要,象征著族人愿意為了社區的整體利益作出最高的犧牲。

沈姓圖騰不僅是一個象征性的圖案,它還承載著教育和傳承的功能。通過家族中的長輩向年輕一代解釋圖騰的意義和背后的歷史故事,增強了族群成員之間的凝聚力和文化認同感。這種傳統幫助沈姓族人保持了其獨特的文化遺產,并在社會變遷中繼續發揚光大。


郡望與堂號:

沈姓的郡望是指沈姓族人歷史上形成的一些重要聚集地,而堂號則是沈姓家族內部為了區分不同的分支而設立的標志。沈姓的郡望和堂號反映了沈姓族人的歷史變遷和家族文化。


沈姓的主要郡望有:


吳興郡:這是沈姓最著名的郡望之一,三國時置郡,治所在烏程(浙江吳興南、晉義熙初移吳興)。相當于2009年的浙江省臨安、余杭、德清一線西北一帶地區,兼有江蘇宜興縣地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湖州市附近。沈姓族人在此地形成了“吳興”郡望,并以此為繁衍中心,唐代以前已散居于今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在古代,吳興郡是沈姓人聚居的地方,也是沈姓文化發展的重要區域,是沈姓人引以為豪的郡望。


汝南郡:漢高帝時置郡,治所在上蔡(河南省上蔡西南)。相當于2009年的河南省潁河、淮河之間,京廣鐵路西側一線以東,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區,是與吳興郡并列為沈姓的主要郡望之一。


會稽郡:位于今浙江省紹興市一帶,也是沈姓的一個重要郡望。


沈姓的堂號包括但不限于:

吳興堂:自東漢至隋代,沈氏名人大都出自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縣武康鎮),所以沈姓后裔以“吳興”為堂號。

夢溪堂:宋朝時沈括博學能文,累官翰林學士三司使。對天文、歷算、方志、音樂、醫藥無所不通。制造了渾天儀、景表、浮漏等天文儀器。開創了隙機、渾圓兩術和弧矢、割圓術的先河。著有《夢溪筆談》。沈姓因以“夢溪”為號。

三善堂:南宋兵部尚書沈度,字光雅。在當地方官時有善政:一無荒土、二無游民、三無冤獄,時人稱為“三善”。沈姓后人為紀念沈度,以“三善”為堂號

此外,沈姓的堂號還包括“三易堂”、“九思堂”、“肅雍堂”、“承裕堂”“忠清堂”、“樹本堂”、“文肅堂”、“永思堂”、“聚順堂”、“敘倫堂”、“一本堂”、“八詠堂”、“三近堂”、“世德堂”、“世馀堂”、“有馀堂”、“聿懷堂”、“孝思祠”、“志遠堂”、“足徵堂”、“宏遠堂”、“金鵝堂”、“春曉堂”、“思源堂”、“追遠堂”、“師儉堂”、“崇本堂”、“惇睦堂”、“貽德堂”、“復初堂”、“敦本堂”、“敦敘堂”、“敦倫堂”、“敦睦堂”、“敦禮堂”、“肅雝堂”、“誦芬堂”、“馀慶堂”、“慶垂堂”、“慶傳堂”、“錫類堂”等,這些堂號都體現了沈姓家族不同的歷史背景、文化傳承和家族精神。

沈姓的郡望與堂號不僅是其家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也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家族傳承意義。


家風家訓:


沈姓家風家訓體現了沈氏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家庭教育原則,對于家族成員的個人修養、家族管理和對外交往有著深遠的影響。

《沈氏家訓》的歷史與修訂:沈氏家訓正式成文可追溯至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由八世祖沈祖烈主持倡導,綜合了祖宗碑文、族史資料,并集合全族智慧制定。《沈氏家訓》共20條,1933字,內容涉及孝悌、親情、修身、齊家、睦鄰、濟貧、教子、嫁娶、志節、德行、為官、奢望等多個方面,成為沈氏族人育才治家的指導思想。

沈氏家訓強調“勤儉承家風,清廉為鏡鑒”,倡導忠誠、孝順、節儉、正義的價值觀,以及重視耕讀傳家,鼓勵家族成員既要勤勞耕作,也要重視學問,培養良好的個人品德和文化素養。

家訓中特別強調個人修身的重要性,要求家族成員注重自我提升,做到兄友弟恭,維護家庭和睦,通過良好的個人行為示范,影響和教育下一代。

沈氏家族重視家族秩序,長幼有序,家族成員間關系和諧,強調班派不亂,即家族中的輩分和排序清晰明確,體現了家族的穩定性和延續性。

在沈氏家風家訓的熏陶下,沈氏家族涌現了多位杰出人物,如“北大三沈”——沈士遠、沈尹默、沈兼士,他們在學術、文化、教育等領域成就顯著,成為家族的驕傲,也是家風家訓成功實踐的明證。

沈氏家族注重家風的傳承,通過口傳身教、家規家訓的誦讀學習等方式,讓家族成員從小就受到良好家風的熏陶,確保家族傳統美德代代相傳。

沈姓家風家訓是中國傳統家規文化中的瑰寶,它不僅塑造了沈氏家族成員的品格,也對社會風氣產生了積極影響,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


宗祠與祭祀:

沈姓宗祠作為沈氏家族祭祀祖先、舉辦宗族活動的重要場所,遍布中國多個地區,各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特色。以下是一些沈姓宗祠的特點和祭祀活動的概述:

歷史悠久且分布廣泛:

沈姓宗祠的建立可以追溯到明代乃至更早,遍布于浙江、福建、江西、江蘇、安徽等地。例如,瑞安的沈氏大宗祠、金華沈氏宗祠、瓜瀝長巷沈氏宗祠等,都是沈姓后人為紀念祖先、凝聚宗族力量而建立的。


建筑特色:

沈姓宗祠的建筑風格多樣,既有明清時期的古樸典雅,也有結合地方特色的創新。它們通常坐北朝南,布局嚴謹,如瓜瀝長巷沈氏宗祠的三進五間結構,以及石臺縣沈氏宗祠的地理位置,往往與周邊自然環境和諧共生,成為當地的文化地標。

沈家祠堂:位于嘉定區江橋鎮,建于1916年,是中西合璧式磚混結構的近現代典型風格建筑。它不僅是花園度假別墅,也是以祠堂建筑為主體的陽宅、陰宅結合型建筑,具有很高的人文歷史和建筑藝術研究價值

沈氏宗祠(常州):位于常州市鐘樓區,建于清末和民國初年,是常州鄉土建筑的代表作。宗祠結構嚴謹,布局精巧,建筑富有特色,是常州地區較為少見的帶有陪弄性質的宗祠建筑布局形式


祭祀儀式與流程:沈氏家族的祭祀活動嚴格遵循傳統規范,通常每年春秋兩季進行大祭,以及在清明、夏至、秋分、冬至等重要節氣時進行小祭。這些祭祀活動的核心是對祖先的敬仰和紀念,強調“必豐、必潔、必誠、必敬”的原則。祭祀儀式包括主祭人向祖宗神位行禮、擺放供品、宣讀祝辭、焚燒紙錢、奏樂和族人共同拜祖等環節。通過這些儀式,家族成員表達對祖先的敬意和對家族傳統的尊重。

宗祠的社會與文化功能:沈氏宗祠不僅是祭祀活動的場所,也是處理族中重大事務和調解族人糾紛的中心。宗祠的存在強化了族人之間的聯系,增強了家族凝聚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地方秩序和社會穩定。同時,宗祠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場所,承載著教育后代的責任,尤其是通過祭祀活動中的各種儀式和規范,向年輕一代傳授家族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文化傳承與保護: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少沈姓宗祠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如瑞安沈氏宗祠、瑞安市沈氏宗祠門臺等,這不僅保護了物質文化遺產,也為沈姓家族及后人提供了學習家族歷史、傳承家風家訓的場所。

通過這些宗祠和祭祀活動,沈姓家族不僅維系了血緣紐帶,也弘揚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孝道、敬祖、重教等核心價值。


字輩與排行:

沈姓的字輩與排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家族命名制度,用以規范同宗同輩份成員的名字中的一部分,以此來表明家族成員之間的輩分關系和家族傳承順序。不同地區的沈姓家族有著各自獨特的字輩序列,以下列舉幾個例子:

湖北省棗市陽七方鎮沈大房村的字輩為:“孟一希宏,正大光明,朝治家齊,永世興隆,道德恒同。”

浙江紹興沈姓一支的字輩先是:“恭伏良隆厚,福守正承先。” 續修的字輩則為:“業貽謀啟后,慶錫樹維賢,積德嘉乃永,開宗壽益綿。”

湖北省大悟縣沈氏的字輩為:“開國祖德,宗功立志,光明正大。”

汝南沈氏浙江裔白湖世系的字輩包括統一字派:“若應世之宏允朝光顯相金玉聯芳體仁和義”,以及各房獨立的字輩,如七房:“建邦楨孝友傳世德”。

湖北監利沈氏的字輩有:“秉禮遵家訓敦倫克象賢金幫生祖德佐國耀忠先”和“正大光明啟世昌懋紹先烈景微芳自有哲士應朝選常承隆運振洪綱”。

河南省獲嘉縣沈莊村的字輩則為“培、金、法、植、熙、增、錫、泳”等

河南光山沈氏的字輩:“培榮正百世立德顯長春正大尚開泰光明永繼新”。

河南省羅山縣山店鄉石馬槽:繼述榮宗本光百世克紹先業大家立志。

河南省羅山縣龍山鄉沈畈村沈氏字輩:世秉以仁承宗元友克昌宏繼大有作為。

河南商丘沈氏字輩:德法其祥欽明文思。


這些字輩不僅體現了家族的文脈傳承,也富含了對家族成員的期望與祝福,如期望家族世代光明正大、德行高尚、家業興隆等。不同家族分支的字輩差異反映了沈姓家族在中國各地的廣泛分布和各自發展的歷史。


沈姓的姓氏文化不僅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多元文化,也體現了姓氏與地域、歷史事件的緊密聯系。通過了解沈姓的歷史和分布,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姓氏文化的豐富性和復雜性。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763評論 6 539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238評論 3 428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823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604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339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713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712評論 3 445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893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448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201評論 3 35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397評論 1 372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944評論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631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033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321評論 1 293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128評論 3 398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347評論 2 377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起源: 蔣姓是中國的一個常見姓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根據史書記載和民間傳說,蔣姓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 ...
    積山國學堂閱讀 136評論 0 2
  • 一、起源: 鄭姓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姓氏,其起源多元且復雜,鄭姓以國號為氏,主要源于姬姓、子姓和姜姓...
    積山國學堂閱讀 1,099評論 0 0
  • 一、起源: 李姓作為中華大姓,其歷史淵源深遠。李姓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淵源: 出自贏姓: 李氏的遠祖可追溯到...
    積山國學堂閱讀 962評論 0 0
  • 一、起源: 陳姓是中國的一個歷史悠久且人口眾多的主要姓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的黃帝后裔,具體而言,陳姓的主要...
    積山國學堂閱讀 261評論 0 3
  • 一、起源: 衛姓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1、出自姬姓:根據《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的記載,衛姓起源于西周...
    積山國學堂閱讀 8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