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槐樹旁的那扇門,說來也有些年份了,說起這扇梨木門,倒是聽過坊間有個悱惻的故事。
說啊,從前那扇門可不是如今這落魄樣子,它曾是江南宋家的大門,梨木原是個稀罕物,何況是做了這么大一扇的門,上面還雕了鳳歸巢,精致的不像話。
這宋家有個兒子,名為宋驚聲,聽聞是個有才氣的,人也生的秀氣,都想他會一生富貴,可誰曾想文曲星偏是要上浩浩沙場,可惜了。
而令人嘆息的絕不是這些,后來宋驚聲埋沒沙場,不知從哪兒冒出個姑娘,長得也是清清秀秀,一身孝衣入了宋家這梨花門,當時,天色微朦,青色的雨連著她微揚的發絲,梨木門熠熠生光,據說仿佛是迎接她一般。
那宋家老太沒了兒子,待這突如其來的兒媳也很是上心,管教甚為嚴苛,倒是也是打心眼兒里疼愛的,有什么決定也是與這兒媳商議,別說這姑娘名曰袁鳶,生的美,品格也是極好的,那宋驚聲走了,她進來后未傳過一絲不潔,且管理財賬也有自己的一套。
說來也怪,這姑娘每次打這梨花門前過時都會笑的很暖,有時還會摸一摸門上的紋路,那門竟也更為光亮,本來人們是沒有察覺的,可耐不住宋家招人眼熱,總有人盯著動靜,日子久了,也看出些端倪,卻無人敢說些什么。
據說這袁鳶去世時緊靠著門框,梨花門那日光華流轉,就似挽留她一般,袁鳶去后,本是光澤熠熠的門也日漸落魄,這街上的人才議論漸長,畢竟有悖常理,總有些愛翻搗別人家私事的人漏嘴。
原來,那宋驚聲愛上那姑娘,家中無人同意,這蒼茫亂世文人哪有立足之地,于是他便想立了軍功,爭了名聲,單獨立戶求娶那姑娘,誰曾想,是進了鬼門關。
這姑娘也是個重情的,多年多年放不下當時驚鴻一瞥,笑顏如花,相攜賞湖…拒了婚事,竟傻等下去了,也算上天開恩,留了宋驚聲遺物,托了個戰友送了回來,姑娘看著婚書,家中此時也就她一人,她也算了結多年心事,念及宋驚聲母親,便請求嫁過去。
這宋家自是同意,這梨木門在深夜常有人見一清秀男子立在門前,笑意暖暖看著里面,想來是那歿在戰場的宋驚聲放不下,想必是心有靈犀,她似乎也有所感應,總是要在門前停一停,閑了便一人在門邊坐會,手摩挲著門框,面帶傷感,一晃數年,物非人非。
宋家終究是沒落了,因著這宋驚聲實是無一兒半女,靠著別人又能撐得了多久,這門早在宋家兒媳走時一并失了光彩,而知道這其中淵源的人倒極為動容,留了這么一扇門,念想也罷,祈愿也好,這么放著,總讓人感覺就算是亂世,人情暖人心。
經年后,它破落成如今這幅快要隨風搖曳的樣子,寂靜無聲地沉睡在時光里慢慢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