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本文
本文是我對于許岑在「得到」上的精品課「如何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的摘要,是讀書實驗中第一次非書籍類的總結。許岑的這7節小課點出了成年人學習的幾個原則,進入高效學習狀態的特征以及進入高效學校狀態的方法,其中關于給自己制造反饋的論述,我深以為然,并且認為讀書實驗在這一點上做的特別不好,因此將想法記錄于此,依照課中反饋的方法,作為上過課的一次反饋。
關于作者
美貌大王許岑,出過多個不同領域的優秀教程成為真正的“名師”,有著出色的學習能力和傳授能力,當然還有美貌。
關于本課
成年人的學習不需要興趣。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你究竟有多少次回想起放在角落里落灰的吉他箱、硬盤里各路資料、收藏夾里的健身集錦和手機里的各路英語軟件?為什么有了興趣這個老師,你還是學不會學不好?
也許你會把問題歸結于“拖延癥”,但你有的只是因為對于學習這件事的概念不清導致的拖延的癥狀,而不是拖延癥本身——要知道真正具有拖延病癥的人連初中都難以畢業。
問題的根本在于你的學習任務目的性不強,沒錯,成年人的學習不需要興趣驅動只需要任務驅動。目的可以是學會一首指彈吉他曲,錄下來發在網上成為一個小網紅;可以是學習計算機網絡知識和編程技巧,搭建并維護一個個人網站;可以是雕刻自己身體的肌肉,改變人們看到你的第一印象;可以是掌握英語閱讀能力,獲取第一手的行業信息。有了明確的目的,你才可能克服慣性開始學習。
目的,是成年人有效學習的基礎。
了解學習方法
有了明確的學習目的,就有了長足的學習動力,接著要學會對不同的學習對象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課中,許岑講了兩類學習方法
- 自然主義 :學習手段以模仿為主,學習目的側重掌握,比如學習語言、書法。
- 結構主義 :學習手段以分析各部分的關系為主,學習目的側重創造,比如學習醫藥學、電子工程。
雖然我認為這種的分類并不科學,但足夠說明道理。比如,如果你的學習任務是學會演奏一個樂曲,你不需要每次都從頭開始練到尾,完全可以將整首曲子拆成若干小段,用自然主義的方法將之一個個攻克,最終完成曲目的學習;而如果你的學習任務是掌握設計電路的能力,那么依照結構主義的方法先了解電路原理、再學習元器件的特性、接著掌握電路設計原則等,系統性地學習更為合理。
重新認識切入點
明確了對于現有的學習對象應該采用何種學習方法后,便要真正開始學習。讓我們拿學英語為例,現在你明確了要用自然主義的方法學習英語,希望最終能掌握閱讀科技新聞原文的能力,于是你拿起了新概念第一冊開始學習,是不是哪里出了錯?
要去到哪里,就從哪里開始。
如果你的目標真的足夠明確,那么就應該直接從科技新聞原文本身開始看起,遇到不會的就查,積累科技新聞常用詞匯,熟悉科技新聞報道的分析角度,了解科技新聞常駐公司的經營情況。而如果真的從新概念第一冊開始學起,那么結果可以料想,學不到第二冊就很難繼續下去了,
不要過分重視難度,對于一個初學者而言,你的視野很狹窄,看得見的東西整體難度并不會太大,直接去攻克它,效率更高。
訓練專注力
現在,我們有了明確的學習目的,選好了學習的切入點,剩下要做的就是用專注力提高學習的效率。這里的關鍵詞是儀式感。有了儀式感,專注力才能高,學習才能高效。
許岑在課中介紹了如何在通過以下四個生活場景訓練提升自己的專注力,即儀式感。
- 購物:買貴的學習工具。當你用4萬多的琴學習吉他,不彈就是浪費;當你用20元一張的宣紙學習書法,不仔細運筆就相當于是在扔錢,儀式感和專注力就都來了。
- 吃飯:吃好的。感受一個人的火鍋,拒絕一群人的自助餐。
- 睡眠:充分休息。尊重自己的身體。
- 燈光:用小范圍點亮的射燈營造“舞臺感”,從而提升儀式感和專注力。
重視反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學到了任何東西,都不要忘記反饋。
很多道理樸素到我們小時候就聽過,但沒有真正理解,因此稀里糊涂地過完了一生。還記得學生時代,老師常說可以給別人講明白才是真正掌握了知識點。這里的講明白就是對于知識點的反饋。
反饋的方式有很多:
- 對于書面的知識,可以進行寫摘要,原則是用自己的話提綱挈領地表述書中的觀念和邏輯。
- 對于涉及聲音或者動作的技能,可以進行錄音或者錄像,反復審視自己的發音和動作有哪些問題,不斷地迭代修正。
總結
許岑的專注力令我驚嘆,他能“沉浸”到他研究的事物中忘記時間,經常猛然發現已經度過長夜,這種心流的體驗令我神往,之后的閱讀、健身、編程都要嘗試通過提高儀式感來提升專注力。另外這幾次的讀書實驗一直很不讓我滿意,覺得收獲不大,原因正是缺少了反饋,導致吸收不多,以后可以通過寫摘要的方式來訓練我大腦學習模式中的反饋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