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北魏因為荊州巴人、氐人不斷變亂,任命鎮西大將軍李崇為荊州刺史。李崇,是魏顯祖拓跋弘的舅舅的兒子。即將前往鎮所,朝廷下令,發陜州、秦州二州兵護送,李崇推辭說:“邊人失和,本來就是刺史的責任。如今我奉詔去替代他,自然安靖;只須一紙詔書而已,不煩發兵自防,反而讓百姓恐懼。”朝廷聽從。
李崇于是率數十騎兵馳馬到上洛,宣詔慰諭,漢人和蠻夷都安心從順。李崇命邊境戍衛部隊把擄掠來的南齊人全部放還,于是南齊也放還他們擄掠的北魏人二百多,二境和平,不再有烽火之警。過了很久,調任兗州刺史。
兗州之前很多強盜,李崇命每村建一座鼓樓,樓內懸鼓,強盜一來,就猛擊大鼓,不要節拍,就是亂打;旁邊的村莊第一個聽見鼓聲的,每個節拍擊一下;第三個聽到鼓聲的村莊,一個節拍擊兩下;再下一個村莊,一個節拍擊三下,如此,一會兒工夫,鼓聲遍布周邊一百里;所有村莊都發人把守險要。于是強盜只要出來,沒有一次不被擒獲。其后其他各州都效仿這個辦法。但首創是李崇。
15、
九月二十日,南齊朝廷任命征南將軍王僧虔為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任命尚書右仆射王奐為湘州刺史。
16、
劉宋故建平王劉景素的主簿何昌?(yu)、記室王摛(chi)及劉景素所舉薦的秀才劉琎(jin),前后上書陳述劉景素品德之美,為之訴訟冤情。冬,十月二十日,皇帝蕭賾下詔,允許以士人之禮還葬舊墳。劉琎,是劉(“王”字旁一個“獻”)的弟弟。(劉景素事,見公元476年記載。)
17、
十一月,北魏高祖拓跋宏將親自祭祀七廟,命有司擬定儀式,依古制準備犧牲牛、羊、豬,器服及樂章。從此四季日常祭祀都按此辦理。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
永明元年(公元483年)
1、
春,正月二日,皇帝蕭賾祭祀南郊,大赦,改年號為永明。
2、
皇帝蕭賾下詔,以邊境安寧,沒有戰事,地方官員,一律恢復俸祿。
3、
任命太尉、豫章王蕭嶷兼領太子太傅。蕭嶷不參與朝廷日常事務,而常在幕后獻計獻策,皇上多聽從他。
4、
正月十三日,立皇弟蕭銳為南平王,蕭鏗為宜都王,皇子蕭子明為武昌王,蕭子罕為南海王。
5、
二月二日,任命征虜將軍楊炅為沙州刺史、陰平王。
6、
二月二十二日,任命宕昌王梁彌機為河州、涼州二州刺史,鄧至王像舒為西涼州刺史。
7、
劉宋末年,認為地方官六年任期太長,于是改為三年,稱為小滿;但是,升遷調換,此去彼來,又不能確守三年期限。三月四日,皇帝下詔:“從今天起,一律以小滿為限。”
8、
有司報告說,天象有變,請以祭祀和祈禱向神靈乞求平安。皇上說:“回應天變,要以實際行動,而不是虛文。我克己求治,造福百姓;如果天要降災在我身上,祈禱又有什么用!”
9、
夏,四月四日,皇帝下昭:“袁粲、劉秉、沈攸之,雖然晚節不保,但是他們最初的表現,仍值得贊許。”下令都以禮改葬。
10、
皇帝蕭賾做太子時,認為自己在兄弟之中年紀最長,又與太祖同創建國大業,所以朝事大小,一律獨斷專行,很多事都違反制度。信任左右張景真,張景真驕傲奢侈,被服和器物,都超過他的身份,而攀比帝王;內外官員都畏懼他,沒人敢說。司空咨議荀伯玉,一向為太祖蕭道成所親厚,嘆息說:“太子所為,皇帝始終不知道,我豈能怕死,蒙蔽皇帝的耳目!我不啟奏,誰去報告呢!”于是乘太子拜謁陵墓的機會,秘密啟奏太祖。太祖大怒,下令搜查太子東宮。
太子拜陵回來,走到方山,天色已晚,將要停泊舟船,豫章王蕭嶷從東府乘名馬“飛燕”東迎太子,告訴他皇上大怒之意。太子連夜趕回,入宮,太祖也給他留門,等他回來。第二天,太祖派南郡王蕭長懋、聞喜公蕭子良宣詔詰責,并示以張景真罪狀,以太子名義下令逮捕張景真,處死。太子憂懼,稱病。
過了一個多月,太祖怒氣還沒有消解,白天躺在太陽殿,王敬則直入,叩頭啟奏太祖說:“陛下有天下時間還不長,太子無事被責,人情恐懼;希望陛下前往往東宮,解釋誤會。”太祖不說話。王敬則大聲宣旨,命準備裝束,前往東宮,又下令太官在東宮擺設宴席,呼左右準備乘輿,太祖完全沒有動身的意思。王敬則要來衣裳,被在太祖身上,強拉他登車。太祖不得已,到了東宮,召諸王宴于玄圃。長沙王蕭晃舉著華蓋,臨川王蕭映手持雉尾扇,聞喜公蕭子良拿著溫酒器,南郡王蕭長懋行酒,太子及豫章王蕭嶷、王敬則親自端上酒菜,一直喝到日暮,盡醉而還。
太祖嘉許荀伯玉的忠貞,對他更加親信,軍國密事,多委托給他,權力之大,震動朝廷。荀伯玉母親去世,離他家宅二里多,冠蓋已經阻塞道路。太子左率蕭景先、侍中王晏一起去吊喪,從早上排隊到天黑,才得以上前。行禮出來,饑餓疲乏,氣都喘不出來,憤恨形于聲色。第二天,對太祖說:“臣等所見皇宮和太子宮門庭,和荀伯玉宅第比起來,可以說是門可羅雀了。”
王晏,是王敬弘的侄子。
驍騎將軍陳胤叔,之前也曾向皇帝報告張景真及太子得失,但他對太子說“都是荀伯玉報告的”。太子由此深恨荀伯玉。
太祖私底下也有豫章王蕭嶷替代太子之意,而蕭嶷事奉太子更加恭謹,所以與太子友愛不衰。
豫州刺史垣崇祖不親附太子,正巧垣崇祖擊破北魏兵,太祖召他還朝,與他密謀。太子懷疑他,曲意禮待,對他說:“世間流言,我已釋懷;從今往后,我的富貴就托付給您。”垣崇祖拜謝。正巧,太祖突然派荀伯玉去通知垣崇祖,交給他處理邊事的任務,垣崇祖受旨連夜出發,無法去東宮向太子辭別。太子認為他沒有誠意,更加懷恨在心。
太祖臨終,指著荀伯玉,把他交給太子。蕭賾即位,垣崇祖一路升遷到五兵尚書,荀伯玉也升到散騎常侍。荀伯玉內懷憂懼,蕭賾因為荀伯玉與垣崇祖友善,也擔心他們變亂,加意安撫他們。四月九日,蕭賾突然下詔,誣稱垣崇祖招結江北亡命之徒,準備與荀伯玉作亂,將二人逮捕處死。
11、
四月二十二日,北魏主拓跋宏前往崞山;四月二十四日,還宮。
12、
閏月五月五日,北魏主后宮、平涼人林氏生下兒子拓跋恂,大赦。馮太后認為拓跋恂當為太子,賜林氏死,自己撫養拓跋恂。
13、
五月一日,北魏主拓跋宏前往武州山石窟佛寺。
14、
南齊車騎將軍張敬兒相信解夢。當初做南陽太守時,他的妻子尚氏夢見一只手像火一樣發熱;后來做雍州刺史,又夢見一個肩膀伐熱;加授開府儀同三司,夢見半身發熱。張敬兒意欲無限,曾經對左右親信說:“我老婆夢見全身發熱了。”又自稱夢見故鄉村子里神社門前大樹,長得高至天際,皇上聽聞,十分厭惡。垣崇祖死后,張敬兒暗自驚疑,正巧有人告發張敬兒派人到蠻夷地區貿易,皇上懷疑他有異志。這回皇帝在華林園中設八關齋(素食宴席,八關即八戒:一、不殺生,二、不偷不搶,三、不奸淫,四、不說謊,五、不食酒肉,六、頭上不插花、不戴珠寶、不用香油涂身、不看戲,七、不坐高大的床,八、不在素食餐后,再進飲食),朝臣全部參加,就在宴席上逮捕張敬兒。張敬兒脫下戴著貂尾的冠帽,擲在地上說:“都是這東西害了我!”
閏五月二十日,斬張敬兒及他的四個兒子。
張敬兒的弟弟張恭兒,經常擔心被哥哥的禍事波及,居住在家鄉冠軍,從未離開襄陽,村落道路艱深險阻,墻垣一復又一重。張敬兒每次派人送信,張恭兒一定上馬,一手持弓,一手探進箭袋里,全副戒備,然后相見。張敬兒敗亡的消息傳來,張恭兒全家席卷進入蠻夷地區;后來自己出來,皇上寬恕了他。
張敬兒的女兒嫁給征北咨議參軍謝超宗的兒子,謝超宗對丹陽尹李安民說:“‘往年殺韓信,今年殺彭越。’你準備怎么辦!”李安民把他的話向皇上舉報。皇上一向厭惡謝超宗輕慢,授意兼御史中丞袁彖(tuan)彈劾謝超宗。
六月十日,逮捕謝超宗,下到廷尉監獄,流放越巂,走到中途,再下詔賜死。皇帝仍嫌袁彖彈劾謝超宗的奏書寫得不夠深刻,又授意左丞王逡之上奏彈劾袁彖輕描淡寫,避重就輕,曲解法律,放縱罪人,袁彖被免職,剝奪政治權利十年。
謝超宗,是謝靈運的孫子;袁彖,是袁顗弟弟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