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遇到過這樣的人: 你給ta什么ta都覺得是理所當然,有一天你覺得疲憊,不想再給了,ta還指責你,認為是你不對!
給你一點小恩小惠,幫了你一點小忙就覺得自己賣了你一個大人情,要么整天掛在嘴邊“壓榨”你幫ta做事情、給ta分利益,要么到處跑去和別人講,讓所有人都知道ta為你做了什么。
他們覺得誰讓你過得比我好,我過得比你差,你既然這么有錢有資源,而我又這么需要,你分給我一點又怎么了?仿佛ta自己差和窮是你的錯。
拒絕承擔責任,就像“被寵壞的”孩子
有一對情侶,他們在一起的時候男人剛把公司開垮,欠了一屁股債,女人事業非常成功而且富足。 男人瘋狂地追求女人,對她百般呵護,女人那時為了走出上一段情傷,就答應和他戀愛。
女人還是有著很傳統的想法,覺得我既然答應和你在一起,那我們就好好在一起,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所以當男人對女人說自己其實是很有能力的,之前公司開垮是因為團隊不好,提出希望女人支持他的公司重新開起來的時候,女人猶豫了一下,還是同意了。
于是她替男人還了債,并和他一起把公司重新建立了起來,還無償把自己的客戶分給男人。 幾個月之后她忽然感到后悔,因為她那時才明白,這個男人把公司開垮是有原因的,他不僅能力差,而且還特別愛夸海口,和客戶溝通也總讓人難受,那些她介紹給男人的客戶,都離開了,他們直接說,我們還是更愿意跟你合作。
每次她向男人提出對于工作的建設性意見,男人都指責她不是一個好女友,沒有看到他所付出的努力,不知道認可他鼓勵他,不夠支持他。 這個女人又是很容易自責的類型,男人這么一說,她真的感到有些內疚,覺得自己不夠好,進而向他的公司里投入更多,給他更多支持。
直到辛辛苦苦堅持了一年,男人耗光了女人投入的錢,還口口聲聲說著自己能行,準備向年邁的母親借錢繼續的時候,女人終于忍無可忍,從支持男人的公司中退出,向男人提出分手,請他搬離自己的住所。而男人當然不愿意搬走,他說:“你自己一個人住不是也要交這么多房租嗎?” 你可能會感嘆,怎么會有這么厚臉皮的人?是的,這樣的人不但有,而且還有很多。
這個男人這樣做,是因為他拒絕反省,拒絕承認自己的問題和局限,也拒絕承擔自己的責任。有時候我們只有承認我們懂得不夠多,承認我們所犯下的錯誤,才有可能不斷去學習,進而變得更好。 拒絕承擔責任的做法,其實屬于典型的被“寵壞了”的孩子。?
從小想要什么都能得到,或者至少父母會盡一切能力滿足,而通常他們還不覺得父母做得夠好,經常指責父親或母親做得不夠,甚至感到自己是個受害者,就因為父母沒有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對待自己。因此他長大之后也會常常感到身邊的人對自己不夠好,進而不斷地索取在他看來的“公正待遇”。
索取型的人是怎么來的?
有一類人是被慣壞了。要什么父母就給什么,所以到了社會上也覺得世界應該圍著自己轉。缺乏感恩,是他們的通病。?
有一類人是拒絕承擔責任,以“受害者”的角色現身,在他們的內心世界里,別人真的都“欠”他們,從父母,到伴侶,到朋友。這其實是一種最簡便和懶惰的方式,以要求得到更多。
還有的人是害怕和匱乏,但是又感到很難放下面子去請求,或者心里知道這樣做對別人不公平,但是就想讓自己得到更多。于是轉而采取攻擊策略,在氣勢上先發制人,用強權要求別人給。
或者即使自己只為對方做了一點點事,卻要放得很大,不厭其煩地拿出來說,以邀功求賞。 在這其中,社會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很多普遍的商業規則帶給我們一種索取的習慣。
阿哥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公司每天早上都會給每個人發一個雞蛋,甲不喜歡吃雞蛋,而乙喜歡吃雞蛋,所以每次發了都給乙吃,乙很快就習慣了,便認為這是理所當然了。結果有一天,甲把雞蛋給了丙,乙就感到十分不爽,和甲大吵一架然后絕交了。
她忘記了這個雞蛋本來就是甲的,甲想給誰都可以,根本沒有義務給她。她也不愿意多付一個雞蛋的錢,來讓自己吃得滿足。最重要的是她忘記了感恩甲曾經那么多次給過她。
關系中最重要的就是付出與回報的平衡。 當失衡太厲害,比如一方付出過多,或一方受傷太深,這段關系都注定會結束,而且很難有挽回的余地。不論是伴侶關系、朋友關系還是工作關系。?
想要擁有自由的人生, 從學會說“不”開始
為什么我們會吸引過度索取的人?
1、 尋求價值感。 很多人要通過給予,才感到自己有價值。所以被索取者和索取者其實類似于受害者和拯救者。索取的人總在受害者的位置,而放任他們索取的人則好似拯救者,通過不斷喂養它們的貪婪而試圖拯救他們。
2、 害怕失去關系。 我們沒有界限,通常是因為害怕失去關系。我們之前談到了,不斷索取的人,都是心里面很害怕的人。實際上不斷“被索取”并深陷其中無法脫身的人,也都是很害怕的人。所以本質上索取者和被索取者是一樣的,他們只不過用不同的方式應對恐懼罷了。?
3、 我們太想做一個好人,太怕做一個壞人。 如果我愛一個人,我就應該付出。如果我不付出,我就不“好”了,因此也不會被愛。 只知道索取的人,也不值得我們珍惜 ,要知道,索取型的人有這樣一個特點,那就是如果你不堅定地說NO,他們通常是不會自動停下的。
所以在這里你需要做一個選擇。是你的健康、幸福、自由以及其他所有的一切更重要,還是你和這個索取者的關系更重要。去衡量一下這個向你索取的人能帶給你多少好處。 如果帶來的好處讓你感到足夠,那你自然將會忍受這樣的索取。?
如果為索取者的付出已經遠多于ta帶給你的,那就沒有必要維系表面和平了。 完全應該直接說出來,即使關系談崩了,就像甲不再給乙雞蛋一樣,一個不懂得感恩,只知道索取的人,也不值得我們珍惜。
過度付出的關系,要及時止損 請記得,當一段關系中的付出與回報失衡時,這段關系無論如何也會結束,只不過是早一些還是晚一些,再多付出一些還是及時止損罷了。 如果你是過度付出的那個人,請你不要氣餒,也切記不要掉入受害者的角色中。
你當時的付出,也沒有人逼你做,不管你高不高興,最終都是你自己做出的決定。 你也是出于自己的恐懼而沒有及時澄清邊界,所以這些索取的人存在,就是為了幫助我們看清自己的邊界到底在哪里,我們應得多少,應該受到怎樣的對待,以及我們以后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怎樣在關系一開始的時候就把界限和對方劃清。
如果我們不站出來為自己說話,沒有人能替我們做。如果我們不及時拒絕,索取的人就會越加猖狂。 為自己爭取更加自由、平衡的人生,從學會說“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