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群里老佳佳發來一張圖片,說最近在看周國平。她每天教學生批作業,找了個好男人,很會做飯的那種。她活成了我最想要的樣子,而我還在為節約時間用路邊快餐填飽肚子。
那年我也很想成為文學少年,在陽光和煦的午后捧著書思考人生,在夜深人靜的晚上提筆書寫篇章。可如今我對周國平的印象只卻剩下題目上那句話,那句話還是在老佳佳的提示下想起的,這樣的情況讓我很失落,我,又放空了。
我以前很崇拜那些情感類作者,他們怎么能隨便叨叨就成了一篇文章,怎么能隨便一篇文章就博取了一堆善男信女的共鳴。直到前兩天我的訂閱號有了第一條非朋友的留言,是的,第一條,我激動得差點跳起來,那天晚上我喝水都在笑。
TA說,謝謝你的文章,給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大概是看了那篇《聽說你也曾辛苦地追求著那個人》吧,我也謝謝你,給我堅持寫下去的動力,雖然最近真的快忙瘋了,笑。
以前一直以為情感作者大都感情經歷豐富,不談個五六次戀愛如何寫出那么深的感悟。后來認識喬,這個27歲才開始第一場愛情的女作者,卻已經推送過四五十篇情感文。
我笑她:自己還沒修煉得道,可別誤人子弟了。她說感情這種東西都是與生俱來的,兩個人在一起有兩個人的感情,一個人也有一個人的感情。你不能說暗戀或單相思就該自己悶著,就好比一個人吃的自助就不是自助,一個人點的kfc情侶套餐就不是情侶套餐。這什么邏輯?
但情感文終究是情感文,只能讓你聊以慰藉,卻難以讓人參考執行。因為這世上真的沒有什么感同身受,有的只是冷暖自知。
就好比我看了一堆也寫了一堆,卻還是想不出一句話可以準確概括我們之間的關系,似遠似近而又曖昧不清,忽冷忽熱又習以為常,給點甜頭又怕自作多情,什么都不是卻也不想放棄。
今晚注定又將是個失眠的夜晚。
祝你前程錦繡,余生幸福。
“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