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寫的“180天攝影成長計劃”中提到,想提升攝影水平,除了自己練習還需要有一個好的老師,正確的引導你,上周聽了一節宇哲老師關于《畫面構成“線”的拍攝》的講解,聽上去很“枯燥”的干貨攝影知識,被老師圖文并茂,講的很生動。
要知道,看似普通的“線”,不一定你就能拍好,而想把生活中的“線”拍出藝術感,那就更不簡單。
宇哲老師講解了不同空間“線”的分類以及存在的形式,還總結了“線”的構圖核心“3要素”。
以下整理了老師的講課筆記,與大家分享:
最近一周讓大家拍《線》,做這個練習很枯燥,但就是
這種基礎練習,才是鍛煉大家攝影思維的最佳方式,這種練習有幾個方面的鍛煉目的——
◆ 其一:是鍛煉大家的觀察能力
◆ 其二:面是考驗大家對主題和主體的把握
◆ 其三:無時無刻不在提醒各位構圖是減法,一定要簡練,簡練到與主題無關的東西一律禁止出現!
● 什么是線?
線,在空間里是具有長度和位置的細長物體;在幾何學里,線不具有面積,只有形態和位置,注意關鍵詞“形態”、“位置”,在構成中,線是有寬度和面積的,也就是說,線有粗細,也有長短,當長度和寬度的比例達到極限程度的時候就形成了傳統意義上的“線”。
◆ 我們常見的線的形態有幾種:直線和曲線
1、直線:
我們先說說直線,分為:水平線、垂直線、斜線
◆ 水平線:非常穩定。一提到水平線我們就想到地平線、海平面,極端穩定的感覺。
◆ 垂直線:也會讓人覺得穩定。
◆ 斜線:則相反,越傾斜的線越讓人覺得不穩定,我們會想到山坡之類。
線會給人帶來方向感,這一點非常重要。
如果我們再細分“直線”還有粗細的分別,粗線有力量感,顯得粗笨;細線會讓人覺得秀氣,敏銳,甚至有點神經質;如果是鋸齒,會讓人覺得有些焦慮不安。
所以,簡簡單單的線,其實不簡單。
2、曲線:
說完了“直線”再說“曲線”,曲線變化多端,柔軟,優雅,很多書上會說,“直線具有男性的特征,曲線有女性的特征”,讓我想起一個詞——直男。
3、多線條:
剛剛說的是單獨的線,如果是很多條線,會有什么情況?我們還是按直線和曲線分別來說明:
① 多條直線:
◆ 相同直線,等間隔排列,產生的感覺是:方向感很弱,整體感很強
◆ ?如果直線非等間隔排列,會產生律動和空間感:
② 多條曲線:
◆ ?曲線也會產生類似的感覺,曲線等間隔構成會產生流動感,嚴謹的排列中產生律動和節奏。
◆ ?曲線的非等間構成,會在秩序中發生變化,給人視線非常強的引導性
當然,還有其他的排列方式,例如:放射狀的排列、螺旋式的排列,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大量的放射狀排列,最直接的就是透視帶來的射線,大家最近幾天拍了很多這類片子,下面兩張都是最常見的排列:
還有一位同學拍出了螺旋式:
●?線的構圖法:?
除了“線”本身有方向性,線的組合也會讓人產生方向感。我們知道,在畫面里會有明暗關系,當線的精細或者長短基本一致的時候,深的線有前進感,比較淺的線有后退感。
如果線條具有由明到暗(反過來也一樣)等調子的變化,那么視覺上會產生強烈的波浪或者凹凸感。
比如:
所以,我們就會發現“線”原來有很多種構成的手法
▲上面這4張都是我們學員的作品,觀察力很好,線的疏密排列也會產生方向感,以最后這張圖為例,排列的越密,我們會覺得離我們越遠,排列的越疏松,就會覺得越近。
▲在看上面這2幅圖充分說明——如果線大量密集排列,就會產生“面”的感覺。
▲ 這幅樹的圖,曲線甚多,就可以看似一個整體
●?線的構圖核心3要素:
“線”分為直線和曲線,不管是直線還是曲線,我們需要運用的是:
1、單一線條的方向性
2、線的組合排列產生方向性
3、線的組合排列產生節奏和韻律
● 以上3點是我們利用線來構圖的核心要素
●?結語:
關于線的基本知識就講到這,各位請反思一下,為什么我一直強調“不要有雜物出現”,原因就是雜物會破壞線產生的韻律和節奏,好圖片一定是有節奏和韻律的,這是畫面構成的基本要素。
畫面形式感一定要清晰,我給各位講構圖,不會講三分法,對角線之類的,在平面構成里就沒有這種東西,各位請記住一句話,構圖是“講道理”——就是畫面的構成與邏輯關系,邏輯和構成清晰了,你管他什么法,根本就沒有法,攝影只有原則,沒有生搬硬套,原則就是“飯得用嘴吃”“上完側所得擦屁股”,這種事沒的商量。這叫原則。
法是什么?法就是套路,越走套路的人越傻,攝影恰好是千變萬化的,有點變化就傻眼,各位,回去再拍,還是拍線,把我講的運用進去,可別再說身邊沒有可拍的了,看看大家都是怎么在生活中尋找“線”,拍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