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5日第一次裸辭。
2021年12月13日第二次裸辭。
兩次裸辭極大顛覆了我的人生。
裸辭的托詞都是抑郁癥,又或者說,抑郁癥提醒我不得不改變。
兩份工作都不差的,一份是世界500強的甲方,一份是國內第二梯隊的乙方。
不做開發和銷售,一個普通211本科生畢業三年后,在成都拿到年薪20萬,也是有努力拼搏過。
并且所有前領導都歡迎我重新回去就職,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應裸辭并非是因為不能勝任工作。
———————————————————————
有抑郁癥的人,大多是敏感的,至少我是如此。
所以總能在別人還沒察覺時,就感知到不能忍受的未來,承受明明還未發生的痛苦。
回顧這幾年的工作經歷,裸辭的根因早已埋下伏筆。
第一家公司是做人才測評起家的咨詢公司。當我熟練掌握人才測評衍生的各個模塊后,發現企業人才任用絕大部分都不由測評結果說了算,并且測評標準本身就不夠客觀。我無法忍受用不客觀、不統一、不夠用戶導向、不夠結果導向的目標指導工作。
機緣巧合下,我開始做人力資本分析。我一度認為,我畢生追求都是做真正有管理價值的數智化人力資本分析。
第二家公司是1萬多人規模的智能制造企業,在里面做人力資本分析,真正實現了財務、生產、人力數據的整合且深度挖掘。需要沉到一線生產及管理上的具體問題,用系統性思維、數據思維及真實數據切實幫助公司解決問題,每月向高管的匯報都得到了充分肯定及支持,過程中我也逐漸學會了凝聚團隊、賦能團隊、管理團隊。
只是這份工作遇到了瓶頸:工作內容本身已經不能帶來成長,高強度工作節奏也壓榨了業余學習時間,并且公司不打算投入更多資源實現業務上的創新,于是我跳槽去了一家世界500強公司的總部,希望通過數字化和數智化手段提升數據分析效率,讓我能空出更多的時間發現并解決公司真正的管理問題。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豐滿。
這次的工作經歷徹底粉碎了我的理想,也擊潰了我的自信。
也正是因為打破了自我肯定的認知模式,才誘發了我的抑郁癥、焦慮癥。
前兩份工作我都做到了在自己范圍內幫企業解決部分實際問題,過程中實現了自我能力的提升,結果也獲得了各方的高度認可。雖然不認同企業內的派系劃分及政治斗爭,但也理解一個組織運轉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小團體,我自豪地是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做出實實在在的成績。
但當我僅憑一個人,面對龐大的、擁有12萬多人的、世界500強企業時,才真正認識到個體是那么微不足道。
難以想象一家12萬多人、世界500強、存活幾十年的公司管理是有多落后。哪怕吸引了各行各業無數優秀甚至頂尖的人才,依舊無濟于事。過于復雜的組織環境讓絕大部分有能力的人都束手束腳,無法施展才華。我眼睜睜看著跟我一起入職的幾個高精尖人才在一兩個月內陸續離職,我還期待著哪怕慢一點也要做出點成績再走。直到認清直接上級不是一路人,我不可能在他的帶領下往對的方向做事,我才毅然決然選擇離開。
這一份工作讓我充分認識到個體能量的渺小,也意識到通過人際整合資源的重要性。
但我能怎么辦呢?
過去的經歷已經決定了我喜歡單打獨斗,以及追求終身成長。
只能說這一段經歷讓我意識到,未來擺在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回乙方、做自由職業。選擇前者可以永遠以專家的身份幫助企業解決實際的問題并且獲得不低的報酬,選擇后者可以整合個人成長及職業發展。
我知道,我內心想選擇第二條路,因為專家的理論知識和案例有上限,但終身成長無上限。但理智告訴我,應該選擇第一條路,因為我還不具備做全職自由職業者的基礎條件。
我是一個謹慎的人。我選擇了第一條路,去到國內第二梯隊的綜合管理咨詢公司。
公司是完美的、領導是完美的、同事是完美的、項目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我躁動的心和還沒調節好的情緒。身體能抗住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但卻缺少時間調節自己的情緒,只要不吃安眠藥就會整晚失眠,吃了安眠藥又會影響第二天一早的工作,加上抑郁癥讓我缺少對工作的熱忱,每一天都過得好疲憊、好絕望。
最終,在和父母、領導、同事溝通后,我選擇暫停或者說結束這一段工作,先回家休養一段時間,同時嘗試一下自由職業。等基本恢復后,再看是選擇重新回到管理咨詢領域,還是繼續全職自由職業。
剛辭職就重感冒,被迫昏昏沉沉睡了一周,但也正好讓我身心都得到一段時間的緩沖恢復。但我不是一個閑得住的人,從今天開始就會嘗試完成一些任務:讀書博主、視頻博主、網文作家。之后還準備聯系前同事朋友們,作為外部顧問接一些臨時性的項目。
此刻,天陰沉沉的,但我心中卻蔚藍一片。
我手里好像還握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