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閑聊,話題也自然從身邊的一些事,聊到了身邊的一些人,你也自然會發(fā)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那些截然不同。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的人貪戀紅塵繁華,有的人喜歡清寂素雅;有的人喜歡追求生活的形式,有的人喜歡追求生命的品質(zhì);有的人選擇在痛苦中沉淪,有的人選擇在苦痛中求生;有的人選擇把自己封閉在自我的囚籠,而有的人選擇敞開自己迎接生命的奇跡。
我想,或許,它們并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之分,每一個選擇不過都是你在當(dāng)下的那個境遇里,你為自己選擇的是一條你最愿意體驗(yàn)的路罷了。就宛如一趟旅程,在不同的岔路口,我們各自有各自想要去到的地方和想要看到的景,所以,我們各自選擇了一條和別人不同的路。
所謂不同的人生,也就是在這條和別人不一樣的人生旅途上,我們遇見了一些不一樣的人,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景,然后也便有了一份和別人不一樣的經(jīng)歷,有了一份和別人不一樣的生命體驗(yàn)的和感受而已。
魯迅先生說,世上本無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就成了路。只是,在這趟旅程中,你永遠(yuǎn)要知道自己想要去到哪兒?你想要走什么樣的路看什么樣的景?你想要和一些什么樣的人相伴而行?
選一條大多數(shù)人走過的或者正在走的路,那可能意味著安全,意味著不會有太大的風(fēng)險,但同時,那也可能意味著平淡,你眼里的風(fēng)景與大多數(shù)人所看到的不會有太多的不一樣,你的生命不會出現(xiàn)太多的驚喜和驚奇。
而當(dāng)你想要遵從內(nèi)心的渴望,去選擇走一條屬于自己的路,那意味著你選擇的可能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而一旦你選擇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那也通常意味著,往前走可能是荊棘叢生,困難重重,往后看,可能是異樣的目光和懷疑的眼神。所以,你是否能給自己一份勇敢和堅定,堅持自己的選擇,心無旁騖?
我們出生的時候是一只蝌蚪,可是活著活著,太多的教條和所謂的道理把我們框在了一個狹小封閉的圈子里,漸漸的把自己活成了一只井底之蛙,再也沒有勇氣和愿望跳出方寸之外去看到更加遼遠(yuǎn)開闊的世界。
因此,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帶著一種成見,帶著一種偏見,帶著一種防備,帶著一種懷疑,帶著一種猶豫去做選擇。我們變得不再有好奇心,我們也變得不再相信奇跡和美好。那種身心分裂的撕扯,那種理想與現(xiàn)實(shí)的矛盾沖突,那種在沉溺而亡里掙扎與求生的痛苦,它們無時無刻不在消耗著我們的生命,讓我們一步一步陷入一種深深的慌亂和無助里。
生活時常被外在的幻象包裝得無比的炫麗,而很多時候,那只不過是一種虛假的繁華而已。每當(dāng)夜深人靜的時候,當(dāng)你仰望星空,你便深深地知道,當(dāng)生命的品質(zhì)宛如一堆腐爛的稀泥,面對內(nèi)心的那種枯萎和麻木,你便會知道,即使活著,也只不過是一種虛張聲勢的惺惺作態(tài)而已。
或許,每一個痛苦里的掙扎,都是一種求生的吶喊和渴望。其實(shí),生活處處都充滿生機(jī)和神奇的東西,你要敞開心扉,允許一些美麗的意外在你的生命中像花一樣開放。
而很多時候,當(dāng)你看到了一些美麗的東西之后,你也會變得更加的心懷謙虛和心懷誠意,你會看到世界之大,也會看到生命中的許許多多的可能性。當(dāng)你真正的接觸和了解到一些真正優(yōu)秀和精彩的人之后,你才知道,你該如何抉擇,人生該如何去努力,它要走到哪個方向,你又該如何去自我完善。
只是這一切,你是否愿意為自己的生命做個決定?你是否愿意給自己的成長一個承諾?你是否能始終對生活保有一份赤誠的好奇,并時常帶著一份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精神去為自己做選擇?你是否能突破一些禁錮我們成長的枷鎖與框架解放你自己?你是否能帶著一種開放和歸零的心態(tài),允許許多的可能性在我們的生命中呈現(xiàn),也允許自己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