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生氣的真正原因

來自360圖片

春節過完了,在整個春節期間我都在看一本書《巨嬰國》。從這本書里我知道了很多事情的真相。我們總是以為的“緣分”,真的是命中注定,不過這個命并不是前世的命,而是在今生,在我們的童年。

我們做出的很多選擇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對未知的懼怕讓我們選擇了可以控制的人、事、物,這樣我們才能有安全感。膽小的人通常都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因為害怕自己承受不了的事情發生,所以寧愿不去做。

安全感是如何丟失的呢?就是在父母撫育我們的過程中丟失的。一代代父母在懵懂中,靠著本能撫育后代,傳承著上一輩父母的養育方式,于是傷害也代代相傳。

正象武志紅在他的書中寫的,我們的頭腦中存在著一種邏輯:我對你這么好(A),你就應該聽話(B),如果你不聽話,就該受到懲罰(C)。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是這樣想的,所以中國的父母特別喜歡聽話的孩子。

當父母持有上面這種邏輯時,孩子不聽話,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我為你做了這么多,你就應該用聽話來回報我。我們還能說父母是無私的嗎?其實父母并不是無私的,他要求孩子放棄自己的個人意志來換取溫暖和安全。

真相是什么呢?我對你好,是我的選擇。是因為我想成為一個好媽媽或者好爸爸。和孩子沒有任何關系。是我的選擇,是我的需求。因為當一個好媽媽(爸爸)讓我的自我得到滿足。

不要說我們都是為了孩子好,只有當我們意識到這種邏輯的錯誤,才能真正做到愛孩子。讓孩子有自己的意志,不因為我覺得是為你好,你就要聽我的。

我和孩子經常為刷牙發生沖突。因為他總是不認真,刷牙時要么咬著牙刷想心事,要么把牙刷拿在手里,嘴里含著牙膏說話,要么就是草草地刷上兩下,用一小口水漱口完事。

以前我總認為父母有責任讓讓孩子養成好習慣,有個好身體。只要看到他不認真刷牙,我就會心頭冒火。指責他的不良行為。可是結果呢?這個習慣沒有因為我說而停止,而是每次刷牙都如此。

看了這本書,我反思:我指責他其實就是持有上面的邏輯。我對你好,你就應該聽我的,否則我就要懲罰(罵)你,你必須照我說的做。

發生沖突的原因就是我不接受孩子的選擇。我給他講清楚刷牙方法,不好好刷牙的后果就已經盡到了我的責任。至于他如何刷,是他的選擇,他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后果。孩子也是有獨立意志的人,他要伸張自己的意志。因為我的壓制,他在反抗中沒機會去體驗犯錯的后果,他只是感到了壓抑。

放棄錯誤的思考邏輯,我們才能放下自己的怒火,我們的情緒來自于我們對事情的解釋。讓孩子有選擇的自由,不要假以為他好的名義,剝奪他的自由。孩子正是由于我們的剝奪,而害怕、膽小,最終失去了安全感,一輩子都在尋找“安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