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路,須在荒涼風景中走出繁華的姿態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七月
? ? ? 梭羅從來沒有離開過他的家鄉,他孤獨而獨立,在瓦爾登湖旁度過他人生大多的歲月,我大概領悟不到梭羅他深深淺淺字句的哲學思想。只是剛好現在我讀的時刻接近夜晚,深感字字謐靜,孤寞悠悠,若能到夜深萬籟俱寂時,就更為之神往了。那么,煩世塵雜,為何要擾這寂寞?我無法想象到歸隱是種什么樣的人生狀態,心生敬意又心動地心向之。他活的像一顆樹,高大又明朗,扎進貧瘠土壤深處的堅固的根須和在歲月變化里不遷殘酷的綠葉,隱世,隱世,在繁茫煩世中守著自己的素白心做一個素心人。
? 他說: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扎實,簡單,把一切不屬于生活的內容剔除得干凈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 ? ?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的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后從中學習,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卻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不知從哪知道這樣一句話,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的夢想。身心一致,身和心都保持著高度純潔,不懼沉淪,他的湖承載著他的所有,他慕情又敬畏,他在書本里找到慕情,在瓦爾登湖找到敬畏。于此沉迷,無法自拔。
“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這就是真正的知識。”
他既簡單又復雜,簡單的是他一心追尋,復雜的是后來者在瓦爾登湖旁一遍一遍讀瓦爾登湖試探尋他生活的智慧。
在哲學上,我看來瓦爾登湖實在不是一本刻刻板板的哲學書,像是過著一種簡單,獨立的生活。我認為或許哲學并不是條條框框的指導你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應該是一種明明暗暗的指示,有時是有意的指示,有時是無意的指示甚至有時候這些都不是。
在他住在瓦爾登湖那段時光,他成了著名的“釘子戶”,他拒絕向當時的美國政府交稅,因為當時的美國政府還保留著奴隸制,并且他認為自己居住到山上之后,一切的收獲都來源于自己的辛苦勞作和大自然的饋贈,自己的存在跟美國政府無關,他是大自然的,政府不能拿取。他甚至被羈押,還是在親戚朋友們交足了納款,才被釋放。他永遠身體和心一致。
在過去的一百年里,瓦爾登湖已經成為美國文化中純潔天堂的同義詞。一位美國評論家說到。
迪卡爾:我思故我在。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宇宙,明了的心,從萬物中終能領悟。
在瓦爾登湖有種很奇妙的組合,山,人,湖,好像一體,融融恰恰,不是刻意的融化,刻意的迎合,而是山水中有人,人就是人,他就是他
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
我就是我,我們最重要是明白我是我,人終究一生追尋的最終都是本我。梭羅終究一生都在認識自己。
仍年少,無知,讀之甚淺。唯恐,唯恐。唯有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