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太學幸福人生《延命紫云裊裊》系列? 第01篇
養生的根本是什么?氣。人是由什么生出的?氣(炁)。健康的關鍵是什么?氣。俗語云:人活一口氣!
氣暢:則血通,氣血暢通,則循環增快,代謝透徹;氣暢,則筋脈和經絡柔軟、活泛、通達,骨堅肉彈。
氣正:則邪氣、寒氣、濁氣不易侵入,身體細胞得以供養,健康得以持續;氣正,則情緒易于平穩,不易生怨氣,健康得以保持;氣正,則促進正向思維,全面思維,積極主動,抗逆、抗挫意識增強;氣正,則利于接通天地信息,產生靈感,保持正能量,促進健康。
氣旺:則保障抗體提升,百病不侵,生長旺盛,能量凝聚,活力、創力、再生力、祛除力、驅魔力、影響力得以增強,抗拒衰老。氣旺的正常狀態是剛柔相濟,旺盛與柔弱陰陽平衡互補。硬到能收斂,軟到能劃轉。
人是“三氣”合一。內在精氣,外在氧氣,合在脾氣。脾氣是主體,精氣是左基,氧氣是右基,精氣與氧氣二氣相合成一氣:脾氣。這里,脾氣是指生命運行之氣,細胞、器官運行之氣。脾氣,使人成為活體。所以,請各位切記:脾氣,才是協調外氧氣與內精氣,加工、合成新脾氣,進而成為展現生命狀態,支配生命運動的主體、活氣。
也就是說,氧氣被吸入人體后,就不再獨立存在,而是被融入帶有生命氣息的脾氣中。同時,內在精氣被脾氣調用后,同樣被融入,從而三方融為一體。所以,作為內動力源、命之本的精氣,被脾氣掌管著;作為外動力源的氧氣,也被脾氣掌管著;是脾氣,實際掌管著我們的生命大權。
脾氣,其實就是一個執行官,大腦想干什么需要先調動它,靈魂想干什么需要先調動它,意識(包括潛意識)想干什么需要先調動它,身體想干什么需要先調動它,情感想干什么需要先調動它。總之,脾氣始終與全身細胞、器官渾為一體,類似綁架了全身細胞和器官,只要生命動,脾氣隨之動,只要脾氣動,生命隨之動。脾氣,其實就是細胞之氣,器官之氣,是表明細胞和器官活著的生命之氣。
由此可見,脾氣確實至關重要,而且脾氣是自動化反應,只受咱的大腦影響,而不受咱的大腦指揮。更多受制于周圍環境的能量場態,尤其是強能量場(事件)影響。
所以,當身體、心理、意識、思維、觀念、感覺、靈感,以及外界能量場、事件等因素影響到我們,作用于我們的時候,我們就要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呼吸,調節自己的脾氣,保持氣流平穩、流暢、適當。而在平常的環境中和條件下,就要把固好自己的精氣,不損耗精氣,并通過生殖系統,激活精氣的生發(此內容將專題研討)。
脾氣的良好狀態也表現為剛柔相濟,陰陽平衡。好脾氣不是沒有脾氣,不是不分好歹,也不是一味勇猛。沒有脾氣,其實是窩氣、壓抑、扭曲。不分好歹,其實是濁氣、邪氣、變態。一味勇猛,其實是固執、偏激、片面。當然了,自私自利,唯利是圖,投機取巧,阿諛奉承,諂媚討好,沒有正氣,沒有正義,那就成了妖氣、魔氣、鬼氣。還有一種極端負能量,叫做怪戾、戾氣、兇氣。以上這些都是不好的脾氣。
好脾氣,是陽剛、豪情加柔情、親情,正氣、正義加憐憫、憐惜,克強、化強加救弱、扶弱,該剛則剛,該柔則柔,該化則化。相反,如果一個人有濁氣、邪氣、魔氣、戾氣,造成脾氣不穩、情緒異常,就會導致身體的某一部位或某一器官亢奮高漲,或因被忽略而萎靡。這樣的話,對外,就會妨礙氧氣的正常吸入;對間(內外之間的肉體),就會使相關部位器官缺氧,氣血凝滯淤積,進而發生病變;對內,則殺精傷卵,造成生殖系統活力關閉,免疫力降低。總之,壞脾氣將造成對生命的全息、立體、全方位傷害。
看來,一個小小的氣,一個平平常常的脾氣,卻攸關我們的生命和命運。氣生精,氣為命之本根,氣是宇宙萬物之源,氣也是道家所說的道,我們可千萬不能小瞧氣,小瞧脾氣啊!當然,好脾氣也不是不釋放,不宣泄。合理的宣泄,主動的宣泄,不帶情緒的宣泄,也未必就是負能量,還可能成為正能量。
總之,基于此,養生抗衰的基本思路就是:首先奠定基礎:筋脈、經絡、微循環養護,保障血氣通。其次便是“三氣”養生:吐納運動保障氧氣供應;養護生殖系統,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保障精氣旺,有活力,不耗能;調養情緒、脾氣,樹正氣,揚正義,使命擔當,寬宏大量,風趣詼諧,持續健康。
當然,脾氣修煉屬于內功,涉及生命的基本認知和修養。平時,則需要更多從吐納(外氣調節)開始修煉。怎么保障吐納效果?正氣打底兒,和氣調魂兒??顾ナ自谛?,養生首在氣;養生第一氣,正氣的和氣。更多解讀,請看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