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能是因為年輕 ,又或者是沒有什么志同道合的同伴,所以,我日漸愛上了熬夜。
喜歡在不知名的夜里去公園閑逛;
喜歡看著路燈下自己那斜長的影子;
喜歡張望著夜里出行來往的人群。
清晨起床,午后小憩,夜晚網抑,這應該是年輕人的小部分日常了。
曾經的我們,單純的很,快樂的時候想不起難過,難過的時候又忘了往日的快樂。
有過迷茫,有過高光。
我們似乎總是這樣的成長,一路的瘋瘋癲癲,一路的哭哭笑笑。
還記得2020年的暑期里,有那么幾晚,我整夜沒睡。
就在自己的屋子里碼字,空調聲呼呼的,再無其它,累了,就坐在窗邊,戴上眼鏡,看著窗外微黑的景色。
透過清明的玻璃,我看見了小區門口的那個大叔哈氣連天,在那時不時的扭著腰,估計很累吧。
凌晨兩三點的時候,有人剛回來,就又有人忙著出去。
偶爾也會看到幾個深夜出去蹦迪,一路有說有笑的年輕人。
不得不說,在這燈紅酒綠的城市里,霓虹燈著實晃人眼。
不似鄉村的夜晚,一片黑寂,時不時的傳來狗吠聲。
2.
隔窗相望,少許人家燈火通明;向下望去,夜里的行人都在匆忙趕路。
生活早已忙成了圓,我們卻仍舊堅持走直線。
卞之琳曾在《斷章》里寫到過:“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是啊,只愿當小市民的我,沒有什么為國效力的宏遠目標,只為求得碎銀幾兩,安穩一生。
學生時代的拼命學習,只是因為學校里的一句標語“知識改變命運”;
成年之后的努力工作,只是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經濟寬裕的普通人。
老師的苦口婆心,父母嘴里的好好讀書,都抵不上我們對自己的那份執著。
很多人都說,人是一瞬間長大的。
或許吧,隨著年齡的日益增長,每個人的世界觀也都在悄悄地發生改變。
我們在對這個世界權衡利弊的同時,世界也在打量著我們的用處。
我們如小草般,一個勁的往上竄,只為能看的再遠一點,再遠一點。
前段時間,和母親一起去買菜,臨近中午那會,菜市場里的人摩肩接踵,商販啞著嗓子在各自的攤位上叫喊著。
我看著周圍跟母親年紀相仿的人,素面朝天,趿著拖鞋,就突然有種喉嚨哽住的感覺。
看著他們,突然想到母親獨自一人在廚房忙碌的身影,沒人給她打下手,沒人陪她聊天。
她還是那副模樣,無怨無悔替我們做著一日三餐;擔心我們營養跟不上;難過了還要為我們擦眼淚……
我現在還記得,母親曾問我的一個問題,她說:”等我老了,等我不能動了,你會像電視里的那些人一樣嫌棄我嗎?“
我當即搖頭,嘴里連吐著“不不不“,她笑了,我也跟著笑了。
你那么好,像金光罩一樣保護著我,我又怎會嫌棄你?
你為了我,會買那些平日里自己舍不得吃的昂貴菜;
你為了我,會拼命賺錢,給我最好的生活……
我知道,你在這個世界里盡顯平凡,但你在我的心里,無人能及。
小市民的你,每天都在認真的生活,這便足矣。
即便工資微薄,但也仍要選擇認真生活。
3.
村上春樹說:“正因為事事都不能稱心如意,所以人世才有意思”。
小市民的我們,有幸來這人世間追夢,順帶看看周遭的風景,看看這個世界。
不帶有什么特別遠大的理想,也不想當科學家,甚至是科研工作者,我們只想做自己生活里最忠實的觀眾。
我們的小小成就,不用向全世界宣告,自己快樂就好;
我們的小小悲傷,也無需人盡皆知,自己消化就行。
即便中途退出了追夢賽,也不會有莫大的遺憾。
未完結的夢就讓它跟著蒲公英,隨風飄蕩。
我們喜歡邀三五好友不定期的聚在一間小小的飯館里,吃著家常菜,聊聊各自的近況。
小市民就是這樣,沒有大喜大悲,也不想假裝,不想討好,我們只要真實。
錢就是我們的終極目標,但我們不是守財奴,也不是所謂的享樂主義者,我們只是小市民。
會努力賺,會適當花,會定期攢。
普普通通的我們,不平庸也不偉大,但對生活滿懷熱忱,只愿擁有一個不差的結局。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