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說起來,那念頭最初只是一株在心中扎根的小樹苗,不知怎的撲簌簌長了開來。
? ? ? ? 當下也不確定自己想達到怎么樣水平,只是想寫下去,寫下去,不停地寫。寫作是另一條生命不是嗎?
? ? ? ? 當我落筆時,難免大腦一片空白,這便使我怯于動筆,顧忌著寫的內容也顧忌文風文筆,不到萬事俱備說什么也不會寫下一個字。然而真正下筆那一瞬間仿佛之前的一切躊躇都不值一提。這才是我喜歡的東西。
? ? ? ? 好笑的是,自己必定會先踟躕一番的。
? ? ? ? 也常有才思枯竭的時候,不管如何掙扎,如何一遍遍默念背下的名言警句,就是一個字也逼不出來,能寫出來的就是流水賬。什么王小波、梵高、季羨林、余秋雨全都恨不得跳起來數落我然后憤而拂袖離去。
? ? ? ? 書都白讀啦,再多名人名句也填不了這個坑啦。
? ? ? ? 我有愧,我悔恨,我發奮。
? ? ? ? 我又捧著書,喜滋滋地讀,才不管記得住什么記不住什么。這才是我喜歡的東西。
? ? ? ? 有一段時間看書比較深入,主要以散文為主。學生時代最厭惡讀散文,老覺得讀之不知所云,可現在倒是愛上了這樣一種形散意不散的體裁。每一句都是詩,每一句都有理。現在想想也正是那段時間,可能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感覺自己偶爾也能寫出點什么有深度的東西。又因為寫作時對文章的二度消化,致使其書中內容至今仍是自己作文的重點引用對象,似乎自己也變得滿腹經綸了起來。
? ? ? ? 這不正印證了輸入與輸出的雙向作用么?
? ? ? ? 近段時間讀的書又以故事類居多,讀之酣暢淋漓,讀完仿佛多活了一輩子。其中不乏前陣子大熱的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巨人的隕落》,讀完后才知道原來英德俄美是這么個關系,身為文科生的我不禁因將學到的歷史知識都還給了老師而深感羞愧。現在手頭在讀的是科幻巨作《沙丘》,只因《三體》的關系沉迷宇宙無法自拔,所以恨不得能將所有科幻小說讀個遍。
? ? ? ? 經典作品,總是讓人卷不離手不忍讀完,可也免不了有讀后長嘆一聲的書籍,嘆自己文學造詣不夠,竟是怎么也讀不出此書好在哪里,只好嗟嘆。別人讀之驚為天人,自己卻像個三歲小兒非得讀《史記》,怎么讀怎么不懂。這里不是說書不好,只是自己品性與其不合而已。
? ? ? ? 以《月亮與六便士》為例,誠然其對現實與夢想、眼前的茍且與詩和遠方的探討是絕對稱得上經典,書中也不乏常為人道的名句。譬如“說出豪言壯語的人,很可能覺得自己是在說一些前所未有的真理,殊不知這些話都被前人一百次地說過了。”每每讀到此句,自己也是頻頻點頭稱是極為贊同。
? ? ? ? 可我對主人翁斯特里克蘭卻是無論如何喜歡不上來的。其以自己追求精神的高尚而對他人嗤之以鼻,病危時只能倚仗別人的救助仍蔑視救助者嗤笑其多此一舉,更甚而將他人的人生破壞得支離破碎。諸多劣跡恕我凡胎肉身普通百姓著實難以認同。或許偉大的人從來不需要別人的認同接納,他的思想超脫凡世,他思考著宇宙般宏大的命題,不愿也沒有時間與普通人糾纏而已。而沒有些許荒誕怪癖,舉動也不異于常人的偉人,或許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也少了津津樂道的由頭。自然,個人的愛憎與否在偉大作品面前根本無足輕重,這只是一個普通讀者的有感而發。
? ? ? ? 不是說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樣想想也應該不會有人責備我淺薄無知罷。
? ? ? ? 讀書便是有如此的樂趣。滿足一個人探索欲,偷窺欲,求知欲等等。
? ? ? ? 若能將自己由此而來的所想一一寫下來,這一定是最大的樂趣。我想要寫作,未嘗不是有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