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常聽到對孩子的夸贊就是,這個孩子真乖。我們最常對孩子的囑咐就是,要乖,要聽媽媽的話。
昨天聽一個朋友傾訴,她從小就是乖乖女,現在自己當媽媽了,反而有各種叛逆和糾結。也聽一個同事說過,自己從小很乖,現在30歲了,特別想叛逆。
回望自己的人生,從小就是不讓大人操心的孩子,大人不讓做的事絕不做,大人希望做的事全力以赴做好。
比如,媽媽不希望我去家門口的小溪游泳,我就不去。結果是,同齡的小伙伴都會游泳。而我去年自己找了游泳教練才學會游泳。同樣,媽媽希望我好好學習將來考好大學。于是,我總考第一,考了第二就難過。結果是,考上了名牌大學,卻茫然無措,不知道人生的目標在哪里。
從來沒有過青春期的叛逆,于是成年以后各種糾結和迷茫。從來沒為自己爭取過的人生,確定不是假的人生嗎?
因為大人的喜好,隱藏自己的需求,長此以往,就變成沒有需求的孩子,長大就成為沒有自我的大人。于是,在各種關系里,分不清界限,無法拒絕別人,無限壓抑自己。
也許這樣的人,我們稱之為好人。在一個團體里,這樣的人總是受到大家的喜歡。好人嘛,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別人的需求放在最前面。但自己未必是喜歡這樣的,有時候是不知道怎么為自己爭取權益,最后落得委曲求全,貌似一團和氣。
當然,確實有心胸開闊,不計較得失的超脫之好人,知道自己的需求,也能分清關系的邊界,情商超高,在任何關系里都游刃有余。但,這也需要修煉吧。絕不是乖乖的,忍讓的,壓抑的就達到的境界。
從小已經這么乖了,無法更改。現在似乎也不是叛逆的好時機。那就只能好好修煉吧。依然可以做好人,但要知道自己是誰,在做什么,不勉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