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幾年起,家里的冰箱壞了,當冰箱成為生活必需品的時候,沒有冰箱的日子是沒法過的。當時收入不高,一個普通的冰箱就要好幾百加幣,稍微好一點的,就得1000多加幣,所以總是想找到個便宜點的。有一天偶爾看到廣告,有家店的冰箱可以免利息,免稅,免運費,分期50個月還清。后來就去那家店選了一臺1200加幣左右的冰箱,每個月付24加幣,還了50個月,到一年前剛還完。當初如果不是免利息,我是絕不可能買那么貴的冰箱的。
今天薛兆豐老師的經濟學課講到了利率,未來越不確定,補償越高,利率就越高。在買冰箱的事情中,我付出的利息是零,說明未來的不確定性非常非常低,當然這得益于我良好的信用分數和穩定的收入(雖然不高)。?
利率就是人們為了不想等待而付出的成本,等待消耗的是時間,不想等待也就是沒有耐心,經濟學上叫“不耐”。 時間真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每個人有相同的時間,但是使用的效率完全不同,每個人的耐心不同,有的人愿意等,就不用付利息,有的人不愿意等,就需要付出利息。耐心能把時間轉化成了利息,就好像瓦特發明的蒸汽機把熱能轉換成了動能,真的很神奇。
李笑來老師把利率用到了個人成長中,說只要利率是正的,通過時間的積累,就會產生無窮的能量。 這里講的利率是每天進步一點點,而不是原地踏步或者倒退,要做一個有耐心的人,通過日積月累來收獲。人總是高估目前的得失,而低估未來的得失,一個有想象力的人,或者按照李老師說的,一個活在未來的人,是有耐心的人,是能看到一個未來更好的自己的人,而不是茍且眼前的得失。
以前看過一部武俠小說,里面說到一個人被關在一個地方,因為只有一本棋譜,所以每天只能看棋譜度日,雖然一天都沒人和下過棋,但是已經是世界上最厲害的棋手人。人在極端情況下,能被迫產生耐心,但是現在我們周圍的誘惑太多了,太多善于吸引人注意力的高手通過各種各樣好玩有趣的東西把我們的注意力吸走,讓我們缺乏做任何事情的耐心。年紀越大,越感覺時間過得快,總是后悔如果去年開始做一件事情的話,到今天或許可以怎么樣怎么樣了,而實際呢,完全什么都沒做,或者做了幾天就沒有耐心了,所以利率就是零,不管時間怎么積累,都沒能把時間轉化成成長。
我覺得我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件正確的事情,有耐心地每天做一點,讓自己進步一點點,通過時間的復利效應,讓成長成為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