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
“不完滿才是人生。”
“吃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能為了吃飯。”
“自己生存,也讓別的人或動植物生存,這就是善。只考慮自己生存不考慮別人生存,這就是惡。”
……
實在擔心大家會被書名勸退,先拿了幾個句子出來一起看看。
這本書是我初中時買的。看了兩句,結果什么都沒看懂。
于是在這個假期前,我再沒把它拿出來過。
原因很多,其一呢,總覺得這本書的文章有一種語文課本的文學味道,其二呢,就是這個書名。
《季羨林談人生》
咦?
十五歲的我看著它,它也看著我。
人生……人生啊?
我到底是為什么買這本“輔助教材”來為難自己!
想開了之后,很快就把書扔一邊去了。
這個“拋棄”的行為,就好像是過早在書本里看到魯迅先生的文章一般,明明文章優秀非常,在當時的年紀卻萬分難懂。
諸如吃人的社會,諸如關于人生的探討……
這些東西離課堂太過遙遠,語文課上的閱讀教學,除了分析句子涵義外,和作者本人就沒有了任何其他的交流。
實在算不得:“讀書”。
在這個熱烈而珍貴的人世間,朋友也許會漸行漸遠。
但只要書籍在身邊,就能隨時隨地開啟一段和作者的對話。
這是多么難得的事。
第一章,名為人生。
明明是一本以談人生為題的書,作者卻在開頭第一段寫道,“什么叫人生呢?我并不清楚。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蕓蕓眾生中也沒有哪一個人真清楚的。”
說人生,或許令我們覺得過于高遠了,但誰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將來呢?誰沒有因未來而感到迷茫過呢?
都有的。
人生的定義無法明確,我想大概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著不一樣的人生吧。不論用什么詞來修飾,來概括,都無法講明所有人的人生。
說不清,也講不盡。
關于這個宏大的主題,或許我們唯一能夠確定的問題只有“不完滿的才是人生”。
在漫無邊際的宇宙間,這樣一顆小小的地球上,多少人在努力生存著?他們按部就班地生存,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工作,結婚,生子……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同樣的模子打磨出來的,偶爾任由緣分會從身邊溜走,和他人錯過;偶爾也會做一些善舉來,擋掉命中劫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境遇。
只有經歷過,才有資格說一句值得。
只有思考過自己的人生,才算是了解自己。
書中而后談論了很多話題。
緣分與命運,走運與倒霉
做人與處世,謙虛與虛偽
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
……
篇幅都不長,卻蘊含著老先生的大智慧。
很多句子,幽默風趣,叫人忍不住翻回來重讀一番。
談到戀愛這一話題,季羨林先生自稱已是博物館中的人物,面對愛情問題,雖說是不喜西方過于隨意的戀愛方式,不愿多加評判,但有時候不把話說出來,又好像是如鯁在喉,便只好一吐為快!
說及長壽秘訣,先生并不認為吃好喝好屬最重要,他說:第三點最為要緊,對什么事情都不嘀嘀咕咕,心胸開朗,樂觀愉快,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著……
令人忍俊不禁。
再者又說道,“夢游21世紀”一章。先生對未來的祝愿很多。希望自然和諧,期盼家庭溫馨,人民能夠擔負起社會責任——
全世界共慶升平。
季羨林先生的一生是漫長的,幾乎跨越了整個20世紀。20世紀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在這一百年中,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
先生的一生也是充滿爭議色彩的,但我們不能拒絕承認他在文學方面上達到的成就,正如我們不能通過書名來決定是否扔掉一本書。
希求未來某天,先生的愿景能夠實現。
到那時,必將“喜氣盈大地,春色滿寰中”。
如果人生真有意義的話,其意義和價值在于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季羨林
人會老去,但書不會。
歡迎關注檸檬的寶藏?
成長|讀書|學習|追尋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