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910 《文獻管理與信息分析》第一講課程介紹文稿
以下文稿由方曉娜整理
課程視頻見: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USTC-9002
2020-1-8之前可以免費注冊。
===================================
各位同學大家下午好!
謝謝大家掌聲,我也非常高興。今天正好是教師節(jié)。也是我們的第一次課程。這次內(nèi)容主要講什么呢?我們主要是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課程的幾個部分。因為是第一次課,所以會把大家關(guān)心的問題介紹一下。譬如課程講什么,我們會有什么收獲,以及這個課程怎么考試,有沒有學分等等這些,都是大家比較關(guān)注的問題。
今天的課程主要包括四大塊。第一部分是課程的簡單介紹;第二部分我會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為什么設(shè)計這樣一些課程內(nèi)容,對大家會有什么好處;然后第三部分會給大家分享一下當今時代我們學習的一些策略;然后第四部分會給大家講到這門課程的學習要求,包括學分、作業(yè)、成績等等這些問題。
一、課程的基本介紹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第一部分:課程的基本介紹。在這一部分我想給大家簡單說一下這門課程怎么來的,大概會講幾部分內(nèi)容。其實這門課程從2008年開始創(chuàng)課到現(xiàn)在整整走過了12年,今年是第12年頭。在這12年當中,我覺得十年如一日地去堅持改進這門課程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因為有了很多人的支持,所以讓我一直走到現(xiàn)在。這門課程從開始到現(xiàn)在的一個始終不變的目標是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提升科研效率,就是我所說的“助力科研,推動創(chuàng)新”,也就是說,大家今后要做科研,怎么樣能夠幫大家提升效率,這就是課程的出發(fā)點。我一直認為如果能夠幫助大家提高你們的科研效率比我一個人去做科研要更有價值,這也是為什么我愿意做這樣一件事情的一個根本的價值觀。大家想一下如果有一百個人每人提高10%的效率,遠遠比我一個人熬夜去做實驗要更有價值。所以這是我們的一個目標。這門課程源自N多年前其實就在隔壁一個教室,大家看這張圖就是隔壁教室,那時候十幾年前我還挺年輕的,那一次安排這個課程的一個緣由是因為研究生會邀請我給全校研究生做一個報告,大家看到隔壁那個教室沒有很大,只能坐250人,當時坐滿之后門口還站了很多人,后排站滿了人,包括走道。這在當時就像一針雞血一樣打在我身上,我就覺得可以做一些對人類有價值的事情,頓時自我感覺非常良好。所以從那之后經(jīng)常在校內(nèi)做一些報告,然后給大家介紹一下文獻管理軟件。之后在2006年的時候花了一個國慶節(jié)七天的時間寫了一個手冊,就是你們看到ENDNOTE X中文手冊。因為當時也沒有女朋友也沒地方去玩也沒錢,然后就憋在宿舍寫論文,手冊花了七天時間。10月8號我把這個手冊發(fā)布在學校BBS上,當時的BBS還比較流行,因為只花了七天時間所以我覺得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當時想等我完善之后我再發(fā)到外網(wǎng)上去,但是后來也沒有再去完善就傳到外面去了。大概在2007年3月份我收到中科院某個研究所一個老師的信,非常遺憾這個信沒有留下來。他說你這個手冊寫得很好,我們把它復印出來給每個老師發(fā)了一份。這又給我打了一針雞血,我又感覺自己人生價值暴漲。于是我又在07年的時候糾集了幾個網(wǎng)友在網(wǎng)上寫了右邊這個手冊,大概170幾頁,總共有六個人參與。后來在2008年我們就在學校開了這門課程叫“文獻管理與信息分析”。剛開始開課的時候其實也不是很順利,因為我當時就是一個實驗員,也就是一個中級職稱,所以不是太順利。故事不多說,反正08年把這課程開起來了,當時第一次選課總共有41個本科生,13個研究生。到09年的時候人數(shù)就有200多人了,206個研究生和35個本科生,一共就是241人。因為我自己一直比較愿意跟大家分享,所以這個課程開起來之后我就把我的所有課件都放在網(wǎng)上跟大家去分享,所以也受到很多關(guān)注。在2012年的時候我們就開設(shè)網(wǎng)絡(luò)直播課程,這在國內(nèi)算是比較早的,在14年就是當mooc傳到中國之后,中國開始制作慕課課程,我就把這個課程作為我們安徽省的第一門慕課上線。在15年的時候獲得工程學位首批在線課程,在17年的時候獲得國家的首批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然后今年在華東五校聯(lián)盟,是由浙大發(fā)起,上交復旦南京大學和中科大這幾所學校會推進一些課程聯(lián)盟,我們學校就推薦我這門課程,到目前為止的校內(nèi)選課人數(shù)已經(jīng)超過5000人,這也是我感覺比較自豪的事情。網(wǎng)絡(luò)學員累計選課人數(shù)有二十萬人,在中國大學幕課上這個課程也是同類課程累計選課人數(shù)最多,評分最高的一門課程。所以如果你們有同學不在現(xiàn)場或者說他沒有到科大來,你也可以建議他們?nèi)ゾW(wǎng)上選這門課程。這個學期的網(wǎng)上課程是和科大線下同步的,所以內(nèi)容是一樣的。以上就是一個簡單的背景。
二、課程的主要內(nèi)容
然后課程講什么內(nèi)容?主要講這三塊內(nèi)容:第一塊就是講怎么去提升我們學習能力。這是整個學習的基礎(chǔ)。然后第二部分會講到如何去提升我們科研效率。比如我們怎么去查找文獻、怎么去管理文獻、怎么去分析文獻、怎么去做文獻調(diào)研等等。也就說你們進到實驗室之后可能第一件要做的事情,這些我們第二部分會講到。第三部分:我認為其實學習不是一個終極目的,學習是為了解決問題,為了創(chuàng)造一些新的東西。所以在第三部分我們會講到一些創(chuàng)新思維,包括怎么去解決問題,怎么去提升我們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大家學完這個課程會有什么收獲?我覺得至少會有這樣幾個方面:第一方面我相信大家真正認真去學完這門課程的話你們的學習能力一定會獲得提升,這是經(jīng)過十幾年無數(shù)的同學驗證過的一個事實,所以我也非常有信心的向大家保證一定會有這樣的收獲。另外一個就是你們科研能力也會獲得提升;第三方面就是你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會獲得提升。如果你們看過這門課程介紹,你們會發(fā)現(xiàn)這個課程會講到很多工具,但我想說工具只是這門課程一個載體,在工具背后有很多一些理念和思想。在這個過程當中我還會去幫大家培養(yǎng)一些習慣,改變大家對自己的認知,所以我覺得這幾方面大家應(yīng)該都會有一些收獲。這是課程的定位和收獲。
這個課程出發(fā)點是針對研究生設(shè)計的,那么它適合什么樣一些人群?所有研究生我認為都是適合的,不管是文科理科。我們講課的資源可能偏理科一點,但是整個的思想和一些觀念是都適合的。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更具普適性,這部分不管你是一個大學本科生還是一個職場人士,都是適合的。其實學習我這門課程的學習者有高中生,也有退休的那些老師。第二部分主要就是針對從事科研的一些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包括一些在職的科研人員甚至包括一些年輕的教授等等,這是課程一個定位。
第一部分就給大家做一個簡單介紹,為什么要去設(shè)計這樣一些內(nèi)容?為什么講這樣一些內(nèi)容?在第二部分當中會給大家做一個更詳細的闡述。我們先來看一下課程的第一大塊,就是幫助大家提升學習能力。為什么要講這一塊?我覺得這是當今時代的一個要求。我們當今所處的時代和10年前20年前已經(jīng)截然不同了,我們先來看一下在我們身邊過去的5到10年發(fā)生的一些變化。也許你們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印象,年紀大的可能會更清楚一些。先來看看所謂中國新四大發(fā)明,這個大家聽說過嗎?正好我們可以有一個小小的練習,(手機雨課堂答題)你覺得哪幾個是中國新四大發(fā)明?我們可以看到作答情況。這個我就不讓大家去往后做了,只是給大家知道一下有這樣一些東西。結(jié)果已經(jīng)出來了,這是目前大家公認的中國新四大發(fā)明:網(wǎng)購,支付寶,高鐵,共享單車。為什么這四個東西會被稱為新四大發(fā)明?大家知道中國四大發(fā)明有造紙這些東西對吧,這個東西是對人類文明起到巨大推動作用的。我們看看新四大發(fā)明能承載這樣一個使命嗎?就是能給我們生活帶來很大改變嗎?這幾個也都給我們生活帶來很多改變。我們來看看購物,我想大家每年都會去網(wǎng)購,不管是拼多多還是京東還是淘寶,我們來看淘寶的一個數(shù)據(jù),在2005年淘寶全年的網(wǎng)購的交易額是80.2億元,這是14年前的數(shù)據(jù)。到了2012年雙11,一天的交易額是191億,這只是一天,增長很快對吧?然后到了2015年,隔了三年之后這個數(shù)據(jù)是912億,再過了一年到1200多億,再過一年1600多億,去年是2135億元,這些都是一天的交易額。然后大家再看現(xiàn)在我們出門是不是很少帶現(xiàn)金,基本上都是要么支付寶要么是微信支付。大家想一下為什么你愿意用微信支付或者是支付寶?我想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原因是方便。其實方便是一個非常重要原因,你們可以去思考一下你之所以去用一些東西,購買一些東西,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方便。我希望大家能夠去保持思考。我們再看你們什么時候開始用移動支付的?就是近幾年的事。在支付寶和微信進行紅包大戰(zhàn)的時候普及國民的移動支付習慣。在科大這樣一個校園里,因為大家都是理工科背景,所以大家對科技的問題相對比較關(guān)注。譬如說有什么自然現(xiàn)象你可能會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自然現(xiàn)象,這是一個科技型的思維。但是對于一些社會現(xiàn)象,我們往往會缺乏思考,所以我也希望大家看到一些社會現(xiàn)象的時候也去思考一下為什么。為什么在這個時間點會出現(xiàn)這樣一些東西?譬如說像出行,共享單車大家知道也是近幾年才普及,OFO是15年推出,摩拜基本上也是,剛剛好四年時間,四年變化很大。現(xiàn)在校園里面看不到這兩種車了,基本都看這兩種(hello和青桔)。我希望大家先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在2015年會出現(xiàn)共享單車?是偶然還是必然。共享單車它出現(xiàn)需要有一些什么樣客觀條件?第一它需要移動支付,第二他要掃碼技術(shù),第三是網(wǎng)絡(luò),還有像智能開鎖這樣的一些技術(shù)。所以就是說只有當移動支付習慣普及之后這個才可能變成一門生意。所以可以看到,一個新的事物它出現(xiàn)必然有它內(nèi)在的邏輯和當下的時代條件,大家去思考一些問題可以思考背后原因。我們看看出行這一塊其實也有很多變化,現(xiàn)在你們購票不會去排這么長隊了,但是十幾年前為了買一張回家的車票經(jīng)常需要排很長的隊,到春節(jié)這種時候甚至要過夜的排隊才能買到車票。大家想一下這是完全不一樣的時代了。在十二年前2007年的時候,當時的動車時速是200公里,大家現(xiàn)在是不是覺得200公里是很慢的速度,現(xiàn)在一般動車速度是300,復興號是350,可以看到這種變化。還有這是一個測試速度420,然后這是最近幾年出現(xiàn)的超級高鐵。這個是馬斯克超級高鐵,當然除了馬斯克,中國也沒有在這方面閑著,中國也在做超級高鐵。我經(jīng)常想那些鐵路列車編號從快車到動車到高鐵然后,下面會不會就出現(xiàn)飛鐵,中國有討論說未來是不是高鐵可以到4000公里時速,這可能比較困難,但是1500還是有可能的。這張圖是有關(guān)自動駕駛的,這是去年的一個新聞,百度的阿波羅計劃,這是去年的類似自動駕駛出租車,自動駕駛概念車,前幾天在上海滴滴發(fā)布它的無人駕駛汽車,這個圖是無人駕駛汽車在路測,幾個人在闖紅燈,來測試自動駕駛汽車能不能識別,右邊是一個視頻。這是一個機器人的視頻給大家看一下,可以輕松一下,感受一下科技帶來的一些變化,以及科技發(fā)展的速度。機器人也是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這個機器人是波斯頓動力這家公司的,機器人之前是被谷歌收購然后又賣給了軟銀,這家公司機器人主要是雙足機器人和四足機器人,四足機器人主要叫大狗,大狗就是像一條狗一樣,他可以在這樣刨,大家看他平衡能力還挺好。以后買一個機器人放家里就不用干粗活了,所以以后如果我們只會干粗活,就沒什么存在價值了,機器人干活比我們更勤奮,而且脾氣還比我們好。真的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再看一個視頻,所以機器人比我們更厲害,視頻上這個我是做不了,大家可以看到這種科技的發(fā)展真的是很多時候會超乎我們的想象。前幾天發(fā)布華為的芯片,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款芯片。我們現(xiàn)在每個人都有智能手機,大家知道這手機什么時候出來的嗎?安卓和蘋果是什么時候出來的有人知道嗎?蘋果手機是2007年發(fā)布的,安卓手機是大概2008年,剛剛過去十年,這個給我們生活是不是帶來很大變化。你們現(xiàn)在可以一天餓一頓沒關(guān)系,但一定不能幾個小時沒手機。我們看06年的時候當時手機主要是長這樣的,你們是不是都沒用過,再過了幾年之后到12年的時候,當時的手機是iPhone5,還有三星,當時三星還比較流行,包括還有諾基亞。再過幾年大家看現(xiàn)在手機什么樣,今天明天凌晨的蘋果是不是長這樣,我網(wǎng)上找了一下圖片,中間是下周華為發(fā)布的mate30,可能長那樣,這是手機的一個演變。我們可以看到手機對我們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
再看我們通信,大家每天交流很多都是基于微信,在之前我們買手機卡都會關(guān)注有多少條短信,現(xiàn)在沒人關(guān)注這個問題了,都只關(guān)注有多少流量。然后我們學習方式其實也在發(fā)生變化,我不知道這個平臺大家是否熟悉,下面這幾個平臺都是一些免費的學習平臺,課程主要以免費為主,有很多高校的優(yōu)質(zhì)的課程在這個平臺上,所以如果你們要想學習某一方面內(nèi)容,在本校沒有相應(yīng)課程或者說你沒有時間的話,你可以去網(wǎng)上學習,這是非常好的一個途徑。這些平臺上大部分內(nèi)容都是非常優(yōu)質(zhì)的,因為這是經(jīng)過篩選的。我推薦下面這三個平臺,上面這幾個是國際上的平臺,是最早的一批課程平臺,像coursera,EDX,UDACITY這幾個。下面中國大學mooc算是教育部和網(wǎng)易合作開發(fā)平臺,學堂在線是清華大學開發(fā)的,超星平臺是超星公司開發(fā)的一個平臺,這些都有很好的一些資源。
然后人工智能這幾年也是很火,只要是粘上人工智能,找工作就好找,找對象也好找。我們可能會覺得人工智能可能離我們很遠,其實我們每天所讀到很多信息有相當一部分是人工智能撰寫的。大家可能不一定相信這個事實,就是你們看到的很多財經(jīng)新聞、體育新聞,很多都是機器人撰寫的。這邊有一個例子給大家看一下,在前年九寨溝發(fā)生地震的時候,第一個報道這個地震的就是機器人,它只在地震之后25秒鐘就把這個新聞稿寫好了并且發(fā)布出來。25秒鐘,大概幾百個字,配了四張圖,把地震信息都發(fā)布出來。麥肯錫說未來有30%的銀行工作會在幾年內(nèi)被替代,這個報告應(yīng)該是在兩三年前,當時整個銀行業(yè)裁員還不是非常明顯。我在當時還錄過一個課程。但是大家看到近幾年銀行有很多裁員。之前我們像轉(zhuǎn)款這類都需要去銀行辦理,現(xiàn)在都是在手機上點點就可以了。這些都是技術(shù)帶來的一些變化。其實比較早實現(xiàn)人工智能寫稿的是美聯(lián)社,在14年的7月份他們就開始用機器人去寫稿,很多財經(jīng)類稿都是機器人寫的。在開始的時候機器人寫完稿子是要經(jīng)過人工編輯去校對,但是在三個月之后他們就放棄這種努力,因為他們發(fā)現(xiàn)人工智能寫的稿子錯誤率比人類的編輯要更低一些。大家可以看一下其實像蘋果公司財報很多也是由機器人去寫的,這種事其實人沒有什么優(yōu)勢,需要大量數(shù)據(jù)、需要精確記憶等等。還有微軟小冰,之前在微信公眾號里面有,但是最近被騰訊網(wǎng)下架了,訪問不了。微軟小冰是微軟公司的一個智能機器人,她做過什么事呢?他在2015年的時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人工智能主播,2015年他作為上海的東方衛(wèi)視的天氣主播出現(xiàn)在我們視野,然后在2016年奧運會期間他播報很多體育賽事節(jié)目,后來他出版過自己的詩集,也寫過單曲。還參加過很多的電視臺節(jié)目。所以人工智能給我們帶來變化其實我們可能想象不到,但真的跟我們生活非常近。最近它的一個動向是2018年,一年之前她開始進入到金融領(lǐng)域,大家看到所有上市企業(yè)它發(fā)布一些重大金融信息,微軟小冰她可以在高峰期能夠同步把這信息處理然后發(fā)送給交易員,這個延遲大概在只有20秒鐘左右時間。如果是交給人類去處理的話,大概需要20分鐘時間。大家想想20秒和20分鐘是不是很大的差異。特別是在這方面,二十分鐘別人交易早就完成了,而你還沒有獲得信息。有90%左右都是都是獲得她的支持。其實我們每天所做的很多工作在不久的將來都可能會由機器人去替代,我舉一些簡單的例子,不知道大家每天是不是要去查很多資料,是不是要經(jīng)常去查文獻?其實這種事情完全可以由一個簡單的軟件去替代,然后你只要花時間去讀就可以了,不用每天去做重復的檢索。在這門課程當中會給大家介紹到,也許很多事情你覺得不會有機器人去替代或者機器人不能夠替代你的工作,其實絕大部分原因是因為你缺乏想象力,不是因為替代不了。人工智能未來會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要學會利用人工智能,就像利用工具一樣來增強我們能力。
我們再看一個技術(shù)上進步。大家看到這是測一個人類基因組的成本。第一個人類基因組計劃耗資30億美元,30億美元什么概念,比科大一年的所有的費用加起來還要高。到2007年,也就是六年之后,成本就降低到100萬,也就是下降了一千倍以上。然后到2013年,又過六年了,又下降了一千倍左右。所以進步速度非常快,到現(xiàn)在下降速度比較慢了,到2020年估計在一百美金就可以完成一個基因組測序,大家看這個速度是不是比摩爾定律降低要更快。
我們再看更大一個時間尺度??匆幌氯祟愖哌^的這個歷史。最早從原始社會算起,大概人類走過200萬年時間,到有記載的農(nóng)業(yè)社會應(yīng)該是6000年左右時間,而到了工業(yè)社會時間大概就300年左右,如果從上個世紀70年代算起到現(xiàn)在信息社會只有短短50年左右時間。你們能看出什么規(guī)律嗎?是不是覺得社會形態(tài)更替越來越快對吧。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社會發(fā)展會越來越快?(雨課堂作答)很多同學已經(jīng)提交了:知識共享和交流越來越快;科技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之上;信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到來使每個人都能獲得大量信息,經(jīng)濟推動科技發(fā)展;人更聰明了;可以利用工具越來越多隨著科技技術(shù)進步越來越緊密頻繁的信息更替;信息傳播越來越快。(有部分同學無法提交答案,刷不出雨課堂的題目)第一次因為有很多同學可能在后面的時間選課,然后有同學不熟悉,所以今天的課程分就不算。權(quán)當一個練習。
大家看一下圖上這幾個東西,這幾個圖片是什么東西?這個是甲骨文,還有竹簡紙張,后面是磁帶,電腦,這些東西都是一個信息的載體,信息存儲的載體。那看這個載體有什么不一樣?這些如果給他做一個分類的話,你們會怎么去分?我想肯定有幾種分類方法。第一種就是上面三個下面三個對吧?還有其他分類方法比如說前五個后面一個呢?你們能看出前五個后面一個有什么不一樣嗎?前面幾個它的信息傳播都依賴于你的物質(zhì)的傳遞,也就是實體東西的傳遞。你一定要有交通工具。就是說我要通過這個來傳遞信息我需要把這個搬過去。而最后面一個是不是不一樣,我認為這就是近幾十年發(fā)展迅速的一個根本原因,信息傳播不再依賴于交通工具了。因為信息傳播越來越快,成本越來越低,信息傳播量和信息的密度也越來越高,所以知識傳播加快。新的東西只要出來立即會傳上互聯(lián)網(wǎng)每一個角落。所以我認為社會進步是一個信息存儲傳播方式變革歷史。因為有了這種信息存儲方式變革,推動社會不斷往前發(fā)展。所以我覺得信息對整個社會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我們這門課程來說,信息也是我們整個課程一個出發(fā)點和核心。
我們來看看古代的時候這些大牛有學問,他們會寫書,然后我們通過讀書跟他們?nèi)ソ涣鳌=裉齑蠹铱吹接懈喔皶r的方式來進行交流。我們再看看20年前的科技知識傳播和今天有什么差異?在20年前也就是在90年代時候很多老師出國回來背什么東西?他們會去背一些復印的資料,因為那個時候主要的文獻都是通過紙質(zhì)載體傳播的,這樣在國內(nèi)有的資料很難查到。但今天不再有人這樣去做了,因為所有信息都可以通過電腦來存儲,紙媒時代和今天電子信息化時代有什么不一樣?在紙媒時代知識發(fā)布之后,要經(jīng)過很長時間傳播才能到下一個人手中,我要了解最新信息需要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傳播才能夠獲得,經(jīng)過這個之后別人學到這個東西之后再去創(chuàng)造,然后再發(fā)布又要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傳播,可以看到在知識的更新和更替過程當中,傳播占了很長時間,但到今天只要新的東西在網(wǎng)上發(fā)布之后立即可以被其他人知道。所以你可以看到知識為什么發(fā)展越來越快了,因為知識傳播周期越來越短了,這是最重要一個原因。因為有了這樣一種變化之后,我們可以看到首先創(chuàng)新加快,知識量大幅增加,還有就是知識更新越來越快,知識半衰期也越來越短,很多別人發(fā)布的一些東西很快就有人顛覆了或者很快就被人超越了。如果在古代的話就不太可能,整個社會發(fā)展會比較慢。所以在當今這個時代我們每個人都面臨海量信息挑戰(zhàn)。我一直在思考當今時代我們面臨的一些問題。大家去思考一下我們今天每一個知識分子是不是面臨這樣一個矛盾,就是越來越多的東西需要去學習,但我們時間是有限的。在座各位都是專職的學習者,就是你們的時間主要是用來學習的,但是當你們走上工作崗位之后,當你有家庭之后有了孩子之后,你大量時間會被這些事情占據(jù),所以你用來學習的時間是越來越少。這個時候怎么辦?面對這樣一種挑戰(zhàn),可能會有三種應(yīng)對策略:一個就是(放棄治療),很多人會覺得反正那么多東西我也學不過來,我就放棄,我這輩子就這樣了。另一種也有可能有人說要去更加努力、更加勤奮去學習。還有一種其實也是這門課程想做的,就是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提升效率,以更高效的方式去提升我們學習能力,這也就是為什么這門課程第一部分定義為我們怎么去提升學習效率的一個根本出發(fā)點。我們課程第一個目標就是提升大家快速學習能力,那么什么是學習呢?我請教老師一個問題,大家想是不是學習?是的。我去讀一本書算不算學習?我去網(wǎng)上看一個視頻,不是娛樂性的視頻,看一個人報告算不算學習?你跟你的師兄師姐學習怎么做實驗算不算學習?孩子問父母一個問題算不算學習?大家看學習包括哪些元素?我們所有學生都有一個學習對象,或者一個知識載體。這個載體可能是我的腦袋也可能是一個老師他知道的一些知識,也可能是一本書,也可能是一個視頻。所以大家想要學習第一步要存在這樣一個學習對象。第二步是我們要跟對象去進行一個交互,我要去跟他交流,比如這本書在這,這是知識沒錯,但是如果你不去讀它,它是不可能變成你的知識的,它只可能是一個資料?;蛘呶叶煤芏鄸|西,可是你從來不問我,我也不會跟你去交流,那你就學不到我的知識對嗎?所以可以看到,首先要有一個知識載體,第二步我們要把這個東西獲取到,要能夠去跟他交流。比如說潘建偉很牛,可是我沒有機會跟他去交流,我學不到他一些知識。當然我可以去讀論文,這是一種學習。你獲得這樣的資源之后你還要去有方法去跟他交流,這樣才可能學到。所以我們把學習整個流程做了一個歸類,大概是這樣一個過程:第一我們首先找到這個東西,我們要去搜索到這樣東西,我知道誰有這個知識,有可能是書,有可能是視頻,有可能是人,我們要去閱讀,然后進一步加工整理變成我們自己的知識,這才是一個學習過程。所以在我們第一部分課程當中就是怎么去加速這樣一個流程。如果我們在搜索的時候我們找不到我們想要的東西呢?你們平時在搜索文獻的時候查找資料是不是經(jīng)常花了很多時間,卻找不到對自己有價值的或者有幫助的內(nèi)容?你們可能搜到很多都是廣告,是別人想讓你看的東西對嗎?而不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這就是搜索能力。所以我們在第一部分內(nèi)容當中會講到這樣一些東西,怎么去提升我們搜索效率,提升我們獲取文獻的一個能力,或者把這個過程變成自動化。還有一個就是怎么去管理大量東西,怎么去整理和輸出這樣一些東西。如果說你能夠用好這些工具,你的學習能力一定會獲得比較大的提升,這是我們課程第一部分內(nèi)容。
在剛剛的內(nèi)容當中我給大家講到了如何提升我們學習能力。我覺得這是我們每個人面臨的一個挑戰(zhàn),就是越來越多的東西需要去學習,但是我們的時間越來越少。怎么樣提升我們的學習能力?第二部分內(nèi)容當中我們主要講如何去提升我們的科研效率。在講科研效率之前我想跟大家交流幾個小的問題,第一個就是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思考過,為什么全球人才培養(yǎng)的模式都是本科碩士博士這樣一個模式?到底本科碩士博士有什么差異?到博士階段是不是上課很少,整個碩士博士加起來可能也就十幾門課,還不如本科階段一年課多。花了這么多時間精力和錢上那么少課是不是虧了,所以這個問題想跟大家探討一下。大家看這個圖是在網(wǎng)上的一張流行很長時間的一張圖,就解釋什么是本科生什么碩士生什么是博士生?大家看這張圖,當我們剛生下來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我們是一無所知的,所以我們沒什么知識,所有的世界對你來說都是一片空白。當我們上了小學上了中學然后上了大學我們逐漸會有了一些知識,像這個圖的就是我們上了本科之后我們有了自己專業(yè),在某一個方向上我們比別人懂得多那么一點點。然后到我們上了碩士之后我們會在自己專業(yè)方向更進一步,比別人懂得更多了一點。當我們到博士期間,就需要做一些創(chuàng)新,這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我們要做的研究已經(jīng)是別人都沒有做過的一些東西,我們要真正去做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工作。經(jīng)過大家?guī)啄昱θ缓竽銈儠谀骋粋€很小的一個方向來做一點工作出來,把人類知識往前推進那么一點點,因為你們這樣一個貢獻就可以讓你們獲得PhD的學位。大家可能這個時候你會感覺到我做這個工作已經(jīng)是前無古人,就自己會這個東西,所以感覺會很好。但是如果說放到全人類知識里面你可以看到你所做的那點創(chuàng)新僅僅是非常微小的一點點,對嗎?這個圖其實就是給大家說什么是本科什么是碩士 什么是博士。這里面我們可以看到博士要求是完全不同的,需要做一個創(chuàng)新型的工作。當然很多碩士也會需要做一個創(chuàng)新型的工作。大家有沒有想過來到這讀研究生,為什么要讀研究生?這個問題只是做一個了解,我想知道一下大家到底是什么想法,這個不計分,所以大家不用擔心。(投票結(jié)果顯示)我發(fā)現(xiàn)幾個班的結(jié)果是差不多的,大概有一百個人投了之后這個趨勢居然就不會變了,大概是這樣。大家看一下喜歡科學的還是占了相當一部分的。我們再往下看,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可能會有點扎心的問題,如果說你畢業(yè)之后不做這個專業(yè)了,你可能就改行了,你說你讀這幾年的學位還有價值嗎?除了你獲得學位證書之外,你覺得還值得嗎?這幾年這個問題其實我也思考很長時間,在上半年時候我寫了一篇簡書文章。如果感興趣你們可以關(guān)注一下我的簡書,我寫了好多篇文章大概20萬字。這是其中一個問題:畢業(yè)了就改行,這幾年青春還值得嗎?這個主要的思想是什么?我們要去思考一下讀一個學位你到底會有什么樣的收獲。那這個問題我們要再退回一步,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是科研?我們來舉幾個例子,因為這個問題比較抽象,我們舉幾個簡單例子。有一天你的導師頭腦一熱說光頭強你給我做個板凳,你說光頭強做這個板凳算不算科研?這個板凳我覺得門口大爺肯定做的比你更好。這個有沒有創(chuàng)造性勞動,有沒有別人不會的地方?沒有對吧,所以這個算不上科研。那你說做一個按摩椅算不算科研,市面有很多這種東西,這個算不算科研取決于你做的東西有沒有新意,比如說你做一個按摩椅功能很強大,別人都沒有的功能你做出來了,肯定算。但如果說你僅僅是模仿的話這個也不算,對吧。但如果說你說你做了一個抗癌椅,或者做一個按摩椅,做一個減肥椅,做一個美容椅,是不是就算,對吧?我們可以簡單總結(jié)一下什么是科研?第一個是他需要解決新的未知問題或者是創(chuàng)造新的一個事物或者是發(fā)現(xiàn)新的規(guī)律,所以科研其實它有它獨特的一些特性??蒲杏惺裁礃拥奶匦晕覀兛匆幌拢蒲惺遣皇侵怀姓J第一不承認第二,我發(fā)明一個新的方法只有第一個發(fā)明這個方法人才會被認可,第二可能都會認為它是一個抄襲或者說是沒有原創(chuàng)性等等。那大家想怎么才能做到第一?就是創(chuàng)新。還有一個大家想科研既然要做新的東西,是不是要不斷面對新事物,面對未知,你們將來所做的事情是不是你們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你要去做新的事情而這新的事情之前你是不會的,所以你要學會如何去解決這種新的問題。而且科研需要做大量的一些重復,而這個重復過程中其實并不是沒有價值的。大家很多時候會覺得我做一些重復性工作好像沒什么價值,其實不完全是這樣。重復他會給你形成很多習慣,然后可能還會經(jīng)歷很多次失敗,而在失敗過程當中其實你也能學到很多很多東西,當然包括性格磨煉等等。所以讀研的意義其實有很多,第一個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全球視野。這一點有可能你導師也會很少跟你談到,但是我覺得這個問題可能恰恰是讀研最重要一個收獲。舉一個簡單例子,如果說你高中時候就開始創(chuàng)業(yè),你在科大門口開一個飯店,這時候你可能會怎么做?你可能會看一下科大周邊有一些什么餐館,哪些餐館生意比較好,如果腦子更靈活一點,你可能會跑到工大周邊去看一下工大周邊有什么樣的餐館,哪家生意比較好,然后拷貝過來一個。這樣極有可能對吧。你如果讀了這個博士之后再去開飯店,你可能會了解全球餐飲行業(yè)趨勢對吧,他近幾年有什么樣一些新的模式出來,或者有一些什么樣新的企業(yè)出來。像瑞幸咖啡,17個月上市,這是一個商業(yè)上算是一個奇跡。還有像餓了嗎,還有像海底撈,所以你可以看到其實是一個人的視野不同,他做事方式不同,格局也會不一樣。讀研究生讀博士他要求你做一個全球創(chuàng)新的東西,你怎么知道你是全球創(chuàng)新?你需要去做調(diào)研,需要讀很多文獻,你可能會覺得這好像很自然的事情,而恰恰是這種自然而然的事情鍛煉你的思考問題的方式,當你畢業(yè)之后你也會覺得我去做調(diào)研也是很自然的事情,這就形成你的習慣,形成你的思維模式,這個恰恰是最重要一點。你以后再去做事情的時候你不再僅僅局限于百度上搜索的東西,你會去看更多的有價值的資料,所以這個是你們讀研究生我認為是最重要的一點。
第二點因為做科研本身是要做一些新的東西,未知東西。當你不斷去面對未知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我會學會怎么去面對未知,對未知不再恐懼。而且你會學會怎么去克服這種問題,怎么解決問題。大家想一下你們碰到問題怎么去解決?不會做實驗的時候你怎么去處理?你是不是要去看文獻查資料,還可能會去跟你的師兄師姐學習,所以你會進行學習。不斷的這種練習會鍛煉你解決問題的一個模式,在這種持續(xù)練習當中形成的一些習慣包括思考問題習慣,檢索文獻習慣等等。在任何一個行業(yè),大家可以去觀察一下,任何一個成功者,我認為它都是一個優(yōu)秀的研究者。這個研究者不是說都一定是有PHD學位的,你可以看一下任何一個行業(yè)它只要能夠做到非常優(yōu)秀的,他一定具備這種非常強的研究能力或者調(diào)研能力,包括創(chuàng)新能力。像馬云,他可能沒有很高學位,但是他一定有很強的研究能力。
我剛剛第一個提的問題是為什么全球人才培養(yǎng)模式是本科碩士博士這樣模式。大家想一下什么樣工作能夠讓人最快成長?我覺得有兩類:第一類是科研,第二類是創(chuàng)業(yè)。我覺得這兩種事情能夠讓人很快成長,因為它是要不斷去面對挑戰(zhàn)。為什么全球培養(yǎng)人才模式不是用創(chuàng)業(yè)的方式來培養(yǎng),為什么不鼓勵大家都去創(chuàng)業(yè),這個成本太高,而且失敗概率太高。所以這種模式不太容易去復制。當然是不是有這種模式去培養(yǎng)人才的,很多商學院也是有這樣模式的,只是說科研模式更加成熟,而且科研本身是對社會發(fā)展非常有價值的事情。大家為什么做科研,科研是要解決當今社會碰到的一些問題,大家不要覺得做科研是不食人間煙火,所有科研一定要落腳到我們生活,滿足我們一些需求,解決我們將來或者當下碰到一些問題。這邊算是一碗雞湯,未來幾年你們可能要在學校度過幾年時間,再花幾年青春去做一些研究,然后去獲得你們學位。但我希望既然你們要花這個時間,最好去做一些真正有價值的事情,而不要僅僅是為了學位去做一個沒有太多意義的研究工作。當然怎么樣去找到一個有價值的課題這個其實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而且恰恰是非常困難的一個事情。怎么能夠找到好的課題我這邊提一下幾點,第一個如果說你對一個領(lǐng)域不了解,你是不能提出好的課題來的。譬如說你讓我去提出一個什么量子方向的研究課題,我肯定提不出來,或者說提出問題也不靠譜,因為我不了解那個方向。如果說你要想提出好的問題,一定要對這個方向有一個深入的了解。第二點什么樣問題比較有生命力?有很多人選題是我看了這篇文章之后我覺得這個東西他沒做,我去做,那這種選題也可以,但這種選題往往比較局限,它不是一個非常有生命力的課題。一般來自現(xiàn)實需求中的課題通常比較有生命力,比如某個疾病的一個治療方法等等。好的選題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有很多問題需要很長期的思考,而且它和你的出發(fā)點也有關(guān)系,譬如說我僅僅是想發(fā)一篇文章然后搞個學位然后就over了,我以后不打算做科研了,這個選題你可能會圍繞怎樣能夠快出成績,怎么樣能夠發(fā)文章這個角度來選。如果說你真的喜歡科學,你可能真的是想去解決一些別人搞不定的問題,這兩個是不一樣的。還有一點就是想跟大家分享,大家可能會把導師看成老板,老板找我了,老板讓我干活,老板讓我做實驗,老板讓我寫基金。這都是非常常見一些表述。那到底大家有沒有想過到底是你在給老板打工還是你在給自己做實驗。這個問題為什么今天會提一下,想清楚這個問題會對你今后的生活有很大幫助,你會以一個相對正確平和心態(tài)面對未來生活。如果說你總覺得我是給導師在做實驗,我是給我老板做實驗,你總會覺得心里郁悶,然后他也不給我什么錢,然后還要我整天干活。大家想一下如果沒有導師你能不能順利的成長,其實把你扔到科大來如果沒有導師,沒有實驗室,沒有導師指導,你再待幾年做出不了任何成績的。你想把你扔到科大來,你可以去圖書館看書,你能去做出一個一流的研究嗎?應(yīng)該不太可能。所以導師他其實是幫你創(chuàng)造一些條件。另外它可以幫助你提供指導,有很多人會覺得導師好像沒幫我做什么。首先導師幫你提供一個研究的環(huán)境,第二他會幫你指明一個方向,圍繞這個方向,我覺得是最重要的。我覺得你們和導師之間一定是一個互利雙贏的關(guān)系。也許說到這大家覺得我開始在有點說教的味道,但是你們可以自己去體會一下,一定不要覺得我是給導師做實驗,所以導師對我不好我就不好好做實驗了,其實最終可能吃虧的還是你們自己。在任何一個團隊當中你永遠是若干分之一,但你做得好不好跟你的前途,跟你自己未來是百分百的關(guān)聯(lián)的。還有一點大家會不會碰到一些不太公平對待,我覺得每個人都會碰到,這個社會永遠沒有絕對公平的時候。碰到這種情況怎么辦?我覺得當你在任何時候碰到一些不公平對待的時候,如果你比較弱小的話,你其實沒有任何發(fā)言權(quán)。不管你流眼淚還是嚎叫,都沒有用,唯一能做我認為就是讓自己去成長,當你長成一個大樹的時候別人就開始會仰望你,所以不要在弱小的時候去哭泣之類,那是沒有用的。處理一切關(guān)系的根本就是發(fā)展。不管對于國家,個人,都是這樣的。我希望大家一定要記住這一點,不要花時間去爭取跟老板談人權(quán)的問題等等。這部分主要是想跟大家說希望大家去反思一下為什么讀研究生,然后對科研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蒲胁粌H僅是做實驗,更要去解決問題。我覺得科研一定是來自生活,來自我們現(xiàn)實需求,科研它是一個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為什么社會能夠發(fā)展,為什么社會發(fā)展越來越快,因為有不斷的創(chuàng)新的積累。所以你們今后做工作一定要是對這個社會有價值的,而不僅僅是為了發(fā)文章。如果你發(fā)了文章,做的研究沒有任何人去關(guān)注,也不能夠產(chǎn)生現(xiàn)實的生產(chǎn)力,我覺得這個研究可能就沒有太多價值。你花了幾年時間做了一點沒有任何價值的事情,僅僅是自己練習了一下實驗技能,獲得一個學位而已,我覺得這個事情其實意義就不大了。
在人生階段不管做什么,其實主要是培養(yǎng)大家一些能力。所以不管你畢業(yè)之后還做不做科研,在這個期間你鍛煉到了看待問題的視野以及怎么去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這些都會留下來,這個才是你真正的一些收獲。第二部分會講到怎么去了解一個領(lǐng)域進展情況,怎么去管理大量文獻信息,怎么去閱讀和分析海量文獻,怎么去快速完成文獻調(diào)研工作。這邊會有一些練習,包括怎么去選題。具體內(nèi)容包括像文獻資源等。然后怎么去做檢索,怎么去做文獻管理,怎么做文獻分析等等。這是我們課程的第二部分內(nèi)容。這一部分內(nèi)容可能很多同學覺得是非常實用的,甚至有很多同學覺得選這門課程就是要來學ENDNOTE軟件,我可以坦白告訴大家,如果僅僅為了學這個軟件,你不用到課堂,你看視頻應(yīng)該效率會更高。因為你看視頻的過程當中你可以一邊看一邊去操作,這樣會更好一些。但是到課堂上有沒有好處?也是有的。
第三方面就是我覺得所有學習不是我們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要創(chuàng)新。怎么去創(chuàng)新?怎么去解決問題?其實這是我們相對比較欠缺的一塊。我覺得教育的整個目的不是說把知識灌輸給大家,而是希望大家能夠看到未來,能夠去選擇一些正確方向。今天正好教師節(jié),我覺得有三種層次老師,第一種層次老師就是知識的搬運工,有很多這樣老師。另外一種老師可能會教大家一些方法思路,教你們怎么去做事情,怎么去解決問題。我覺得最難的第三類老師是教大家去做正確的事情。第二類是正確的做事,第三類是做正確的事情,你需要自己去判斷,你需要自己有這種眼光去看到未來,所以我說教育目的是幫助大家看到未來,選擇正確的方向,這個是非常難的一個目標。比如你要看到未來什么樣的趨勢,那你今后去做選題做創(chuàng)業(yè),你能夠把握著未來方向,我覺得這是更重要的。所以這部分我們會講到社會發(fā)展一些趨勢,然后讓大家通過這樣一些趨勢判斷未來一些方向。這部分內(nèi)容會講到創(chuàng)新的規(guī)律,如何去衡量創(chuàng)新。你們有沒有想過什么樣的東西才是有創(chuàng)新性的東西。比如說我們剛剛講到的像移動支付,大家想是不是創(chuàng)新。像之前共享單車這種模式,是不是創(chuàng)新。像這種手機上截屏方式,是不是創(chuàng)新。什么樣算創(chuàng)新?怎么衡量一個東西算不算創(chuàng)新?其實我覺得我總結(jié)出來幾個字,這幾個字是我這個課程當中比較核心內(nèi)容之一。因為我覺得整個學期內(nèi)容大家可以總結(jié)十幾個字,其中衡量創(chuàng)新可以用五個字來歸納,就是我們看到的省時省錢爽。比較簡單通俗易懂好記。我們想一下你們所有去花錢購買一些東西,你所有愿意用的一些東西,是不是能夠幫你省時或者省錢。比如我愿意網(wǎng)購,為什么愿意網(wǎng)購?你不用去上街購買東西。為什么你愿意用移動支付而不拿現(xiàn)金,為什么你不去買一輛自行車而用共享單車,是不是都給大家?guī)矸奖闶r省錢。還有既不省時又不省錢的你還愿意樂此不疲去做的?打游戲算不算?既不省時又不省錢你還很high對吧,所以你們?nèi)ニ伎家幌拢褪悄阍敢饣〞r間花錢去做的事情,它是不是能夠給你帶來省時省錢或者是帶來美好體驗。比如像旅行,旅行不省時也不省錢,但是能擴大自己視野,能夠給人帶來好的體驗。如果你跟女女朋友去旅行一路吵架過去,心情不好,這個旅行就白費,沒有價值了,又不省時又不省錢又不爽。還有一個就是這邊會講我們碰到問題怎么去解決。這邊有很多方法,其實最重要一點就是借鑒。還有我們經(jīng)常會提到說我們來做頭腦風暴,怎么去做頭腦風暴,怎么樣讓我們有更多創(chuàng)意,這也是我們這個課程中的內(nèi)容之一。我們會有一次練習針對頭腦風暴,是一個小組練習。還有我們經(jīng)常會聽說我們要學會全面思考問題,要學會批判思考問題,要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墒菑男〉酱笪揖蜎]有老師教我怎么去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這一塊也是比較欠缺的。所以在這門課程當中我會講一個叫六頂思考帽的方法,就從六個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擴展我們思考問題全面性。這是我們第三部分內(nèi)容。
大家可以看到上面我就把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內(nèi)容詳細做一個分解和介紹,為什么我這樣去設(shè)計以及每一部分會講什么內(nèi)容??傮w來說第一部分是圍繞提高我們的學習能力來講,會講到搜索引擎講到RSS,講到為知筆記以及思維導圖這樣一些工具。然后在第二部分會講到這個我們?nèi)ツ睦锊檎倚畔ⅲ覀円男畔⒃谑裁吹胤?,然后我們怎么去查找,查找到之后怎么去管理,怎么去閱讀,然后從其中提煉出一些有價值的信息。第三部分會講到怎么選題,什么樣的題目是好的選題,然后怎么去思考等等,包括怎么去協(xié)作。其實整個課程最核心的內(nèi)容是兩個:第一是信息,第二是時間。在上面三大部分內(nèi)容大家想哪一些是圍繞信息而展開的,哪些是圍繞時間展開的?上面三大塊內(nèi)容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全部都是圍繞信息展開的,怎么去搜索信息,怎么去查找信息,怎么去管理信息,怎么跟蹤信息。不管在第一部分提升學習效率方面,還是在第二部分查找文獻方面,都是圍繞信息而來的。第三部分創(chuàng)新都是圍繞時間展開的,你可以看到其實最終衡量創(chuàng)新衡量體驗的都是時間。我舉一個簡單例子就是我想在座用的手機基本上都是蘋果手機或者是安卓手機,你們在手機上怎么去截屏?蘋果手機是按下home鍵加上電源鍵對吧,現(xiàn)在沒有home鍵了所以變成音量鍵,華為手機是雙擊截屏,你們覺得這兩種相比來哪種比較簡單?華為比較簡單,因為他操作面積更大,操作面積更大可以減少誤操作。雙擊我是不是能夠很容易地觸及到我要操作區(qū)域,而你在用蘋果手機截屏的時候你要去看一下或摸一下,而這個就不用摸就肯定可以觸及到。還有一種截屏方式是三指下滑,最早應(yīng)該是OPPO還是什么,現(xiàn)在好多手機都有。OPPO小米包括華為手機也有,三指下滑截屏,是不是很方便,我不用看我摸一下就行了。您可以看到這幾種操作,大家說時間差會差多少?可能一秒鐘和零點一秒鐘差異,或者零點幾秒鐘。就是這個差異時間上是不是差得很小,給您帶來體驗卻不一樣。一個操作如果越簡單越不費腦力,那么他給你體驗更好,學習成本更低,操作更方便。所以我希望大家如果今后當產(chǎn)品經(jīng)理,你們要去開發(fā)一個產(chǎn)品或者設(shè)計一個產(chǎn)品的話,要去思考什么樣的東西對用戶是友好的,一定是省時的,操作步驟越少越簡單就更好。時間的概念就是這個。我希望大家能夠慢慢去體會。
三、學習的策略
第三,我想給大家分享一下既然當今社會這么多東西要去學習,那我們到底該怎么去學。我想給大家分享一些學習策略。第一點就是希望大家能夠保持專注。其實我覺得每次講這個東西也是對我自己的一個提醒,因為你不可能什么都去學,所以你只能學很少一部分。如果說你學的東西沒有一個方向,你可能花了很多時間而沒有什么成效,如果說你的努力是向不同方向,每個方向都學一點的話,在任何一個方向你都僅僅可能是平均水平或者是比平均水平高一點點。這個時候你就沒有優(yōu)勢,很容易被其他人超越。但如果說你把你所有精力集中到一點的話,那么你在那個方向上你就可能成為專家,這就是專注的一個好處。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木桶理論,應(yīng)該都聽說過,所謂木桶理論就是一個木桶裝水多少取決于它的短板,而不是取決于長板。這個理論大家想有沒有錯,譬如說一個地區(qū)的環(huán)境,取決于它的短板,這個地方空氣很好,但是水很臭,那環(huán)境還是很差對吧,這是所謂木桶理論,最早也是用在環(huán)境方面的。在個人發(fā)展方面,你看如果你高中的時候成績不好偏科很厲害,有一門很差,就考不上好大學,所以你的老師可能就說你不能偏科,你要補齊短板。但是我想跟大家說,從今天開始我希望大家忘掉木桶理論,因為當我們走入社會的時候,我們不再是一個人戰(zhàn)斗,我們永遠是發(fā)揮自己長處而不是用自己短板和別人去競爭。在一個團隊當中也是一樣,比如一個領(lǐng)導去用一個人的話,他一定是看中它的長處,而不是他的短處。所以你可以看一下,如果我們把一個人看成一個整體去衡量的話,讓他去做所有的事情可能會受制于他弱點的制約。但如果說我們要在一個團隊當中,只發(fā)揮每個人的優(yōu)勢的話,這個時候他的缺點可能就不一定那么重要。大家想喬布斯是不是也有很多缺點。所以每個人都會有缺點。所以我希望大家從今往后不要去關(guān)注木桶理論,要關(guān)注新木桶理論。你們不要再去老想補齊自己短板,因為你永遠不可能把自己所有短板都補起來。你說我這個英語很好,別人還懂韓語懂法語懂德語,比你懂多。你懂數(shù)學別人懂物理懂天文,永遠不能把所有缺點都補起來。但一定要問自己有沒有長處。所以我覺得未來可怕是不是說你有缺點,而是說當你們走出校園的時候沒有任何的長處。我覺得這才是比較悲哀的一個事情。這是第一點我希望大家保持專注。為什么要講木桶理論,我們希望什么東西都學一點,因為我們受木桶理論毒害,我們不希望比別人差,所以我們都什么都去學,結(jié)果又反而導致我沒有優(yōu)勢,沒有自己的真正的優(yōu)點。
第二點想講就是我們要想提升學習效率要學會向牛人學習。這里的牛人不一定就是說某一個具體的人,它可以是一種思維方式。我們來看一下其實所有學習都是向他人學習,你們所有知識當中靠自己領(lǐng)悟到的絕對是非常少,我不知道具體占多少,我覺得可能50%不到。所有知識當中靠自己領(lǐng)悟到的應(yīng)該非常少,所以不管是我們能說出來的什么物理化學等這樣一些知識,絕大部分就來自他人。有一句話說名師出高徒,為什么名師能夠出高徒?因為他水平很高,他隨便給你提一點就能給你提高到很高水平。如果說你學習對象本身水平比較低,你即便跟他學的一樣,你還是處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還有一點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去思考,這里向牛人學習不僅僅是一個“人”,我們在學習一個東西的時候,我們要思考一下什么樣的載體什么樣的形式能夠提升我們學習效率。我舉一個例子,如果說你們現(xiàn)在想去學習ENDNOTE軟件的操作,大家會怎么去學?我可以去網(wǎng)上搜索別人怎么使用,可以去看軟件說明書,我們還可以去買本書來學,我們還可以去看一下視頻,我們還可以上老羅課。我剛剛講的幾種方法當中你覺得哪種比較高效?譬如說找別人的網(wǎng)頁分享資料,然后看軟件說明書,買一本書來看,看視頻。你們覺得哪種比較高效?看視頻對吧。如果說我上課來講,你們來聽課,和看視頻相比怎么樣?是不是現(xiàn)場講會更生動一些。如果說你有一個師兄很牛,他手把手教你,是不是更高效。所以你可以看到我剛說向牛人學習,也包括當你要學一個東西的時候,你要去思考一下什么樣的方式去學習最高效。如果說現(xiàn)在你要學一個軟件的話你去買本書來看,我覺得這是最次的一個方法,效率非常低。有可能你看了一個星期還沒入門。因為我之前就這么干過,在圖書館很認真借本書來看,然后看半天看不明白。還有一個是不同載體它傳遞信息量是不一樣的。你看文字傳遞信息和圖像傳遞信息是不一樣,視頻傳遞信息跟圖像又不一樣。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看文獻,文獻都是文字加圖片,這個時候你看的不同文獻你的收獲也不一樣,你看這篇文章質(zhì)量很高或者很高檔次上發(fā)表的文章,收獲可能會大一些。比如說你看了這個文章本來發(fā)在一個很爛的雜志上,你可能花了很多時間,收獲也會比較小。所以在有不同載體的時候,你要去思考什么樣載體是最高效的學習方式。那么對于相同載體的話,比如我們要讀的文獻,那你要去思考什么樣的文獻可能更有價值。要讀一些高質(zhì)量文獻。怎么樣去找到高質(zhì)量的文獻?怎么找到重要文獻?我們課程當中也會講到。怎么去找到這個東西,也是一個學習基礎(chǔ)。比如我想找這個很有價值的東西來學習,可是我在網(wǎng)上搜不到,不具備這種搜索能力也會影響你的學習效率。所以這也是一個方面。我講的找書找文獻找視頻找人,這邊你可以看到找人是最高效的。一對一的學習方式是最高效的,因為它可以提供及時反饋,知道你懂什么不懂什么。我們后面有一個活動叫蘿卜分享會,其實就是基于這樣一個思考。我們有面對面的學習的機會。
我給大家舉一個簡單例子,這是我們?nèi)ツ陼r候碰到的問題,你們看小饅頭一樣,這是一個很小液滴,外面包了一個油層,外面再包一層水,就是水包油包水的一個雙層結(jié)構(gòu)。這個里面包的是一個一個液體,外面是一個油膜,油膜直徑大概在一根頭發(fā)絲那么粗,70微米左右。你要在這么小的一個液滴當中去包裹上一些反應(yīng)試劑,有人會嗎?假如我是你導師,讓你去做這事,你怎么辦?我們之前會做油包水的單層包裹液滴,現(xiàn)在我們要做雙層包裹,這時候首先就是想到查文獻,然后去讀文獻,然后去整理他的方法。然后看看哪個方法可能比較靠譜,然后去買試劑,買儀器,然后在做測試。大家想這需要花多少時間?看文獻比較快花半天一天的,方法整理出來再花一天,然后再看看哪個方法比較靠譜,買試劑要等幾個星期,你要把這個事情做一遍是不是至少幾個月,有可能幾個月之后你發(fā)現(xiàn)這個方法不靠譜,你這個時間是不是就白費了。當時我們想做這個事情,我們也是查文獻,第一步找文獻,找文獻和專利等等,然后找了文獻之后不是說像剛剛這種思路去做,而是我把做這個實驗的作者做了分析,我看這個人來自什么地方。分析發(fā)現(xiàn)有科大的,這個時候我不再是繼續(xù)去讀文獻了,我就找這個人,沒聯(lián)系方式,到科大網(wǎng)頁一搜就找到電話了。打電話過去,然后第二天我們就去她實驗室把這個事情做了一遍。大家想這個過程和我去看文獻去那種方法是不一樣的,我就可以以最快速度把它測試一下可不可行,有沒有可行性。所以大家看我們今后科研當中會碰到很多很多這樣的問題,有可能一個問題你純粹自己去摸索的話需要花幾個月時間或者更長,你還不一定能搞定,但是如果說你能找到會的人或者會的實驗室,你去學習,這可能是一個最高效方法。所以我剛剛說要向牛人學習,這個牛人不僅僅是就是一個大牛,有可能是不同的知識載體,有可能是不同實驗室的一些實驗方法等等,你們要學會去思考這個問題,要有這樣一種解決問題的意識。
第三點希望大家能夠有善假于物的這種意識,就是學會利用工具。這是荀子在勸學篇提到的,說那些人很牛不是因為他自己長得多么牛,而是他會利用工具。今天這種工具更多,劉翔跑的很快,他沒有我坐飛機快,這種工具其實大家都有意識去使用,你們用共享單車也是工具,你們乘的公交車也是工具,這都是工具。其實還有一類工具是這種無形的工具,大家一定要有這種意識去使用它,因為它可以幫我們節(jié)省很多時間。
第四點希望大家有這種時間投資的意識。大家可能會問我,只聽過投資股票,投資房地產(chǎn),什么叫時間投資?我也買不來時間。你怎么買都是一天24小時,什么叫時間投資呢。就是說你很忙然后你要去思考一下我能不能提升自己效率來獲得更多時間。這邊有一個簡單例子:我每天要花兩小時去查這些資料,處理郵件,假設(shè)我有一天學了一個工具叫RSS,這時候我每天查資料時間就可以大大縮短了,因為它可以自動幫我去把這些資料都查過來,我就不用去再手動去查了。這樣的話每天可以給我節(jié)省一個小時,我們來看我學習這個工具花兩小時,以后每天可以給我節(jié)省一個小時時間,我花這兩小時很快就就獲得回報了,兩天就收回成本,第三天就開始賺了。所以時間投資什么概念,就是花一定的時間去學習提升我們的效率,從而幫我們節(jié)省更多時間。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很辛苦,我這邊想說一點也許很多時候我們的辛苦不是因為真的很忙,而是因為我們的無知,是因為我們效率太低。我給大家舉一個自己的例子。在前兩年的時候當時我還沒用雨課堂這些工具,所以有一些大課的作業(yè)是學生交到我郵箱的,這個學期500人選我的課,也就是說會有500封郵件500個附件交給我。PPT上這次216是人比較少的春季班,這個作業(yè)我怎么改?我需要花多少時間去改?216份作業(yè),每一個都是一個word 文檔或者是PDF文件,我要把每一封郵件打開然后去閱讀,然后給出評分,如果寫的比較好的我可能還會摘錄一點下來。當然這個課程作業(yè)很多是助教改的,但有些作業(yè)我會自己去看,這個就是我自己去看的一個作業(yè)的案例。第一個方案就是我在線去批閱,我連到我的科大郵件郵箱,然后去把這個郵件打開,然后下載附件去閱讀,這樣改一份作業(yè)需要花多少時間呢?我大概改了幾十份這樣重復測試下來,一份作業(yè)是需要花150秒時間。因為我需要去聯(lián)網(wǎng),打開下載,每一步之間有等待時間。所以我用第二種方法,用郵件客戶端。你們有沒有用過像Foxmail ,Outlook或者網(wǎng)易郵箱的這樣一些軟件來收取郵件,是不是很方便,它可以自動幫我們?nèi)ナ杖∴]件,大家可能不一定意識到這個些工具給我們帶來價值是什么,它可以幫助我們自動去收取郵件,這樣幫我們省聯(lián)網(wǎng)的時間和打開附件的時間和下載附件時間。所以這種方法會給我們節(jié)省一些時間,這種方法只需要90秒鐘時間,也就是說每改一份作業(yè)他可以給我節(jié)省60秒時間,為什么這個還要花90秒時間,因為每一封郵件我需要把附件打開,打開之后我需要等待刷新然后去看附件。所以最終方案是我利用了windows系統(tǒng)的一個預(yù)覽功能,windows資源管理器里面可以不打開word文件情況下,直接看到它里面內(nèi)容。所以我最后一個方案是把所有的附件都導出來直接在里面去預(yù)覽,就不需要打開了每一個文件,每一個文件打開可能花三秒鐘時間,我這樣的話就把幾秒鐘時間又省下來了。我們用了幾種方案做一個比較,你可以看到最終方案它是這個時間上最省的,步驟最少的這種方案。第一個方案每份作業(yè)需要150秒鐘,216份大概九個小時,就是不要做任何的其他事情,完全保持專注的情況下,九個小時可以把這個作業(yè)改完。第二種方法大概需要5.5小時,那一天的時間還可以吃飯什么,第三種方式只需要三個小時多一點就可以搞定,大家想一下我花三個小時去改作業(yè)和花九小時,最終成效是一樣的。你可以看到你所做的這個事情不是花在閱讀上,其實閱讀的時間只要三四十秒鐘,而你花那150秒時間絕大多數(shù)花在聯(lián)網(wǎng)打開下載保存這樣一些事情上,所以你把這個時間花在無效的時間上了,而沒有花在真正閱讀上。大家看如果說你用這種方法很辛苦,那么我用第三種方法一天可以很輕松搞定這個事情。所以如果一個人他說我今天很辛苦,你看我去了一趟銀行,我交了水電費,我又去交了網(wǎng)絡(luò)費,我又交了什么。另外一個人可能說我在手機上花了五分鐘就把這事搞定了,如果你是老板你會用哪一種人?你會同情第一種人辛苦嗎?我想第一種人可能就會很快給開掉。所以有的時候我們在很忙可能是因為我們在用很低效率的方式在工作。但是當你沒有看到更高效方式的時候,你不會想到自己工作效率很低,你認為世界就應(yīng)該是那樣??赡苣銈儸F(xiàn)在在做的很多事情別人知道更高效方法,而你自己壓根不會想到。像我有一次碰到之前的一個同學,他有一天說很高興,上午查了十幾篇文獻,后來我問了他一下,我發(fā)現(xiàn)他這個事情只要一兩分鐘就可以搞定。可以有軟件完全幫他替代這個事情,他只要去勾選一下我需要下哪些文章,軟件可以自動幫他把這個事情完成,而他自己一篇篇去下載,還覺得自己挺有成就感的。我們是不是每天也會做很多這種事情?這種情況怎么能夠發(fā)現(xiàn)?因為我自己就處在這樣一種方式當中,我覺得這就是正常的方式啊。有兩類知識,一類知識叫我知道自己不知道,例如我知道有文獻管理軟件但我不會用他,我知道有這個東西存在,這個時候我有可能會去搜索怎么去使用這個東西。但實際上會存在很多知識你壓根不知道它存在,你也不會想到他,不會搜索他,也不可能出現(xiàn)在你的腦海當中,你能學到這些知識嗎?是不可能的。這種知識怎么去學習?只能通過聽課這種非主動的方式去學習,一些被動和別人交流等等。為什么我給大家講這第三種方式。我之前也不知道,但是我有一個意識,當做一件事情比較復雜比較耗時的時候,我會去思考有沒有方法能夠變得更簡單,所以我當時就去思考這種方式有沒有可能把附件一鍵導出,其實后來發(fā)現(xiàn)這非常簡單,只要在Foxmail按下ctrl K就可以了,把所有附件導出非常簡單,但是我如果之前沒有這樣一種意識的話,我根本不會想著去搜索,我也不會知道這樣一個功能。所以大家今后在做事情的時候,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覺得很麻煩很耗時很辛苦,一定要學會去思考有沒有方法能夠讓這個事情變得更簡單。再舉一個例子,比如你要寫一些東西,大家想輸入文字是不是很麻煩,你們每分鐘能敲多少文字?訊飛語音輸入法每分鐘可以輸入300字以上,我的語速可以300字以上。所以我其實帶了一個東西,這個訊飛錄音筆在我上課的時候會錄下我的聲音而且會實時把所有的聲音及時轉(zhuǎn)成文字,我晚上回去之后就可以看一下我講課的文字版,這個識別率還挺高的。在電腦上也可以裝,就是你們在手機上裝一個訊飛麥克風,就可以直接用手機往電腦上輸入文字,這個速度也是很高的,而且它支持耳語模式,大家不要覺得我用語音輸入就要大喊大叫,其實你很小聲都可以輸入,我們后面課程會給大家做演示。這邊稍微給大家展開了一下。怎么樣去提升我們的效率。其實最根本就是要有流程化,要借助工具,要學會時間投資。我希望大家有這樣一種意識,當自己很辛苦的時候要學會去思考如何去改變,包括你們做實驗的時候,你們讀文獻的時候等等。
第五點是希望大家有這種分享的意識,為什么要講分享?其實分享首先它是一種積極主動高效的學習。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個學習方法叫費曼學習法?分享也是學習動力所在,就是輸出會帶動輸入。我們很多時候?qū)W習沒有勁,因為我們看不到它價值,但如果說你去跟別人分享,你發(fā)現(xiàn)你的東西對別人有幫助,也會更有動力去學習。如同我上課一樣,如果說很多東西我不是為了上課,不是要給大家講明白,我肯定就會一知半解,我覺得我懂了,其實很多時候我不懂。還有很多人會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因為別人不知道你的本事。所以分享也會讓更多人去了解你,分享以后擴大自己的人脈和品牌。其實分享有一個最大的價值是在什么地方?如果大家沒有聽說過費曼學習法可以去了解一下,它的精髓是什么?就是你要想學一個東西,怎么樣才能學明白,你把你學到的東西講給別人聽,如果你能把別人講明白的話,那才說明你真的學明白了。很多時候我們覺得這個東西我好像自己懂了,但是你根本講不出來,這個時候說明你并沒有真正透徹去理解。費曼學習法為什么是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就是通過講給別人聽給你提供一個明確反饋,你到底是真懂還是一知半解。后面我還會討論這個問題。
怎么去提升我們學習效率,其實核心的兩點第一個是專注,第二是及時反饋。這一點可以用在我們所有學習其他技能方面。這一段給大家講到了一些學習策略,第一個就是希望大家有這種有所學有所不學專注的意識,忘掉木桶理論,培養(yǎng)自己的長處。第二點是要有學習精華內(nèi)容的牛人意識。這個牛人有可能就是一個大牛,有可能是一個優(yōu)質(zhì)的學習資源,有可能是一本好書等等,這樣一種意識。第三要學會利用工具,第四要有時間投資的意識,我覺得大家來上這門課程我相信一定會給你節(jié)省更多時間,那么這個時候你們花在課堂時間花在學習這門課程時間那就是一項時間投資。第五點要有一種分享意識,分享所帶來的收獲一定是自己大于別人,不要覺得我分享給別人自己吃虧了,其實分享最大受益者是你自己。
四、關(guān)于學習的要求
第四點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有關(guān)學習要求。其實我一直覺得教育目的不是為了讓你們僅僅知道,而是為了讓人發(fā)生改變。你如果在課堂真正有改變的話,才是教育一個目標。為什么在課程當中我會有很多的一些練習,大家看一下這是哈佛案例教學的一個精髓,這個圖其實很多地方會出現(xiàn)。如果說你們僅僅是在課堂聽講的話不參與其他練習,僅僅聽講可能只能夠?qū)W到很少一部分內(nèi)容,只有百分之幾,但是如果你把學到東西轉(zhuǎn)交給其他人,大家看一下最下方這一塊,那么這個時候你可能能夠掌握90%,如果說你自己實際去做一些練習的話,能夠掌握70%。在過去12年當中,其實我一直在思考怎么能夠讓這些內(nèi)容真正深入,真正給大家?guī)硪恍└淖?,所以我們在教學當中也有一些方法,比如有幾次大練習,這是這個課學期當中有可能收獲最大的幾次課程,第一次課程是一個三小時的作業(yè),三個小時你們不用到教室來,自己在宿舍或者圖書館就可以或。三個小時你要去就一個陌生的主題寫一篇小論文。我相信很多人聽到這個之后會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你們從前從來沒有這么干過,也不認為自己可以三個小時完成這樣一個事情。就是三個小時你對一個陌生主題要看很多很多資料,然后形成自己觀點,要輸出要整理成文。但是這個事情我可以告訴大家,過去這么幾年當中,所有人都可以去完成,當然完成質(zhì)量有好有壞,至少大家都可以去完成。第二個大作業(yè)是六小時的一個開題報告調(diào)研?,F(xiàn)在如果導師讓你去做一個開題報告調(diào)研的話,你需要花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的時間,但是我們這個練習是需要花六個小時,連續(xù)六個小時你把這個領(lǐng)域的一個進展情況,國內(nèi)外研究趨勢等等都搞清楚。當然不可能讀太多文獻,因為六小時還是比較有限的,但至少從以前的反饋來看六個小時所獲得信息有可能超出你們之前一周所得到的一些信息,所以這就是為什么要做這樣一些練習的原因。第三次是一個創(chuàng)意馬拉松,希望大家在三個小時之內(nèi)提出一些新的創(chuàng)意,大家去提出新的一些idea。有可能你們學完之后發(fā)現(xiàn)這三次作業(yè)才是真正最大收獲,因為它可以顛覆你們的認知。其實讓你們?nèi)W習工具是比較簡單的,學習一些理念也不難,但是真正要改變自己對自我的認知這是最困難的。而恰恰這些練習可以幫助大家做到這一點。之前的作業(yè)反饋都是很好的,不然不會讓大家去做這樣一個事情。其實我之前做了很多的嘗試,之前在小班做測試然后再慢慢到大班,然后再普及到所有的班級。我們還有一個保留的活動叫蘿卜分享會。蘿卜分享會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自己擅長的東西,都有一些自己拿手東西,或者都有一些自己覺得很好一些知識或者技能,那么我們可以把這個東西拿出來分享一下,讓其他同學也向你有一個面對面的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這個也是非常有趣的活動。
整個線下的學習是通過雨課堂,就是大家今天剛剛加入的雨課堂,這里邊會完成課堂的一些互動,包括課下作業(yè)提交,作業(yè)也是在這里面去完成。如果是網(wǎng)上的學員,主要通過慕課平臺,主要是有三個,一個是中國大學MOOC,一個是超星學習通,還有一個學堂在線。像這個學期的上交大還有復旦的同學都是通過超星學習通來學習的,這是三個主要平臺。我建議大家可以在這幾個平臺去注冊一個賬號,因為里邊有很多學校的優(yōu)質(zhì)的課程。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回答一下這門課程到底是必修還是選修。對于科大同學來說這門課程只是會給您記個學分,但不會納入到必修的一個范圍。這門課程會記你一個已修這門課程,但對你們畢業(yè)那些必修課專業(yè)課都無關(guān)。但是部分中科院研究所是把這門課程列為必修課,像我知道的上海有個研究所,這門課就是必修的。這門課程三個學分三節(jié)課,每次大概是上兩個小時左右,中間休息一次,沒有考試,僅有練習和分享活動,成績主要是來自網(wǎng)上記錄。就是這個平臺記錄。因為對于大班來說平時成績我是沒法記住的,成績的計算方式是這樣的,有三次大作業(yè):第一次是講到快速學習這一塊,每一次作業(yè)都是20分。其實第二次作業(yè)花的時間最多,然后還有蘿卜分會也是20分。第三次和第四次都是一個小組活動,就四個人小組,四個人的分數(shù)是一樣的。然后還有20分是平時的課堂練習,就是課堂會有些小作業(yè),大家需要去思考或者說要現(xiàn)場提交的。網(wǎng)上選課同學因為做大作業(yè)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我們把網(wǎng)上同學的計分方式稍微有所修改,主要是六個小的作業(yè)加一個分享,還有一個隨堂小測驗。這門課程分享有很多工具,這些工具希望大家去多做一些練習,只有熟悉之后你才能把它運用自如。這邊想給大家安利一句話就是當一項技能不能形成我們習慣的時候,就無法給我們生命帶來改變。為什么逼大家去做一些作業(yè),有人可能會覺得我上完課就行了,然后我就會了。其實到底真的會還是不會?看過和自己能不能會其實兩碼事。這邊有本書叫刻意練習,它里面講到怎么去提升你的技能水平,有目標這是第一,其次要有一個明確反饋,就是我講的專注和反饋,這非常重要,我們今天不展開。
五、總結(jié)
我們簡單總結(jié)一下今天講了四個部分內(nèi)容,第一部分講到了課程的一個目標,主要是提升學習能力,提升科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第二部分講到整個內(nèi)容設(shè)計。講到了信息對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作用,學習工具和流程,講到跟科研的一些相關(guān)的工具方法,講到創(chuàng)新思維,在學習策略里面講到五點,第一個是要保持專注,第二是要有牛人意識,第三是要有工具意識,第四要時間投資意識,第五要學會分享。最后給大家講了一些學習要求。這門課程在這幾個平臺都有,所以如果大家覺得有用的話歡迎分享給你身邊的人。如果大家不想做作業(yè)然后只想學的話,你們也可以去平臺,就不要線下選課也可以。我想說如果大家選課的話我就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去對待這門課程,因為選課是一個承諾,這門課程盡管是一門選修課,但我并不希望把它變成一門水課,所以每學期都有不及格的同學,實在太水的同學肯定不及格。但是也不用擔心,我們課程的成績相對還是比較大方的。如果大家不想做作業(yè)的話就不要選好嗎?在結(jié)束之前我想給大家一個小小練習,這個練習是用彈幕的形式,大家去總結(jié)一下你上這次課程之后有什么收獲,給大家三分鐘時間,大家用兩三句話就可以,不要寫太多。希望大家每個人去思考一下自己關(guān)注是什么,這個時候因為你們發(fā)出來其他同學也可以看到,別人從這門課程當中他會收獲什么,是相互一個啟發(fā)。謝謝大家參與。
下一次課我們會圍繞第一部分講怎么去提升學習效率,下周我會給大家講搜索引擎和RSS,我們盡量把上課時間稍微壓縮一點,就是比如我兩周上一次,嘗試一下。如果能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把上課時間壓縮一點,大家課后多一些練習。我會把一些操作錄成視頻分享給大家,大家下周上課之前需要做一個工作就是你在inoreader的網(wǎng)站注冊一個賬號。最后用一句話結(jié)束今天課程,就是教這門課程真正想教不僅僅是一個工具本身,而是快速學習能力,更希望教的是大家能在當今這個有點浮躁的社會保持一種淡定,能夠去和自己內(nèi)心對白,做到專注和堅持,做一些真正有價值的事情。
今天課就到這。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