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隱藏在你內(nèi)心的聲音終將會響起,他們像種子一樣,在你心里生根發(fā)芽,總有一天,你不得不面對他們。
此刻的我,坐在電腦旁,看著過去的照片、那些人、那些路,仍舊感動如初。
2016.10.10 20:01,在逛奔190km之后,布達拉宮終于進入我的視線,在此之前,我曾幻想過見到他的種種畫面,我會感動到淚流滿面?還是心靈重生?事實是,當(dāng)我看到他那一刻,除了累什么也沒感受到,內(nèi)心很平靜,果然,到哪兒生存都是第一需求,看著擁擠的人群,轉(zhuǎn)經(jīng)的、朝拜的、還有騎行的,人們有說有笑,對眼前的這一切早已習(xí)以為常。
很多事情都只是簡單的發(fā)生,是我們賦予了意義。
記得年中的時候,我開始有想法去西藏,但并沒有確定是騎行,后面漸漸發(fā)展成:用一兩個月出去走走,于是就變成了騎著自行車走一趟318,很多念想一旦開始,就會生根發(fā)芽,最后開花結(jié)果。七月最后一個周末買了車,是之前早就想好的公爵600,八月開始各種練習(xí),九月,我們一行三人從北京出發(fā),先到成都,然后開始騎行。
一路上,仔細的看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每一個人,在此之前,我從沒想過我會遇到過他們。
記得到康定的時候,那天是中秋節(jié),晚上遇到一個老年騎行隊,那天剛好其中一個老大哥過生日,熱心的老板娘準(zhǔn)備了一頓豐富的晚餐,一群互不認識的人坐在一起聊天、喝酒,言語間了解到,他們是退役軍人,年齡都在60左右,他們老年騎行隊接近170人,每年都會出來騎行,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屋子,他們的快樂、笑容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雖然他們喝酒充滿了套路。
第二天起床,晴朗的天空萬里無云,外面的陽光、對面的大片森林、遠處的榆林雪山勾勒了一幅平和的畫面,我戴著墨鏡躺在椅子上,曬著太陽看著雪山,靜靜的感受這一切,連呼吸都格外小心,生怕有雜音擾亂了它們。
中午去康定市里溜達,慢悠悠的走在康定街上,看見一個打扮時髦的女孩穿過橋,走到轉(zhuǎn)經(jīng)筒,轉(zhuǎn)了兩圈,然后離開。那一幕我忽然意識到: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真的是矛盾的嗎?
豐盛的晚餐
歲月正好
雪山
在折多山的山頂,我第一次站在海拔4300的地方看這個世界,看著自己上來的路蜿蜒曲折,當(dāng)時還在想,我是怎么騎上來的,遠處的四個大字“康定情歌”映入眼簾;風(fēng)和霧讓山頂?shù)氖澜缱兓瘶O快,幾乎是一秒鐘一個樣,很多美妙就當(dāng)下那一秒有,所以,你必須很專注的留在當(dāng)下。
在新都橋停留休整過后,出發(fā)到了相克宗,然后到紅龍鄉(xiāng)。記得那天身體不是很舒服,因為前一天淋了雨,早上先是爬了十八彎,然后過了隧道遇到風(fēng)、雨、雪,路過一片森林,看著他們感覺特別親切;我停下車走到邊上,看著他們,在雨中,我靜靜的站在那里號啕大哭,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那樣,我只感覺到,那一刻,我像個受傷的孩子站在偉大的母親面前,毫無拘束,毫無遮掩,只有最真實的自己。
中午在海拔4000多的一個小賣部吃泡面,一個70多歲的藏族老奶奶生著火,雖然言語不通,但還是能夠明白她讓我們離火近一點,烤暖和點,看著那桶方便面,內(nèi)心特別的感動,那是我第一次這么認真的去看方便面,也是第一次那么認真的吃面。在經(jīng)歷風(fēng)雨后,在到達卡子拉山的埡口時,忽然烏云散開,太陽灑到地面,遠處的云仿佛從地面升起,站在那里,感覺自己和云在一個平面,仿佛這一切觸手可及。
那一天下午,有三個年輕人,他們站在自行車上,迎著太陽,手指天空,那一刻,他們就像空中翱翔的雄鷹,遠處的雪山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fā)光。
十八彎
卡子拉山云海
318的風(fēng)景是看不完的,而故事也是說不完的。
到拉薩的第二天,我們?nèi)ゲ歼_拉宮預(yù)約門票,看見那些朝拜的人,他們可以一直不停的重復(fù)一個動作,那一刻,看著眼前的布達拉宮,我忽然感覺到它是如此的沉重,卻又那么有力量,重是因為它承載了太多人的希望和愿望,同時,又有那么多的力量支撐著它。雖然自己不是佛教徒,但是身處那個地方,還是能感覺到它的歷史、文化沉淀,也就是它的神圣。
后來,從拉薩出發(fā)去珠穆朗瑪峰,先是從拉薩途徑圣湖羊卓雍錯到日喀則,然后從日喀則到珠峰大本營,進入后藏(西藏分為前藏和后藏,前藏以林芝、拉薩為代表,后藏是日喀則、阿里一帶)更能感受到藏地那種粗狂的美,坐在車上都感覺到心驚膽跳,雖然自己從小在貴州長大,貴州的路也很曲折,但是和西藏比起來真的不算什么,還好老王是個老司機,所以有驚無險。
據(jù)車上的人說,之前一個40多歲的大叔,在看見羊卓雍錯的那一剎那淚如雨下,之后跪在羊卓雍錯旁邊,起身時早已淚流滿面,我不知道是什么觸動了他,是美景還是過去的經(jīng)歷,但我相信能改變自己的只有自己,外面的世界會幫你去發(fā)現(xiàn)更為全然的本相。
記得站在圣湖旁邊,沒有太多的感觸,可能自己人生經(jīng)歷不夠吧,印象中我很平靜,看著湖水、雪山、藏獒、牦牛,伸手感受了水的溫度,帶走了兩塊小石頭,離開時并沒有不舍,因為那一幕已經(jīng)在我心里。
粗狂的天地
圣湖羊卓雍錯
最美景觀大道:318
在進珠峰的時候過安檢,看見了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廟:絨布寺,本來想進去看看結(jié)果要門票,加上時間來不及,所以就在外面看了看、轉(zhuǎn)經(jīng),那里的生活環(huán)境很苦,用水都得自己背,而且常年溫度很低,很不適合生活;用現(xiàn)代人的價值觀,那種生活意義何在呢?
絨布寺
到了珠峰,進帳篷安頓好,于是大家都開始向珠峰走去,一路上珠峰一直在我們的視線范圍內(nèi),可能是因為相對高度太低,所以并沒有感覺到珠峰有多雄偉,反而覺得和家鄉(xiāng)的一座小山一樣。
路上師傅告訴我們,珠峰可以看流星,于是那天夜里我們設(shè)定了兩點的鬧鐘,那天夜里,我穿了厚厚的衣服,起身走出帳篷,站在海拔5300的地方,月亮照在對面的山上,看見的除了月亮還有藍天,遠處有幾聲嚎叫,不知是狼還是什么。至于流星,并沒有,連星星都很少。
想起進西藏第一天,那天住在一個三無地區(qū)(無網(wǎng)無電無信號),晚上九點多的時候,我們出來上廁所準(zhǔn)備睡覺,不經(jīng)意的抬頭讓我們都驚喜萬分,一片銀河出現(xiàn)在眼前,原本打算睡覺的我們拿著凳子坐在路邊,周圍只有流水聲,然后和小伙伴聊天,有的沒的扯到了物理,說到了光的傳播,牛頓的萬有引力,然后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提到的時空和地側(cè)線,最后是近兩年很火的量子力學(xué);量子力學(xué)+佛教的哲學(xué)思想改變了我的世界觀,好吧,不閑扯了。
第二天早上,所有人都在等日出,看一眼太陽照在珠峰上的景象,終于太陽現(xiàn)身,珠峰一點點變紅,然后大家上車離開大本營,回程的路上到了一個觀景臺,那天天氣特別好,視野非常開闊,站在觀景臺上,能看見喜馬拉雅山脈,當(dāng)然也包括珠穆朗瑪,那一刻,才深深感受到它的雄偉,一種唯我獨尊的霸氣。
珠穆朗瑪
喜馬拉雅山脈
外國友人
回到拉薩,依然享受那種慢節(jié)奏的生活,不慌不亂,一切井然有序,似乎每個人都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干嘛、該干嘛。從拉薩回北京的路上,準(zhǔn)備了青稞酒和牦牛肉,一路上看不盡的草原、牛羊、雪山,眼睛一直盯著窗外,生怕錯過任何一幅美景,到了下午,天空漸漸開始飄雪。在青藏大地上,一列火車行駛在一片白雪中,車上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喝著酒、吃著牛肉,看著青藏大地的美景。
那天晚上,我很晚才睡,望著窗外的月亮,照著遠處的雪山,偶爾會看見月亮照在河水上的畫面,坐在車上,我思緒萬千。
青藏鐵路沿線
回來后,有朋友問我去了一趟有什么感受,說實話這個問題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回答,因為我不知道我的感受是否是他想要的感受。
去西藏有幾點是毫無疑問可以收獲的:
1.不要以為你看到的就是全世界
經(jīng)常聽見有人在說,這個世界就是這個樣子,是嗎?真的是這個世界還是只是你看到的、你以為的世界?記得《后會無期》里面有句很經(jīng)典的臺詞: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兒來的世界觀;所以,不要那么急于下結(jié)論,這個世界有太多的面,有機會先去好好看吧。
2.觸動你的山和水
記得從瀘定到康定的路上,那天中午看見一條小河,在那里不想走了,就坐在岸邊靜靜的就看著他,從上面留下來,然后流向下面,我從沒這么認真的看過河、或者說水,就這么靜坐大約10分鐘后,我忽然明白了水的含義,我對水有了更新、更深的認識,從那以后,當(dāng)我再看見水,總是會想起那一刻自己的感受。在路上,你會看見很多風(fēng)景,有時候總會有那么一幅畫面打動到你內(nèi)心,你會對這個世界、對原本已經(jīng)熟悉的事物有新的認識和理解。
3.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這是張德芬的一句話,現(xiàn)在經(jīng)常看見這樣的新聞,一些克服不了自己惰性的人,會想盡辦法騙錢,比如裝殘疾人當(dāng)乞丐,前兩天看見一個新聞,一個男子裝成乞丐要錢,一些好心人看見覺得可憐就給了他,后來發(fā)現(xiàn)是騙子然后自己氣得要死,看見這個新聞后我樂了。其實,外面這個世界怎么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你內(nèi)心的那個念想,當(dāng)你給他錢的那一刻你認為他是乞丐那他就真的是乞丐,和他本身是不是乞丐并沒有關(guān)系,希望你能明白我的意思。
4.不要有期望
驚喜、失望是這個事物超出或者低于我們的預(yù)期而有的反應(yīng),如果我們事先對它設(shè)限,那么我們就會陷在一個固有的范圍里而無法看見更為全然的本相,很多事情,讓他簡單的發(fā)生,接受全然的結(jié)果是最簡單的生活方式。
5.年輕人,不要著急
記得2014年的時候去天津,一個前輩告訴我:你應(yīng)該讓自己慢下來,你的節(jié)奏太快了,你走路的速度比別人快、說話的速度也很快,你這樣會失去很多生活中的東西,甚至是生活本身。后來,我漸漸明白這句話,到今天,面對眼前的一切,內(nèi)心的平和早已成為我的常態(tài),記得之前袁岳告誡今天的年輕人:你才20多歲,就想要40歲才有的成績,你怎么可能不痛苦、不糾結(jié)、不迷茫。
最后想說一個詞:love,美國著名的哲學(xué)家Will Durant在他晚年的著作《落葉》中曾經(jīng)這樣寫道:我們出賣了我們文明里最珍貴的東西,也就是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的忠實愛情,而這么做就為了換回孤寂的安全感,膽小鬼則是在金錢中尋找安全。如果年輕人聰明絕頂,就會珍惜愛情,視愛情高于一切,并維持的清白的身體和靈魂,等待愛情的到來。但生命的悲劇在于,他只會在偷走我們的青春之際才賜予我們智慧。這個世間,能超越一切的只有愛,也只能是愛。
印度哲學(xué)大師克里希那穆提曾經(jīng)和一位心理學(xué)家、一位生物學(xué)家、一位物理學(xué)家舉行過一次深入的對話(有興趣可以去嗶哩嗶哩搜索:心的本質(zhì)),在對話中克里希那穆提提到一個問題:有沒有一種東西讓我們不依靠其他事物而擁有安全感?很大程度上我們的安全感都是來源于物質(zhì)、愛情、友情等等這些事物,那么是否存在一種力量不需要依靠外界而讓我們自己有安全感?
當(dāng)時這個問題并沒有被回答,我思索了很久也沒線索,直到一個偶然的機會,因為無聊我看了一遍《頭文字D》,在電影的結(jié)尾藤原拓海回想起夏樹告訴自己的話:人最重要的是找到屬于自己的世界,只有找到屬于自己的世界,人生才有意義。我想,也許這就是答案。
記得梁冬去印度旅行時,看著印度的街頭、看著眼前的這一切,他忽然明白了生命是有使命和邊界的,使命決定你該做什么,邊界告訴你不該做什么;回國后,梁冬從百度離職,一心做了自己喜歡的中醫(yī)和國學(xué)。
在佛教哲學(xué)中:生命常常被比喻成一條奔流不息的河,世間萬物、每個個體都處于永恒的變動中。所以,每個人都要找到自己內(nèi)心的不變,也就是所謂的“定力”,明白自己的使命、知道自己生活的意義,只有具備了這些,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獨立、完整的人,只有成為一個獨立、完整的人,面對世間萬物的變化,你才能做到處事不驚,才有內(nèi)心的平和與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