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很多的股骨頭壞死患者都知道,早期是治療股骨頭壞死的最佳時期,而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或者是護理不當,疾病就會進一步惡化,并且出現塌陷的情況,這時再不及時的治療就會導致患者殘疾甚至癱瘓,下面我們和股骨頭病友圈的專家一起來了解一下股骨頭為什么會塌陷。
生活中,股骨頭是主要承受壓力的部位,步態周期中,站立相時股骨頭有兩個負重高峰,即足跟著地時,約為身體質量的4倍。和足尖離地時,可達身體質量的7倍。步行速度越快髖關節受力越大,當跑步或者跳躍時,股骨頭所受載荷約為身體質量的10倍。股骨頭壞死的病理變化比較復雜,早期的缺血性壞死和后期的休復,但兩者不是截然分開的。但在病情演變過程中易出現股骨頭塌陷、變形,引起疼痛、功能障礙從而影響生活質量,甚至致殘。
正常的骨組織及骨結構使股骨頭有足夠的生理強度以承載髖關節較大的應力,當股骨頭壞死時,由于壞死骨和新生骨的強度不同于正常骨以及股骨頭骨量的減少,骨結構的破壞,引起股骨頭機械強度低,當髖關節承重時,可引起股骨頭骨小梁微骨折,當多出微骨折超出骨修復能力時,導致股骨頭塌陷變形,常發生在壞死骨與正常骨交界處。如果不科學合理的治療,往往修復能力越強,塌陷率越高。
而股骨頭壞死一旦發生塌陷,就已經說明患者的病情已經發展到了三期或者是三期以上。如塌陷部位得不到及時的控制,不斷地發展下去,患者容易造成永久性跛行、殘疾甚至癱瘓。股骨頭病友圈的專家介紹說,從正常情況來說,判斷缺血性股骨頭壞死患者是否出現塌陷可以通過臨床癥狀和醫學影像檢查來確定。缺血性股骨頭壞死患者最不愿意看到就是股骨頭壞死出現塌陷的癥狀,所以,很多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是否發展到塌陷這一步非常關注。
出現塌陷的臨床癥狀多表現為:疼痛加劇,行走時有摩擦音,髖關節功能受限嚴重,跛行由間歇性轉為持續性。缺血性股骨頭壞死出現塌陷后,通過醫學影像檢查可以看到股骨頭塌陷的很明顯表現,股骨頭變寬,形成鳥嘴狀,但臼頭包容尚好,關節間隙變窄,后期關節間隙消失,髖臼指數增大,出現股骨頭圓周中心與髖臼圓周中心不一致現象。
預測塌陷的出現,應及時采取預防措施,例如嚴格避免負重,采用制動、牽引等,必要時采取適當的手術方案等措施,以防止塌陷進一步發展。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從而做出最好的治療判斷。
(1)從時間上分析,多數股骨頭壞死發生后的平均3個月至10個月之間為塌陷發生高峰期。
(2)MRI預測:對那些在X線上顯示不出的壞死灶,可通過磁共振檢查發現壞死灶界限,即T1加權象上的低密度帶,并在其冠狀面上觀測出股骨頭邊緣的狀況,根據其位置及面積預知是否具有塌陷危象。
(3)觀察和測量股骨頭高度的變化,能預知當股骨頭高度逐漸下降者為有塌陷發生的可能。
(4)從壞死的X線類型分析,把股骨頭壞死時正位片上壞死骨塊在股骨頭內所處的位置和面積進行預測很有用處。如果要全面估計,應加拍側位片,以了解壞死灶的面積,壞死面積愈大,塌陷機會愈多。
對于股骨頭壞死除了要進行正確的治療,還要注意患者平時的飲食營養和合理的飲食搭配,對本病也能起到重要的輔助治療作用,生活中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預防股骨頭塌陷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