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我的故鄉 我的父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石板板著
? ? ? 小孩兒的嘴總是很饞、很饞的。饞得是年三十滿院飄香的臘味,尋得廚房,圍著灶臺,踮起腳尖,吞著口水,等待遞到手中的臘排骨,臘豬腳;饞得是夏末秋來尋遍松林,滿山找蘑菇。山里娃不知啥叫山珍海味,可我們知道蘑菇的美味鮮香,大山深處有得是木耳,香菇,野韭菜;有得是天麻,烏藥,石斛,五味子等營養滋補。
? ? ? 煙雨朦朧,彩虹掛天邊,穿起蓑衣,戴上斗笠,挎著竹籃,奔向松林坡、毛蓬里,這里松濤陣陣,霧氣繚繞,帶著泥土的清香,收獲滿滿的、壯壯的、胖胖的蘑菇。媽媽教我們太鮮艷的有毒,有異常臭味的不能吃,好一個采蘑菇的少年郎,嘴饞的山里娃。憶故鄉的人,憶家中的老媽媽,離不開門前那條小河,那里有兒時的歡樂,有鮮美的魚兒,有媽媽制作的油炸小螃蟹。見山望水憶鄉愁,憶得就是這山中的美味,河里的鮮香。
? ? ? 家鄉的土地肥沃,養育了在此辛勤勞作的世代先人。周圍十里八鄉,口口相傳:楠木園啊!楠木園的土啊!是一碗泥巴一碗飯,嫁女要嫁莊稼漢,勤勞耕田白米飯。我朦朧中見識了這片土地上農耕文明的變遷,從牲口拉石滾子碾米到水力驅動木輪的水磨房,再從萬人興修水利的發電站,轟隆隆響徹山谷的碾米機、磨面機,高校精細加工糧食。也依稀記得,外婆家旁邊,一排排、一院院,木質大宅院的不遠處的石碾子,場地很大,是我們孩童嬉戲打鬧的最愛,偌大的碾子坪中心有近10米的石碾子,光溜溜的大木樁,居中伸出長長的木臂桿連著巨大的石滾子,沿著又大又圓光滑的石頭溝漕,蓄勢待發。
? ? ? 天晴之日,艷陽高照,竹席鋪地,稻谷、玉米、小麥等一字排開晾曬,我們在行道中穿行、玩耍,曬場儼然是我們的樂園,很熱鬧!大人們趕著牲口,紅布蒙上牲口的眼睛,拉著碾子,圍著石槽,不停的奔跑,木樁的吱咕聲,石碾在石槽中碾壓稻谷的吱吱聲,牲口輕快的腳步聲,我們的打鬧聲連成一片。牲口歇息時,婦女們沿著石槽不停的忙碌,不遠處他們便用各種竹制工具簸箕什么的,不停的舞動著從石碾中端來的谷物,在他們手中上下翻飛。小孩的搗亂,時而引來她們哈哈大笑,時而聽見他們的咒罵聲。漸至天黑,相互吆喝著各自回家。
? ? ? 不知過了多久,碾子坪沒了往日的場景,后來好像雜草叢生,沒人記得這地方過去究竟是做什么的。后來在我背起書包上學時,偶爾跟隨大人背起糧食去的是河邊的水磨坊,一陣吱咕、吱呀聲,嘩啦、嘩啦的水聲中谷物碾好了,裝好回家。能分擔家務時,哥哥帶我背起谷物等糧食去的地方叫水電站,這里出來的是白白的大米,很細很白的面粉,還有長長的掛面,金黃的玉米面,轟鳴的機器聲中沒了兒時的歡樂,反倒是一陣忙碌后,要背上沉重的糧食,在回家的山路上艱辛的行走。那時很長一段時間,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打米磨面這么辛苦?歡樂的場景去哪兒了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完待續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