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從競爭到價格管制
人類通過什么方式獲取資源呢?通過競爭。資源并不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東西,而是需要與其它人競爭獲得。其實競爭幾乎每天都發生在我們的身上。例如我們在街邊小店買一瓶礦泉水,這就是利用了價格競爭的方式。因為你出價了,就把出不起這個價的人比下去了雖然買不起礦泉水的人還是比較少的,但如果把礦泉水換成是一套房子呢?有錢的人買得到房子,沒錢的人買不到,這就是對資源的競爭。
談到了競爭,就不可避免的要談到競爭的方式,有靠暴力競爭,例如戰爭、打架;有靠智力競爭,例如考試入學;有靠論資排輩競爭,例如輩分不一樣的人受到的待遇也不一樣;有靠按需競爭,例如根據一個人對某個資源的需要程度分配資源。這里只是簡單列舉了幾個競爭方式。然而,這些競爭,其他人都難以得益。比如世界上有一個寶貝,所有人都去競爭這件寶貝。那采用什么競爭方式呢?用暴力,那大家都去鍛煉身體、學習武術,武力第一的人獲得這件寶貝了,他是收益了,可他的肌肉并不能給別人,其他人無法從他多出來的肌肉受到任何益處。有人說,那就比智力,第一名的人腦袋里拷貝了無數的知識,可其他人也一樣無法從這些知識里獲取任何益處。其它競爭方式也是同樣道理。
雖然世界上無論哪一種競爭方式都有“歧視”,都無法做到完全公平,但是,有一種競爭方式與其它方式不同,它可以加速社會財富的增長,那就是價格競爭。價格競爭,就是根據出價高低來競爭。為了獲取更多的資源人們就會去努力賺錢。由于金錢是可以人與人之間流通的,為了獲取金錢,人們就會不斷地創造更多的服務和產品,以獲得金錢。產品越來越多,整個社會的生產力不斷提高,社會財富也就提高了。
正常情況下,一樣產品需要多少價格(即需要多少錢去競爭)是由市場決定的,根據整個社會的財富狀況以及人們對這個產品的需求程度,價格隨之波動。但如果產品的價格受到了管制,會出現什么情況呢?價格過高,有能力購買這些產品的人就會變少,產品需求下降,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好賣了,那商家就需要通過非價格的競爭手段將這些產品賣出去,例如尋求政府的政策扶持。而那些沒有得到政策扶持的,產品就賣不出去了,就導致了過剩。價格過低,那就很多人都擁有購買這個產品所需的金錢,這時候人們對這個產品的需求就會提高,提高到需大于供的程度。但是由于價格過低,利潤空間小,無法激發生產商的生產欲望,這時候就會產生短缺。而短缺發生后,價格無法提高,人們為了過得這個產品,就必須通過非價格的競爭手段去獲取這一件產品,例如論資排輩,例如靠關系等等。所以說,價格管制時,看似成本下降,但管制價格與市場價格中間相差的這一塊成本,將會轉移到其它的競爭方式上。而所有的競爭都是有成本的,那么看似節約的成本,已經轉移到其它的地方了,轉移到其它的競爭方式上了。價格管制,將會導致成本轉移,而且這塊轉移的成本往往會造成社會資源的耗散。
正文:從價格管制看企業成本問題
上面這些都是宏觀角度上的價格管制帶來的問題。那如果我們把價格管制放到企業的人工成本上呢?很多企業為了節約成本,忘了如今不斷上漲的人工成本,依然保留著以往廉價勞動力的思維,意圖通過不斷壓榨人工成本,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那么,降低人工成本真的會使整個企業的經營成本下降嗎?
首先,從招聘方面來看。開出的工資低于市場平均水平就等同進行價格控制的定價過低。那么定價過低,就無法吸引足夠優秀的人才來競聘,就算這里面有個別優秀者,但總體平均水平還是無法與高薪招聘獲得的人才水平相比。這些人招進來后,或者無法勝任工作,或者只能恰好完成工作,無法更為高效、創新地完成工作。這時候,人工上所節約下來的成本就開始轉移到企業的經營成本上。假如符合市場薪酬水平的員工每周可以完成10項工作,而薪酬受價格管制而招進來的員工整體技術水平低于社會平均技術水平,每周只能完成8項工作,企業的經營效率大大降低,從另外一方面來說,企業的經營成本大大增加。
接下來,我們看看原本企業內員工的薪酬受到價格管制后,會有什么影響。薪酬低于市場平均水平,人工成本得到下降。但是,員工整體工作積極性將會降低,工作完成效率、完成質量下降,經營成本這時候就上升了。如果說,這個企業要求人力資源部門對員工進行思想教育,意圖提升員工的積極性。姑且不論思想教育是否有用,人力資源部門開展思想教育工作一樣需要時間、金錢成本,而這些時間原本可以去搞好企業的培訓的,這些金錢原本可以進行技術改造提升生產效率的。這時候,企業的經營成本在不知不覺中又增加了。有人會說,可以讓人力資源部門加班啊,時間成本就不會浪費了。難道,加班不用付加班費嗎?就算不付加班費,你讓員工調休,不一樣是時間成本嗎?如果你夠狠,義務加班,什么也不給,那么員工積極性下降,這些時間成本、金錢成本不一樣又要轉移到企業的經營成本上了嗎?
其實,很多人只會注意看得見的,而忽視了那些看不見的。看得見的人工成本生下來了,看似皆大歡喜,然而看不見的經營成本卻漲得更兇。所以,想要降低成本沒有全面的大局觀是不行的。不能只站在某一個角度上看問題,而是應該開啟上帝視角,從全局的角度上理清楚各個問題直接的相互聯系,才不會拆了東墻補西墻,最后兩面墻都倒了。
至于企業如何合理降低成本,我認為應該從管理上入手,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第一,用合理的薪酬聘請真正有技術的人才進行管理,帶動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二,從全局的角度出發,削減那些無意義,低效率的成本支出。這里的成本支出包括了金錢成本和時間成本。金錢成本很好理解,時間成本卻是很多人容易忽視的。降低時間成本要怎么做呢?企業時間成本花費最大的地方應該就是在溝通上了。減少分級,砍掉無意義的流程,提高會議效率,一定能大大降低時間成本的。
這是對這些天閱讀薛兆豐老師的《北大經濟學課》關于競爭、價格的文章得到的一些感悟,謹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