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逸飛
我自認不是一個功利的人,對于職位沒有要求,對于官位沒有期待。
不愛當官,也不愛出風頭,只想悶在角落練就個一技之長和所謂的看家本領。
但好像,老天不愿意看我這樣,老天總是給我創造各種機會讓我在渾然不知的機緣巧合中向上。
我自認為自己沒什么真本事,專業能力不足,管理能力薄弱,人際交往能力差。
經常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得其樂,不擅長與人拉近關系。
自卑因素的作用下,與任何人溝通時似乎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個樣貌不出眾,能力平凡到骨子里的人。
可就是這樣的一個我,卻總是有狗屎運的。
第一份工作,入職第二年被提為主管,晉升速度少有的快。
到現在的單位后,入職第二年被指認為科室負責人,雖無正式文件任命,但已不得不在團隊中起到了領導職能。
第三年,因為資歷尚淺,被正式任命為科室負責人。
第四年,被任命為副科長、副主任。
第五年,被繼續任命為副科長。
第六年,休產假在家時被告知轉正為科長。
如今,在現在的單位工作滿六年了,進入了第七個年頭。
因為原工作崗位遇到工作瓶頸期,所以我毅然決然地申請調整崗位。
從國內銷售轉到國際銷售,申請做國際業務工作,希望在英語上和國貿上有更大的進步。
轉國際近兩個月了,忽然被國際的領導叫到辦公室談話,領導希望我能參加綜合管理部門經理的競聘。
我從未想過可以在單位混上部門經理的職位,我一直覺得自己干到科長的崗位已經到頭了。
在公司,我不刻意討好,從不戰站隊,沒有背景,沒有圈子,不刻意經營,也不擅長經營。
每天只是老實本分的完成我的工作,盡力在現有工作崗位推陳出新。
不求職位有多高,只求工作有價值感,工作開心。
可就是這樣的我,似乎在工作的每一年都被逼著向上,都被逼著去參與職位的晉升。
我在想,也許我這種不站隊,不世故的人恰好在公司是稀缺的,才會被領導看到和發現。
也是機緣巧合之下成就我的不斷晉升。如果這次不是自己申請來到國際,卻也得不到參與競聘部門經理的機會了。
冥冥之中,似乎有種力量一直推動我的前行。
12月9日公司通知競聘人員12月19日要正式競聘,一周的時間內要準備好PPT文案和演講稿。我緊張瘋了,壓力很大,主要原因剛到新部門對于工作不熟悉。
我就在這種狀態下,硬著頭皮用三天時間做好了競聘PPT,然后花了一天時間咨詢一幫好友們的建議進行修改,又利用周五一天的時間寫完了競聘演講的稿子,最后利用周末時間加班把競聘稿子背熟。
結果,12月19日到了,公司通知競聘推遲到12月27日了。
一整周我都沒有再看過PPT一眼,怕看到后緊張,影響工作情緒。
今天,12月27日了,下午終于參加競聘了。
在競聘開始之前我心跳加速,緊張得要命,但進入會議室看到了公司的高層領導后,反而不緊張了,坦然從容地翻著PPT背完了我的演講稿。
只是公司高層問了6個問題,高度太高,實在不是我能力和知識范疇內能夠駕馭和回答的。我兜兜轉轉地回答卻也回答不到核心點上,但我確實是盡力了。
競聘終于結束了,瞬間感覺輕松了。
競聘分數也出乎我的意料,竟然是同崗位競聘者中的最高分。
但每個單位都有每個單位的套路,我早知道內定的人并不是我。
雖然不能當部門經理,但單純就競聘的分數而言,已經算是對我最大的肯定了。
所以,即便不上,我也開心!
雖然我只是個打醬油的角色,即便是打醬油我也要努力去打,盡力而為。
正如我演講最后的總結發言:
舒適比改變更可怕,舒適意味著沒有成長,而長期的舒適則意味著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成長,就像網絡上之前非常流行的一句話:不要混日子,小心日子把你給混了。
改變我們可以引申為改善和創新,按部就班舒適,改善創新帶來的則是不舒適,如果一味地追求舒適,那么也就意味著放棄了改善創新和成長。
參與競聘,我忐忑,我緊張,但我分外感謝公司機制創新下帶來的競聘機制。
無論競聘結果如何,我都感恩在競聘的過程中所感受到的這種極不舒適感,因為我清楚地知道這種極不舒適感給我帶來的恰恰是巨大的成長!
所以,生命不息,折騰不止。
感恩不舒適,因為只有不舒適才能換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