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所示,我想表達的并不是那本有名的書,而是我的一種向往。確切地說,是知道并不可能實現的藏在心里的向往。
20歲的我,看著書中16歲的霍爾頓,時而嫌棄他的幼稚,時而羨慕他的無所畏懼,剩下的大部分時候,是在心疼他的迷茫、焦慮、憤世嫉俗,一如心疼我自己。
瘋狂叛逆的霍爾頓在最后也沒有來個意想中的轉折,直到被送進精神療養院,被問一些他壓根不關心的問題。或許,他再也無法原諒這個世界了。但他曾有個一心一意想要去實現的夢想,在一大片麥田里守望著盡情嬉鬧的孩子們,一旦有哪個孩子朝懸崖邊沖去,他會去把他拉回來。這個夢想會不會是作者給出的最后一個交待?也就是說,霍爾頓最終會和這個世界達成某種妥協,和他認為的這該死的生活握手言和乃至同舟共濟。
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所以作者就此結尾沒了下文。在作者所寫的那個年代,美國經濟飛速上漲,人民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精神方面卻潰不成軍。作者通過霍爾頓展現了這一困擾著美國青年的世紀性問題,卻沒有給出一個解決方法,他或許不曾想到,不久以后這個問題便不僅是出現在美國的問題,而是迅速席卷了整個世界,而世界也同他一樣束手無策。
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年華,嫌棄著世界的骯臟蔑視著世界的浮華,覺得全世界都是虛偽的,可憎的,從而焦慮、迷茫,充滿了不安與躁動,幻想改變世界卻始終無力改變自己,想要做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守護世界上尚存的美好與寧靜,卻首先連守護自己的內心都無法做到。
霍爾頓與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同一類人,但他永遠停留在書中的16歲,而我會長大,就像大多人最終都會走向成熟。這意味著很多,例如學會妥協或許是以退為進的方法,學會在取舍之間進退自如,學會深諳世故而不世故,學會在這個不那么完美的世界站穩腳跟。
夢想是可以舍棄的,但生活必須要繼續,更何況霍爾頓那樣不切實際的夢想,他竟然想要讓整個世界都純凈無暇,多么好笑。在我看來,他就是一個還沒有長大的熊孩子,卻因為太純凈太善良而被這世界扼殺。如果可以,我真想一下子把他拉到一個男人成熟的30歲,看他西裝革履的從家里出去上班,臨行前給妻子和孩子一個深情的吻。
書中有一句名言,來自于典型的資本主義利己者對霍爾頓的勸告:“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志是他愿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志是他愿意為了某種事業卑賤地活著。”我不得不承認他是對的,卻不能在“成熟”與“不成熟”之間分出個孰輕孰重。這個世界總需要那么一些成熟的人,他們是這個的世界的統治者,維護人類代代繁衍不息,也總需要那么一些不成熟的人,敲響美好與純凈褪去的警鐘。
而這些人,或許是曾經、現在以及未來的每一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