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云教授在“2015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培訓會”上發言時提到語文教學要注重“一課一得”。一課一得包括三個層面:一課一得,課課有得,螺旋發展。一課指的是一篇課文;課課指的是每節語文課;發展包括學生理解與運用語言文字能力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式的發展。我用我的實踐踐行著陳先云教授所說的“一課一得”。
第一課重在排比句的理解。第二課重在學習找中心句。第三課復習中心句,學習提示語在前的說話句。每課進步一點點,每課只完成一個小目標,不貪多,不貪大,但是在每節課中都看到孩子的進步,哪怕是一點點。
第一課《我們的民族小學》,我問孩子們你們喜歡第一段話中的哪句話。韓心怡就說到了,”同學們向在校園里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在找了三個同學讀這句話之后, 繼續讓孩子找喜歡的句子,孩子們又陸續說到了”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很快孩子就發現這三個句子有共同點,每一句都有三個共同的字。在我和孩子一起發現這個共同點的時候,我發現史云帆的手一直舉著,我就停頓了一下,問他有什么問題嗎?本來我還想著他是要上廁所或者有其他私人的事情。沒想到他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它們都是排比句。”真好,這比我說出排比句這個名稱不知好多少倍。還好,我沒有忽視那只高高舉起的小手。我很歡喜地讓孩子把這三句話再連起來讀一讀,在讀的時候我發現孩子讀“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還有漢族的”時,總有同學讀成有阿昌族的和德昂族的,我就問學生為什么不這么寫,賈子顥就提到了太多的”的”太羅嗦。我就順勢問大家,那幾個才算剛好呢?我跟孩子們說,琚老師很喜歡吃番茄雞蛋這道菜,第一天我吃,很開心,第二天吃,味道不錯,第三天吃,味道一般了。你說第四天我還愿意吃嗎?中國有句古話,事不過三。我國偉大的哲學家老子曾經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以三個剛剛好。我相信今天孩子對排比句一定有了自己的認識,雖然還不太會用。為了讓孩子覺得排比很簡單,我還給大家舉了個好玩的例子。“當我睡覺時,當我吃飯時,當我讀書時,我總是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我親愛的琚老師。”孩子們哈哈大笑。 希望在笑聲中,孩子們獲得了這個知識。
第二課《金色的草地》。預設時想著復習一下第一課學習的排比句句,只要孩子能夠找到第一自然段的三個排比句即可。可是在上課時還是沒有忍住給孩子加大了難度。讓孩子找一找單元導語中的排比句,果然孩子還是不明白的。沒關系,慢慢滲透。
講第二課時,我問孩子“哪兩個自然段的字數比較少。”
“一、四自然段。”
“那我們就先易后難。”
讀是理解的基礎,在齊讀,單個讀之后,我就拋出了一個難題,“這兩段話,你只能留下一句話,你會選擇哪一句。”
雖然下課就開始記錄,但是記性不太好,已經忘記是哪個孩子說的:“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
“為什么選擇這一句呢?”賈子顥就說因為這一句有蒲公英。接著就有同學選擇“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我就及時說,賈子顥把我們都帶偏了。一起來讀課題。讀過課題之后,我告訴孩子們,允許你選兩句話,你選哪一句?韓心怡的閱讀感覺還是很不錯的。她馬上就找到了“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我又問:“為什么是這兩句?”孩子就說到題目是草地,課文又一直在寫蒲公英。多聰明的孩子。由此我點出這就是這篇課文的中心句。? ? ? ? ? ? ? ? ? ? ? ? ? ? ? ? 講完第二第三自然段后,我又回到了中心句上,問孩子們:“你認為什么是中心句。”這個問題其實挺難的,我覺得孩子應該是說不出什么的。但是我還是低估了孩子。司麗雯回答:“中心句就是文章的所有內容都圍繞這句話寫。”其實在那一刻我都沒有想到圍繞這個詞。太過欣喜。我讓孩子一起說:“圍繞圍繞圍繞司麗雯。”這樣孩子的印象會更深刻,你直接告訴孩子中心句的作用要好。
這節課的重點是希望孩子們能夠記住中心句。理解其他內容要圍繞中心句來寫。這其實就是在滲透作文教學中的主旨和選材。最后給孩子總結,這篇課文之所以寫哥倆在草地上玩耍,草地會變顏色,就是因為要說明草地很可愛,蒲公英很有趣。
第三課重點是復習中心句,認識說話句。? ? ? 首先請同學們合上書,檢查預習。第一個問題,天都峰在哪座山。很簡單,百分之九十九的同學都知道。第二個問題,文中有兩個主要人物都是誰?也不難。一小步一小步地孩子就進入了回憶課文里。第三個問題才是我要問的重要問題。作者寫爬天都峰,寫老爺爺和我的目的是什么?孩子開始思考。賈子琪的手舉起來了。“讓我們知道可以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掌聲瞬間響起。我來總結,這就是中心句。由此可見,孩子的中心句掌握的已經不錯了。通過檢查預習,這篇課文的主旨已經明了。
開始這節課的重點,認識說話句。說話句是本學期的一個重點,并且也是個難點。而園地二中已經開始出現提示語在前,提示語在后和提示語在中間這三種樣態的說話句。
為了降低學習難度,我這節課的重點就放在了說話句上。第一步:找老爺爺說的話,并且用波浪線劃出來。第二步:找我說的話,用橫線畫出來。點出,這些就是說話的內容。第三步:我告訴孩子們我知道作者在說“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這句話時是什么樣子的。我做點頭仰臉的動作。學生經過提示找到了我點點頭,仰起臉。告訴孩子這就是提示語。再次強調說話句包括提示語和內容兩部分。讓學生學老爺爺的樣子說“謝謝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找到提示語“老爺爺拉拉我的小辮子,笑呵呵地說”。抄這兩句話,注意標點符號。講標點怎么用。舉了兩個例子,讓員怡茹領著寫了一句,自己寫一句,一一過關。特別標點符號不會用。慢慢來,明天繼續練。說話句如果寫好,作文將會很出彩。
每天在講新課時,我都會領著孩子復習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以前講課總是覺得看不到孩子的進步,注重一課一得之后,心里很清楚孩子對某個知識的掌握程度。自己上課的思路也清晰多了。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