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全腦教育在學科教育中最基本的規律,這一規律要求學科教育與全腦功能開發一體化。
全腦開發(包括創新思維訓練)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主要是學科課程教育中、在學科能力訓練中進行。學科教育要把全腦功能開發、全人教育作為自己必須的任務,在學科教育、學科教學中學習學科知識,提高學科能力,進行全腦教育、全腦功能開發,簡言之就是教書育人,教單科育全人
在學科教學中進行思維訓練,開發全腦功能,提高學習能力,加速獲取知識,提高全面素質,完善人格。學科學習和思維訓練與全人教育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和諧統一,一箭雙雕,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這就是全腦教育的統一律。
全腦教育教學是全新的,與過去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教學有本質的區別,所以在學科教學中實施全腦教育是有機體內外環境不斷取得平衡的過程。
人不但要生理水平上適應環境,而且在心理水平和認識水平上也要適應環境。這種適應就是建構和不斷重建與客體相適應的認知結構(或認知圖式)。
人的認知圖式在不斷變化,每遇到新事物、新信息,便試用原有的結構去同化,如獲成功,即達到認知的暫時平衡;反之便作出順應,力求調整(重構)原有結構(圖式),或創立結構(圖式)去同化新事物,以達到認識上新的平衡。平衡是暫時的、動態的、不斷發展的,一個低水平的平衡,通過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過渡到較高水平的平衡。這樣不斷發展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過程,就是適應的過程。全腦教育也要遵循這一規律。
人的成長在生理上分為胎兒、幼兒、兒童、少年、青年、壯年、老年各個階段,人腦與思維的發展在各個年齡段也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在安排全腦教育、全腦功能開發與全人教育的程序時,必須按照各人年齡階段的特點編排。超越了“階段”,欲速則不達(特殊情況除外),過猶不及;降低了要求,則浪費了人生,這就是全腦教育、全人教育的適度律。
學習者的認知過程中左右腦的功能都要充分運用。在實際教育中,不是只依存抽象符號而是要通過動態圖像想象、講述故事、使用具體事物等恰當的教育法,使左右腦達到均衡的發展。而教育和文化帶有偏向左腦的傾向,教育家們主張直線性-倫理性的思考和循環性-隱喻性思考要相統一,實際上就是要右腦參與思考、學習。
作為教師和家長要意識到調整學生腦功能的不均衡,追求兩腦型全腦教育。教師和學者要進一步開發學生大腦均衡發展的教育過程和教育方法,抓住左腦型人、右腦型人、兩腦型人的特征,制定切合實際的教育法。
培養學生,是要培養出聰明的學生。培養聰明的學生,全腦教育尤為重要,對學生不能老是實施“死搬硬套”的教學方式。傳授全腦教育,引導學生在各學科如何以具體全腦方式進行學習,首先更應告訴學生全腦教育的范疇概念、理論體系、意義價值及如何開展,增強學生全腦學習的目的性、自主性,也清楚如何才能靈活運用全腦學習法。墨守成規、固步自封的教育方式,是永遠培養不出優秀的人才群體的。
人的能力發展關鍵期的理論為全腦教育的適時律提供了理論依據。
人腦發展和思維發展過程中,各個階段是不均衡的,有時快,有時慢,在某一時期,人腦對外界刺激的變化特別敏感,容易接受特定影響而獲得某種能力,這就是人腦與思維發展的關鍵期,也稱“敏感期”或“最佳期”。
能力發展關鍵期現象是與某種能力相應的腦結構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腦各部分神經組織的發展有固定規律的,在一定時期使之與外界接觸,一旦接受刺激,就會發展,如果這一時期不給以相應刺激,它就會受到抑制,得不到發展,這就是用進廢退規律。
研究發現,腦重量的增長與思維發展有密切關系,腦重量增長的高峰期,也就是思維發展的加速期;腦電波的發展與思維發展也有密切關系,在6歲(幼兒階段)和13—14歲(初中階段)是腦電波加速發展的時期,也是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力加速發展的關鍵期,全腦教育必須抓住這一關鍵期,適時進行,遵守適時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