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看到一些文章,說愿意為你花時間的人才是愛你的人,在乎你的人從來不說忙,想見你的人24小時都有空,你餓了,給你買吃的,你想看電影,拿著電影票在你家樓下等,你說睡不著,陪你聊到天亮……這樣的人才是愛你的,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作者還會在文章中舉出張三李四王五的故事,好像在說:你看那誰誰誰就是這樣的,別人能做到,你男友為什么不能?好分手了。
這樣的文章還很受歡迎,好多人留言說,要是有這樣的另一半該多好。
是電視劇小說看多了嗎?我問了一圈,我的好朋友中沒有這樣幸運的女人,也沒有如此貼心的男人,好不容易朋友說讀書那會有人談戀愛是這樣,最后還是以分手告終。
隨叫隨到,這不是滴滴司機嗎?不然就是外賣小哥或者上門取快遞的,敢情現(xiàn)在的女生找男友的要求都成這樣了?
我雖然很忙,但是對你,我永遠都有時間,哪怕我回去加班到深夜,現(xiàn)在也要抽出時間來找你。
這話聽起來讓人感動。
永遠都有時間的人有,很少。中國14億人口,大多數(shù)人,可能還是要早早起床,公交、地鐵或自駕,然后去單位,開會、報表、文案、核算、生產(chǎn)線……工作完成了,準時下班,工作沒完成,繼續(xù)加班。接到女朋友信息,趕緊去買份宵夜或者買張電影票或者聊天到很晚,工作丟一邊,這叫什么?這不叫感動而叫不分輕重。
我就想不明白了,姑娘你是在多么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呀,你怕是不知道“忙”字兒怎么寫的吧。你餓了不能自己做點吃的嗎?好吧,你十指不沾陽春水,打電話會吧,上網(wǎng)會吧,叫外賣不就好了?你想看電影自己買張票,男友有空一起看,男友沒空自己看,不可以嗎?你睡不著,給男友打電話,總不能聊半天還不知道他加班吧,知道加班還要讓他一直陪聊嗎,你就真的不在意他的身體嗎?
什么時候,我們女人變得這么不懂事,這么作了?
可能你會說:我樂意,你管得著嗎?
也許你會說,男友就是無條件愛你,我是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
盡力讀懂你的心思,并時時刻刻無條件滿足你任何需求,甚至包括那些極為自私或苛刻的要求。這與其說是無條件的愛,不如說是一種病態(tài)依賴共生的愛:一方因為另一方的付出而感到滿足,而付出方也因為自己能夠取悅他人而感到快樂。但是,現(xiàn)實的關系中,病態(tài)依賴共生的愛常常容易因為一方的需求越來越難以滿足,而另一方的付出得不到肯定而結束。那么多作死的愛情,大概就是因為如此。
心理學家指出,無條件的愛雖然存在,但它不是一段關系的全部,而是在關系中偶爾閃現(xiàn)的幸運。
海靈格稱,最好的關系是彼此慷慨地付出和坦然地接受,通過種種交換,雙方的接受和付出達成了一種平衡,且彼此都感到自己在這個關系中富有價值。
也就是說一個健康和諧的關系,肯定包含了彼此的付出與接受,你給予我物質(zhì)和精神的愛,我回報你物質(zhì)和精神的愛,如此循環(huán),不斷互動。
很顯然,不上班的女人要加班的男人陪伴,睡不著的女人讓疲憊不堪的男人陪聊,不滿足就生氣,就判定對方不愛自己,就要分手,這是對平衡關系的一種破壞。
這種破壞背后,不是女人被寵的優(yōu)越感,而是女人的自私心。
如果說沒空陪你的男友該甩,那沒空陪你的丈夫是不是該離婚呢?
接到秀進的電話,他在外地出差,拜托我去看看他親愛的老婆佳琪,他說:“我現(xiàn)在跟她說話都有些為難了。”我很詫異,這個一向溫柔耐心,大家眼中的好老公好爸爸,居然能把妻子給惹毛了?
秀進和佳琪有一個上幼兒園的兒子,佳琪肚子里還有一個7個月的小寶。秀進不會燒飯,大著肚子的佳琪從來沒有抱怨過,頭天晚上,電飯鍋里預約煮好稀飯,中午在單位食堂對付一下,晚上頂著嗆鼻的油煙,忍著惡心嘔吐燒好晚飯等著老公兒子回來。秀進則主動承擔了其他家務,每天早上,像打仗一樣得弄兒子起床吃飯上學,晚上,接兒子放學,給兒子講睡前故事,洗衣服收拾屋子,從不叫累。要命的是,很長一段時間,秀進都要加班出差。這時候,佳琪負責家里的一切。半年下來,兩個人都很疲憊。
這天,因為兒子的教育問題,佳琪心里很是煩躁,臉色也不好看,便在沙發(fā)上等秀進。秀進回來得晚,收拾了房間,隨口問了句:“你咋還不睡”便進了臥室。佳琪摔門而出,住進了酒店,冷戰(zhàn)之后,便有了說話也為難的情況。
佳琪說,她其實沒有那么柔弱,洗衣收拾房間這些事情她都可以分擔,她只想要秀進關注一下他的情緒,就這么簡單,可是秀進對她的情緒沒有任何的回應,讓她難過得想要離家出走。
所以,準確得說,女人要的,不是陪伴,而是回應。
弗洛伊德的著作《性學三論》中講到一個故事:一個三歲男孩在一間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說話!我害怕,這里太黑了。”阿姨回應說:“那樣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男孩回答:“沒關系,有人說話就帶來了光。”
沒有回應,就是絕地。
《紐約客》上曾經(jīng)刊登一幅漫畫:吃晚飯的時候,在餐桌旁邊,妻子對丈夫說:“遞你鹽,遞你鹽……我是你的什么,奴隸嗎?”
兩顆心就是不一樣的兩顆心,心心相印的靈魂伴侶是不存在的。美國作家安娜·昆德蘭說過:“如果在一段婚姻關系中,兩個人真的心心相印,那么一定是妻子放棄了自己原有的那顆心,塑造出來一顆與丈夫一模一樣的心。”
剛結婚的時候,我對另一半總是充滿了期待:覺得他應該是無所不能的,電腦壞了他知道怎么修,網(wǎng)絡壞了他知道怎么裝;工作中遇到問題了,他可以為我出謀劃策;我想做點什么的時候,他可以放下一切陪著我,比如爬山比如旅行比如看電影;在床上,他是好的性伴侶;有了孩子以后,他要與我保持統(tǒng)一戰(zhàn)線,跟我一起養(yǎng)育孩子;我寫的文章不管好的壞的,他都能讀懂并給出意見……總之,我希望他無所不能,是我最好的伙伴。
在走過了將近十年的婚姻之后才懂得,他并不是無所不能,電腦壞了網(wǎng)絡壞了他也束手無策,生病了他只會說帶你去醫(yī)院,因為他說醫(yī)生更專業(yè);工作中遇到問題了,他也沒法給出多么合理的建議,因為我們所處環(huán)境并不同;我想旅行想看電影的時候他可能要加班……太多時候,他都沒法像我渴望的那樣對待我。
可是我知道回到家,沙發(fā)上有一個人在;要做什么的時候,可以很快撥通那個爛熟的電話號碼;寫文章的時候,他不抱怨“你每天寫那些亂七八糟的做什么”;沒有時間的時候,他能做頓飯,照顧孩子,分擔家務;知道有這么一個人,一直陪在身邊,那就夠了。
昨晚10點,卓爾對志勇說:“你明天要上班,趕緊睡吧,平時9點都睡了。”志勇回卓爾一個“愛你,晚安”便下了線,卓爾盯著手機里志勇的照片,狠狠得親了幾口,恨不得把他從屏幕里挖出來。志勇總說:“跟你在一起,很暖。”大概卓爾的可愛之處,就是她的體貼和寬容吧。
卓爾和志勇工作都很忙,不能天天見面,有時候一個禮拜,有時候一個月才見一次。卓爾車胎爆掉的時候志勇不能到現(xiàn)場,卓爾跟客車相撞以后志勇不在,卓爾想要看電影的時候志勇在培訓,卓爾想見志勇的時候志勇在開會,早上8點半發(fā)消息給志勇到12點還沒回……很多個卓爾需要志勇的時候,他都不在。按照開頭那些觀點,志勇根本就不愛卓爾呀。
但是卓爾說,這有什么關系呢?車胎爆掉自己去找老板來修,發(fā)生交通事故叫保險公司來就好,志勇沒有辦法陪的時候一個人去看電影,想見志勇的時候就在他單位樓下等著,看一眼就走,志勇不回消息肯定在忙,自己該干嘛干嘛去。
志勇會打電話告訴卓爾附近不到百米就有汽車修理店,會在得知卓爾撞車以后問她是否安好,會在培訓結束以后說帶卓爾去看電影,會在飯后開車半小時去陪卓爾散步,會在忙了一個上午以后告訴卓爾上午一直在忙沒時間看手機,會在卓爾聚會那天從睡夢中醒來打電話給她然后送她回家,會默默得在卓爾拮據(jù)的時候向她支付寶轉(zhuǎn)賬……
這不是愛,難道是百無聊賴嗎?
催眠師慕棉說:真正的“親密”,是看見彼此。武志紅說,看見就是愛。
愛,就是坦誠面對彼此,并給予回應。
所以你如果想要什么,不必做作,可以直接說:“我想要……你買給我吧”。如果你不開心了,就跟他說:“我不開心,我需要你的擁抱”。
這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