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戰爭年代,北平城中人們的掙扎,迷失,彷徨,代表了當時所有活在敵人恐怖籠罩之下的國人的百態。
老舍先生用文字為我們展現了半個多世紀之前,生活在被日軍控制的北平中,尤其是以小羊圈的人為代表的“亡國奴”的心理和行為上的變化,讓我們在半個世紀后仍然能夠深深地體會到當時的一種艱難的生存環境和種種怪誕的現象。
老舍先生曾說,《四世同堂》是他寫過的最長的小說,也是在他看來,最為出色的作品。這部作品,除了老舍先生深厚的文學功力和嫻熟的表達技巧,讓我們感動的更是老舍先生所塑造出的幾個人物形象,鮮活,真實,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能跟隨著情節,緊張,憤怒,激動,讀到小說將結束之時,日軍投降,小羊圈的人經歷了生離死別,突然聽聞這個消息之后的反應讓我再不能控制自己的眼淚,我在火車車廂上鋪失聲而泣。
二
小說的主線人物,祁家同堂四代中第三代的老大祁瑞宣。老大代表了當時國內有知識有思想的一批人,他受過高等教育,如果在失去北平之前他還不太明白什么是國,那在失去北平之后,他明白了,明白了國家對于他自己,對于中國人意味著什么。
如果祁瑞宣沒有上下三代的老人孩子,那他必定可以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抗戰的最前線,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來為國家爭取一絲勝利的希望。可是他不能,因為他有爺爺,有父親,有老婆,有孩子,他一方面為自己在這個時節不能為祖國效力而郁郁寡歡,一方面又痛苦于自己必須為整個家的柴米油鹽去賺錢。
他為自己的弟弟瑞全驕傲,弟弟是他在家里最喜歡的人,因為弟弟愛國,能夠在第一時間離開家去戰斗,他也羨慕弟弟,不像他,被家庭所拖累。當錢詩人遭到迫害之后,老大把照顧錢詩人當做了最大的事,因為錢詩人,是英雄,是相當于跟日本人交過手,且活著回來的人,而未曾屈服,照顧抗日英雄讓祁瑞宣感覺自己終于結束了無所事事的日子,可以為國家做點什么了——那就是照顧抗日英雄。同樣的,后來瑞宣在瑞全的鼓勵下重新進入學校,為抗日宣傳,他在真正的從死氣沉沉中活了過來,他才知道自己也可以在養家的同時做更有意義的事。
瑞宣是小羊圈中最痛苦的人,父親被日本人逼死,女兒因為日本人被餓死,這些讓他傷心的同時也讓他更加痛苦,因為自己的至親死于日本人,死于從北平人手中奪走北平的日本人之手,偏偏自己確是個文人,文人意味著什么呢?錢詩人從不打人不罵人,在他遭到迫害之后,他痛恨自己是個拿不起刀槍,掄不起拳頭的文人,于是他無比渴望自己擁有力量,像金三爺一樣,可以用拳頭打得大赤包,冠曉荷和李空山之流跪地求饒。
在小羊圈的人看來,瑞宣是個頂老實的人。瑞宣的老實主要體現在,他對好人不會過分熱情,對壞人也不會過分厭惡,他只是在心里有一個評判,他不喜歡瑞豐的無聊,不喜歡冠家的做派,但是他大多數時候只是沉默,在沉默中,他關注著北平之外的戰事,他很高興還有萬千像瑞全,像錢家老二一樣的大好男兒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并不是人人都如冠曉荷跟大赤包一般。但是如瑞宣一樣為家庭所累的人不在少數,瑞宣也深知自己的沉默不作為幾乎與冠家一樣,不能為國家貢獻力量的人都在拖累著國家和人民。
三
錢默吟代表了另一類人,他被日本人從和平的繭中剝離出來,他在監獄中受盡酷刑,看到了日本人所謂“解救中國”的謊言背后的真實面目,當真相被血淋淋地揭開后,錢默吟不是以前的錢詩人了,而是勇敢的戰士。他游走于北平各個角落,接觸江湖幫派,暗殺日本人,制造暴亂并不惜犧牲以前的街坊鄰居。痛苦才能讓國人清醒過來,流血才能讓國人奮起反抗,戰爭,需要流血,需要仇恨,他不惜將自己化身復仇的傀儡,也要說服那些心中血性尚存的人,說服他們戰斗。
錢默吟曾經喜愛自己的小舅子,陳野求,而不怎么喜歡自己的親家,金三爺。因為野求跟他一樣是個文人,有才華;金三爺是個二手房中介,是莽夫。在錢翁被迫害后,金三爺打了大赤包給錢默吟出氣,這讓錢默吟改變了自己的看法,中國是需要像金三爺這樣能打的人,而不是他這樣“橫草不動豎草不拿”的文人。而后陳野求從為了家里的八個孩子去為日本人做事,到為了自己的大煙癮給日本人賣命,錢默吟更是不再喜歡自己的小舅子。金三爺發覺日本人的到來讓自己的生意變好了,身份抬高了誤認為日本人講義氣,也讓錢默吟對其失望。
錢默吟喜歡的人,瑞宣,瑞全,冠高弟,尤桐芳。瑞全是真正去戰斗的人,以至于錢默吟再次見到瑞全的時候喜悅之情無以言表;瑞宣有思想,有愛國之心,在瑞宣從監獄出來之后,錢默吟表示瑞宣在入獄之后才有資格與他一談,因為瑞宣已經看到了日本人的隱藏起來的真正的罪惡;尤桐芳與冠高弟身在冠家卻不與冠曉荷大赤包為伍,心中尚有廉恥,是以錢默吟屢次教育二人從殺掉冠曉荷,大赤包,藍東陽,李亦陀這樣的漢奸。
錢詩人在被迫害之前跟瑞全說起自己的小兒子離開了家去打仗后,說出的那番慷慨激昂的話令人動容:
“什么時候日本人問到我頭上來,‘那個殺我們的是你的兒子?’我就胸口湊近他們的刺槍說:一點也不錯!我還要告訴他們:我們還有多少多少像我的兒子的人呢,你們大隊人馬來,我們會一個個地零削你們!你們在我們這里坐的車,住的房,喝的水,吃的飯,都會教你們中毒!中毒!”
這是一個有風骨的詩人,敢于拼命的詩人,抗戰的勝利也正是因為還有著很多像錢詩人這樣的人,才終于喚起國人反抗的血液,使人們不甘心被欺負,被壓迫,被剝削,被屠戮。
四
見證了小羊圈發展的祁老人,是小羊圈當之無愧的老人家。他所代表的是一大批的文化層次不高,對于國家沒有什么概念的人。
祁老人是創造出四世同堂氣象的老祖宗,經歷了大大小小的磨難,白手起家,安身立命,即便日本人打入北平,他只要看到家中尚存有足夠三個月的糧食也會安心。家庭比國家重要,他像一棵大樹,開枝散葉,只要家庭和睦圓滿,他并不在意控制北平的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和平,這是以祁老人為代表的老一輩人家的生存法則。
從日軍打入北平起,祁老人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家庭被日本人拆得支離破碎,日本人給他的生活帶來了變化,這時讓祁老人得出結論:日本人帶來了災難。瑞全的出走,瑞豐離婚,兒子祁天佑的死,孫子瑞豐的死,重孫女妞妞的死,還有家里糧食的短缺。對于給自己的家庭帶來災難的日本人,祁老人是敢于拼命的,并非為國,而是為家。
祁老人,李四爺,孫七,小崔,馬老太太,算一類人。他們對于國家沒有概念,對國家的感情甚至不如對北平的感情。日本人沒有給他們帶來幸福,只有無盡的災難。他們在亂世之中只求一個安穩,但是安穩并沒有如愿。小崔被無辜砍頭,媳婦改嫁;孫七因為吃
“共和面”肚子疼被日本人“消毒”(活埋);李四爺一輩子的好名聲被自己的“里長”名頭毀了,最后被日本人打死;馬老太太存的錢變成廢紙,孫子程長順為了還債取了寡婦(小崔太太)。
如果日本沒有帶來災難,甚至帶來了更好的生活,我覺得他們不會恨日本人。但是歷史沒有如果,大部分的人對日本人的恨并非來源于日本人侵占國家領土,而是日本人使得人民民不聊生,八年來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
五
小說中有英雄,自然就有反派,反派中又以冠家太太大赤包為首。大赤包是個典型的漢奸,錢默吟遭到迫害,完全是因為大赤包以親近日本人為目的提議舉報錢默吟。大赤包不需要親情和愛情,只有地位,權利和金錢才能讓她著迷,女兒和丈夫都可以成為換取利益的物品,更何況是其他人。
瑞豐當了教育局的科長,于是大赤包更加親近,瑞豐被辭掉之后,大赤包立馬翻臉不認人。李空山給了她妓女檢查所所長的位置,她打算把高弟許配給李空山,李空山被辭掉后,及時招弟被李空山睡了她也絕不同意把招弟嫁給李空山這個無權無勢的人。藍東陽得勢之前大赤包只當他是新民會干事,藍東陽得勢之后成為處長后,任藍東陽端著多大的架子大赤包也覺得是理所應當。
大赤包始終認為國外就是好的,不管是丁約翰帶來的黃油和白蘭地,還是英國人,日本人,直到大赤包下了獄,她也不肯相信日本人會害她,她想不到憑著她跟日本人的關系如何能被打下來,她想不通也受不了自己的在哪里犯下的錯誤,因而發了瘋。
冠曉荷也是漢奸,卻輕易不肯害人,如若不是迫于大赤包的威懾,他是不敢不去舉報錢默吟的。可是這樣也不能洗脫冠曉荷漢奸的面目,他雖然自始至終除了里長再沒有擔任日本人的一官半職,卻從沒有停止過為做官走動。他嫉妒藍東陽,嫉妒祁瑞豐,嫉妒他們都有官做,自己一身抱負卻無處施展,他從不肯放過任何一個可以爭取到利益的事情,這一點他跟大赤包完全一樣。
吃了共和面肚子疼的冠曉荷,遭了日本人的罪卻還在孫七面前說日本人的好,恐怕在冠曉荷被日本人活埋時,他也像大赤包一樣沒想到日本人會害他吧。
他是個小人物,偏偏自命不凡,總以為自己會時來運轉。他愛財愛權,看不起地位比自己低等的人,喜歡掏出錢來看著別人為他服務,他沒心沒肺,錢默吟教他在小文夫婦和尤桐芳的墳前跪下,妄想冠曉荷能夠痛改前非殺掉大赤包,而冠曉荷被放過之后完全忘記了錢默吟的話,甚至忘記了自己是去找桐芳的尸骨,反而恨起尤桐芳差點害死自己。
六
瑞豐是瑞宣的弟弟,瑞全的哥哥,他沒有像自己的兄弟一樣有思想有膽識,而是沾染了社會不良風氣逐漸變成一個無聊的人,他熱衷于所有熱鬧的場面,無論是喜事還是喪事,只要能展現出他優秀的交際能力,他就會覺得神清氣爽。而冠家就是一個每天都很熱鬧的地方,瑞豐佩服冠曉荷的談吐文雅,模仿冠曉荷文雅的說話方式,在當時那種情境之下,瑞豐對于出風頭有一種癡迷,確實是個無聊的人。
他看不起大哥不識時務,埋怨瑞全的離開會連累他,嫌棄大嫂對客人招待不周。當大哥被抓起來時,程長順敢于與英國府求救,瑞豐卻擔心連累自己再不敢回家,在他失去職務和老婆之后,卻只能灰溜溜地回家,吃家里喝家里,還要每天跟大嫂要煙酒錢。
瑞豐除了他的無聊,其實有點像祁老人,會被短暫的相安無事所麻痹。他對到戰爭帶來的負面變化沒有很深刻的體會,他只是會想到戰爭來了之后可能熱鬧會少了很多。胖菊子離他而去,瑞豐做了綠烏龜,也僅僅是難受了一段時間,照樣不敢去跟藍東陽拼命。
老舍先生給了我們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圓滿的結局,反派都得到了懲罰,小羊圈卻已經支離破碎,戰爭帶來的結局不會是真正圓滿的結局。